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与廖承志的友情,源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廖承志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友谊。周恩来对廖承志如兄长般的关怀和爱护,使廖承志多次化险为夷。 1934年10月,廖承志因反对张国焘的“左”倾机会主义,被作为“国民党侦探”而逮捕,并带着镣铐由保卫部门押解随部队长征。周恩来对此十分焦虑。1936年2月,他和毛泽东联名请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团名义电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6,(5)
正红四方面军长征之前,廖承志因批评张国煮的"左"倾路线而被其污蔑为"特务",且被开除党籍、撤职囚禁。后被押解长征,戴枷而行。长征中条件艰苦,革命战士都吞糠咽菜,作为"囚犯"的廖承志更是经常饿着肚子。但廖承志没有被厄运压垮,靠着自己的绘画专长,不仅保全了性命,有时还靠给人画像"混饭吃",熬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当时鄂豫皖苏区创始人和红四方面军的知识分子,大多数都被张国焘枪杀了,但廖承志却幸免于难。铁竹伟在《廖承志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一个戴着手铐走完了万里征途的人,他就是已故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的廖承志。 廖承志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廖仲恺先生和国民党革命派杰出代表、现代画家何香凝女士的儿子。在学生时代他就接受马列主义教育,1925年参加广州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被党先后派往德国、荷兰、比利  相似文献   

4.
<正>有家新闻媒体曾转载了一篇题为《廖承志曾含冤戴手铐走完长征》的文章。文中记述廖承志受张国焘的迫害,被内定"枪决",但因情况特殊戴着手铐随军走完了长征路的奇特经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类文章还挺多。有的文章写道:廖承志是戴着手铐走完长征路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文章写得更具体: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开始  相似文献   

5.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新中国新闻、侨务、外交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与周恩来很早就认识,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之一。在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生前讲道:“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周恩来曾说过“: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对此,廖承志感叹道:“这是实情啊,父亲廖仲恺早在黄埔军校就十分赏识周恩来,母亲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来的关怀和爱护,姐姐廖梦醒不仅和周恩来革命关系密切,而她的女儿囡囡又是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疼爱的干女儿。”早在1924年大革命时期,16岁的廖承志还…  相似文献   

6.
1935年,张国焘出任红军总政治委员,把廖承志打成反革命清洗出党,由保安人员押解往宁夏等候处决。廖承志穿着灰布军装,头戴被摘除了红星的军帽。被五花大绑着走在路上。突然,几匹快马从他身旁奔驰而过,其中一个人猛地勒马回头看他。廖承志一看原来是周恩来。但是,这位世叔只打量了廖承志一眼,就形同陌人地又纵马而去。廖承志嗟叹世态炎凉。因为他知道张国焘已宣布今晚要枪毙他。不料,当晚张国焘又传召了廖承志,周恩来也在场。张国焘知道周廖两家的情谊,但却佯装不知地问周恩来:“你俩早就认识?”  相似文献   

7.
架设中日友好大桥的人──廖承志李宏廖承志是新中国外交路线的实践者,他协助周恩来总理等人,长期从事对外工作。从出生到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廖承志一生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沟通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渠道,为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6)
正1935年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8月21日,红军右路军开始过草地。正在病中的周恩来随彭德怀率领的第三军(原红三军团)行动。兵站运输部部长杨立三也在这支队伍中。此时的周恩来身体极为虚弱,从10多天前起就经常昏迷,由于连续发高烧,已有五六天没吃什么东西。看着周恩来这个样子,杨立三心里非常难过。长征以来,周恩来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之  相似文献   

9.
姜廷玉 《湘潮》2008,(9):14-16
彭绍辉不仅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独臂将军,而且是我军参加过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的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长征开始时,他担任中央红军红十五师(少共国际师)师长,率部掩护主力部队实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彭绍辉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红四方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后编为红二方面军)会师后,又调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参谋长。在参加三个方面军长征的过程中,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独臂率部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英勇作战,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地完成长征。  相似文献   

10.
正在长征途中,红军十分重视美术宣传工作。红军中的一些专业美术工作者和业余美术爱好者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形象生动地记录了长征途中的战斗和生活经历,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如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黄镇,红二、六军团的文艺干部陈靖,红四方面军的廖承志等人,就画了不少的宣传画。然而,由于战斗的频繁和环境的艰苦,很多在长征中创作的图画没能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30年代,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在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中,有一支部队先后参加了他们的行动,这也是唯一参加过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行动的部队。这支部队就是红九军团(后来改称为红三十二军)。由于其规模不大、精干,宜于机动,且经常执行牵制性任务,毛泽东称赞其为“牵牛鼻子的能手”,周恩来赞誉其为“战略骑兵”。  相似文献   

12.
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系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张学良当时联共抗日的思想轨迹和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的艰苦历程。张学良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红二、四方一面军北上抗日,是从他与周恩来举行延安会谈时开始的。在会谈时,他当面对周恩来表示了自己的这种态度。1936年4月9日至10日,周恩来和张学良…  相似文献   

13.
廖承志是新华社的早期负责人之一,他曾两次领导新华社的工作,对新华社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 廖承志长征到达陕北保安,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担任外国电讯负责人。中共中央迁到延安后,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廖承志负责全部外电,是新华社主要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文革"特殊岁月里,周恩来像一棵大树一样保护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老干部、艺术家和科学家等等,所以被人们赞誉为"参天大树护英华"。然而本文说的却是一位曾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过的、名叫霍英华的女同志受周恩来的秘密委托保护廖承志的事。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在广州就认识了还是翩翩少年的廖承志。"文革"时,廖承志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简称"外办")副主任。由于历史上的复杂经历,他成了造反派们批斗、冲击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王树声,我军著名的高级指挥员、无产阶级的军事家,1905年5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他的一生戎马倥偬,军功卓著,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在红四方面军长征时,他一马当先,指挥部队强渡嘉陵江,拉开了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序幕.在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王树声以善打恶仗、硬仗令敌胆寒;他也曾受张国焘蛊惑,陷入政治"沼泽",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廖承志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画了大量的宣传画,还给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和许多战士画过像。可惜的是,这些亲历长征的图画没能够流传下来。尽管如此,廖承志在长征途中的美术创作活动,对于丰富部队的文化生活、鼓舞红军将士的革命斗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傅兴国 《共产党人》2012,(16):12-13
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夏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是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在红军长征、西征期间,红二十五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曾先后途经、转战宁夏。数万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我们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  相似文献   

18.
林思安 《党史天地》2006,(10):16-20
懋功仰慕毛泽东1935年6月12日,26岁的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政委李先念,率领88师在夹金山下与红一方面军最先会师,他令电台人员将喜讯立即报告总部。6月18日,毛泽东在懋功的一座法式建筑天主教堂里,亲切地接见了李先念,俩人谈话一直到深夜。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毛泽东曾概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  相似文献   

19.
齐霁  沈洁 《党史纵横》2010,(8):24-26
习仲勋与周恩来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相识,在此后的数十年风雨历程中,经常受到周恩来的关心、教诲和伟大人格的熏陶,十分崇敬热爱周恩来。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工作期间,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他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称赞。在他遭受磨难时,周恩来同样对他悉心呵护,倾力相助。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与杨立三的情谊杨立三,湖南长沙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和财务工作的创始人。在长征途中,他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35年8月,红军长征到达毛尔盖之后,身兼中央军委副主席和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大病一场。连续几天,高烧不退,不能进食。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