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包淑芝 《世纪桥》2011,(1):19-20
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并由此形成了两国在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演进方式、世俗程度、结构及表现形式、变革的性质和方式、家和国的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权力崇拜和权威政治等方面的类似。分析中俄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似之处,可以从中寻求共同的发展与多方面的契机,从而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理性主义文化哺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支撑着整个现代工业文明。技术理性主义就是传统理性主义同文艺复兴的人本精神及其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不可否认,科技以及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之上的技术理性主义文化信念在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推动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存的面貌。然而,以功利目的和技术手段为核心的技术理性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正在悄然走向异化,开始成为独立的制约人的统治力量。19世纪下半叶起,西方许多哲学家开始宣告技术理性的极限。面对技术世界中人的生存困境,20世纪的哲学界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潮,其中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就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批判的典型表述形态。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广义的也基本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这个“一切”隐含着文化的范围比较大,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文明。它也是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产生以来所有的人类创造。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很多超越自己的文明,这些创造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但既然文化包括了人类的一切.就表明文化也是衡量人类发展程度的标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因此,文化理应是一种力.这种文化力的概念应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以生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生产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和突出。了解精神生产的内涵、特点和作用,对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生产的内涵和特点   精神生产就是指精神生产者运用特有的思维能力,对反映在自己头脑中的客观现实和以往的思想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创造出观念产品并使观念产品物现的一种社会生产。精神生产又可分为广义的精神生产和狭义的精神生产。广义的精神生产是指人的意识的生产;狭义的精神生产是专指思想体系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明本质上是基督教文明,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明开启了世俗化进程,科学与理性成为打破宗教蒙昧的两杆大旗。但世俗化抛弃了超越世界的神性,张扬了人自身欲望的合理性一面,同时也功利性地将人置身于一个没有终极情感寄托的世界中。在西方从宗教文明走向法治文明的进程中,由于世俗化颠覆并割裂了西方传统法文明的文化根基,从而导致法律脱胎成一种纯粹的权术政治而脱离其原有的神圣性基础,西方法文明开始面临新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吴彬 《世纪桥》2009,(23):56-58
提到西方社会与我们的不同,人们做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他们重视个性,凡事以个人为中心,注重自己的自由选择,个人主义化倾向较强等等。这和西方由来已久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在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中,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意义,它构成了西方人赖以把握人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和存在状态。具体而言,弄清楚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恐怕还要到古希腊寻根问底;要弄清楚西方的个人主义传统发展与变化,还要到历史之流中去查找和辨析。  相似文献   

7.
吴彬 《世纪桥》2009,(21):56-58
提到西方社会与我们的不同,人们做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他们重视个性,凡事以个人为中心,注重自己的自由选择,个人主义化倾向较强等等。这和西方由来已久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在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中,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意义,它构成了西方人赖以把握人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和存在状态。具体而言,弄清楚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恐怕还要到古希腊寻根问底;要弄清楚西方的个人主义传统发展与变化,还要到历史之流中去查找和辨析。  相似文献   

8.
理论文萃     
《新长征》1999,(9)
信仰的意义和作用冯天策在1999年7月22日在《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信仰是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一起发展起来的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从而在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信仰的思想内容一般以观念形态出现,却非一般的观念文化,它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态乃至社会心理的最高意识形式。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人生指南,信仰是时代文明的核心。人类历史上各时代的文明成就,可以视为是以不同的信仰为核心,由信奉者们贡献的劳动…  相似文献   

