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存在不容忽视的道德问题。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失范(社会规范的缺失或失灵),造成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缺失、缺位或不适宜,导致道德的规范功能弱化甚至失灵,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即道德失范。造成道德失范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结构、道德教育、道德评价标准失落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之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表明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道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大学道德内涵及大学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大学道德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困境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道德“滑坡”现象实际上就是道德失范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固然与社会转型有关 ,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深蕴于既有道德自身。本文从道德实践的两难问题、道德成本与收益的严重背离、道德层次的缺位、道德规范的错位、道德理念的缺失及道德评价的失范等方面对当前道德困境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之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表明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道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大学道德内涵及大学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大学道德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3,(6)
"道德心理许可"是道德心理学近十年兴起的新领域,这一理论为解释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高道德自尊与低道德行为的反差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社会转型过程中生存、竞争和责任等基础性价值观的异化,使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个体在特定情境中既有的道德原则不断被侵蚀,在不良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形成合理化归因,出现归因对象客观化、道德失范资格化和道德原则潜规则化。加之败德者得利、德福相悖的社会逆向选择机制的影响,道德心理许可从个人行为蔓延为普遍的道德约束解体。建构现代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培育现代道德理性和建立德福一致的社会选择机制,是阻断道德心理许可,建立和谐有序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杨家卿 《唯实》2003,2(11):66-68
当前 ,在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中存在着道德建设内容模糊 ,道德评价失范 ,价值取向紊乱 ,道德控制机制弱化 ,道德教育扭曲变形等问题。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要从明确道德规范 ,强化监督机制 ,推进道德法律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汤洪俊  谢仁凤 《世纪桥》2012,(21):59-60
新时期国民道德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道德教育的短缺,法制的不健全和政府、政府官员的道德失范。针对国民道德危机的成因,解决新时期国民道德危机的主要途径有: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确实注重道德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官员的道德考核,建立廉洁、高效政府。  相似文献   

8.
郭薇 《世纪桥》2008,(11):141-142
学术腐败现象在当今的学术界日益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术道德的缺失。科学共同体发育的不健全,未形成内化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缺乏学术道德规范体系及相应的学术道德教育;同时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对于学者道德也产生冲击。要遏制学术腐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从制定完善的学术规范体系和加强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提高学者自律意识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8):42-43
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这三个重点,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要深化道德教育,强化集中治理,健全长效机制,把工作从全国文明城市向面上推开,从重点行业向各行各业拓展,使社会道德状况有一个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5,(12)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改革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阶段,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社会必然会滋生出许多道德矛盾和问题,甚至会陷入重重道德困境之中,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在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诚信缺失信任危机、道德评价标准模糊和道德价值选择紊乱等方面。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主要有道德发展相对滞后、法制不全保障不力、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党风政风不良影响和道德教育缺乏实效等因素。社会转型时期走出道德困境需要多方面主体共同努力完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保障体系、强化道德他律机制、大力加强官德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学术道德教育:研究生德育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学术人违反学术道德的事情屡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上的弊病,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和教育的失误有关。本文从教育的角度提出学术道德教育是研究生德育的重点,探讨了学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实施策略。一、学术道德教育是研究生德育的重点1.研究生德育长期忽视学术道德教育。一直以来,研究生教育只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却忽视与学术活动紧密联系的学术道德教育。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学术界的发展前景。当前,研究生中已经出现了抄袭、剽窃、造假等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如果任凭这些现象蔓延,污染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证调研可知,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认知偏差、道德情感淡薄,道德意志脆弱、道德行为失范等不良后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育,需着力构建开放性德育模式,培养大学生道德认知;创设虚拟道德情境,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营造健康氛围,锻造大学生道德意志;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从四个方面对当前我国道德失范的原因作了探讨。进而,就如何进行转型期的道德建设作了思考,主张要始终明确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最后,文章论述“以德治国”方略对新世纪道德建设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认为必须从运行机制、道德教育、官德建设等方面着手,扎实推进转型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已有研究主要从网络传播、群体心理、民主政治、政策法规以及互联网技术本身去思考和研究网络暴力问题,而很少将这种社会现象放置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本文尝试从社会失范与道德危机两个方面对网络暴力的社会根源加以探讨,认为网络暴力虽发生在网上其根源在网下,伴随最近三十年快速社会转型的社会失范和道德危机是引发网络暴力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吴昌德 《党建》2010,(10):28-29
人品官德修养,既是世世代代老生常谈的理论问题,又是当今社会非常热门的实践话题。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广泛深刻的影响,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突出社会问题。加强人品官德修养,不仅是党的建设和国家、军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基本道德缺失的原因与公民道德教育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缺失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根源是传统道德文化的断裂、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基本道德教育的失范等方面,要从国际道德文化的视野、传统人文精神的承接、道德的刚性制度约束、宗教伦理道德的启悟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培育等策略来应对,使人人都能从我做起、从小德做起、从身边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重新构建适宜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基本道德。  相似文献   

17.
人为什么要过有道德的生活?看似简单的一问,却涉及到人类的终极关怀。从社会道德的现状来关照这一问题,则突显出社会转型背景下人们的道德困惑。社会个体道德生活的必要前提在于社会性存在;但是在科技进步冲击传统“天人合一”道德信仰的今天,“我”之所以不过有道德的生活,原因在于社会结构转型下的陌生人社会中,社会习俗、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的差异,对自身利益的过度关注以及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引导偏颇。重建社会道德的思路在于构建全社会认同的道德标准并加强教育,强化社会制度和法律对道德失范行为的约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转型场景中剖析乡村传统道德失落、现代道德体系尚未构建、乡村社会道德批判与规范功能丧失的局面。当前乡村道德失范源自乡村传统道德解构的同时,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文化心理非但拒斥现代性的本质精华,而且利用、张扬着市场经济的流弊,阻抗现代道德的自觉生成,从而导致乡村道德发展的断裂格局。应该从广义文化角度审视和定位乡村道德重建方案,拓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新形势下传统诚信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巨大挑战。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诚信品质和道德水平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本文从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诚信道德失范的原因及诚信道德教育的举措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新形势下传统诚信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巨大挑战。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诚信品质和道德水平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本文从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诚信道德失范的原因及诚信道德教育的举措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