9.
利用资本主义的几点思考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开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是不能成功的。这条经验是我们建国以来用几十年艰辛探索换来的,也是人类历史上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兴衰成败史实的科学总结。因此,正确地总结过去,科学地借鉴西方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2):8-8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让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形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科学理性在古希腊哲学中的奠基,同时产生了内求科学和以果求因的科学。在这个意义上,古希腊哲学是对西方科学的奠基。这两种科学发展为后来西方近代的人文科学和实证科学。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一奠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科学的世界、对象、任务、方法等等的奠基作用,也论述了两种科学和科学方法总体上的联系。本文的观点将把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从近代推进到古代希腊、从知识推广到理性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精神塑造具有重要价值,这表现在:科学精神能够直接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为民族精神的塑造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科学精神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科学精神的融入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是现代科技社会普遍的一种价值追求,它的融入是民族精神时代性和开放性特征的体现;科学精神的融入对民族精神的建设具有方法论意义.我国当代将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如下的根据和条件:中国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精神融入当代民族精神的根本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前提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为其融入奠定了思想基础.我国将科学精神融入当代民族精神还需要有如下的保障措施:充分认识科学精神融入的重要意义,将其提升到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高度;积极开展科学活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使之深入广大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科学精神弘扬的良好氛围;注重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华祥 《学习月刊》2010,(14):25-26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学的八大巨匠之一.他把人的世界划分为价值的世界和科学的世界,价值的世界包括宗教、道德和艺术。他强调要在艺术中贯彻道德精神,在《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文学精神》两书中,他站在儒道两家文艺伦理的基础上.阐发了中国艺术所蕴含的哲学精神,并以此来批判西方近现代艺术,高扬东方文化的道德理性和艺术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一、坚定正确的信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信仰是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一起发展起来的精神现象,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信仰的思想内容一般以观念形态出现,却非一般的观念文化,它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乃至社会心理的最高意识形式。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人生指南。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不仅会对个人的生存意义茫然失措,而且会在社会生活中无所适从,生活在空虚和迷茫当中。一个人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信仰,但不会没有任何信仰。信仰是时代文明的核心。人类历史上各时代的文明成就…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科学,经济伦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兴起的。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经济问题是从属于伦理道德问题的,其特征是以道德来规范和约束人的经济行为;在近代,西方出现了经济独立化和道德中立化的分离倾向;而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呼声日益迭起,并形成一种趋势,导致了经济伦理学的诞生。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致思取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经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二是从伦理学视角探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道德问题。近期出版的《经济伦理研究》(王锐生、程广云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产生的高级文明形态,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协调循环,并以此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全面发展的新型文明。2007年,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这是党的科学发展观念的一次升华,其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7.
一21世纪是现代先进科技飞速发展,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审美教育的全面普及也早已把人们的审美视野从艺术领域的研究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物质文化和现实领域之中,扩大了对现实美、对科技美的研究。这反映了科技文明的发展和时代观念的变革所引起的相应的审美观的变化。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美的领域不仅存在于艺术中,事实上已延伸到人们全部生活过程中。因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两个大的门类,美学作为“按照美的规律塑形”(马克思语),研究人的一切审美活动规律的人文科学,其研究对象虽然是以艺术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按照传统或现成的观念,我们通常可以将古代与现代作如下这样一种最为简明的理解与划分,即:古代社会是神的世界,现代社会是人的世界,或者说,古代社会是以神的生活方式来生活,现代社会则是以人的生活方式来生活.(1)而这里要提出的问题便是:这样一种已经几乎被视做是真理的观念,其清晰度或准确度究竟如何?我们知道,西方史学与思想界的一般意见以为,自古代(包括中世纪)社会结束以来,西方社会大致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近代(14世纪-18世纪)、现代(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后现代(20世纪下半叶一 ),这三个阶段都对应于一个更具涵盖意义的概念:现代性.然而,这三个阶段在生活与观念的本质特征上其实是非常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现代化的、历史的眼光去审视一切外来的思想、道德及其体制,审视现代西方文明;破除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大胆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的先进方式和手段;破除封闭狭隘的地域观念,克服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起大生产、大市场、大开发的观念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破除一切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因循守旧、凭老常规老办法办事的经验主义,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意识。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使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开创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迥异于西方文明的本质属性、显著特征和根本优势,蕴含独特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