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和 《党史博采》2009,(11):29-31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事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也必然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这是因为新课程的实施,关键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反过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必然要求教师教育有一个新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德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等决定着德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与成败。德育课程改革呼唤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事实,是回避不了的。提高教师素质是推进德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广大德育教师的迫切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教师个人都要在这方面作出巨大的努力。怎样有效提高教师素质呢?我们认为应当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切实加强教师培训。这里所说的教师培训,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也不是指为提高教师学历水平而组织的文…  相似文献   

3.
王东明 《求是》2012,(20):35-37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农村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展开的。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乡镇机构改革由点到面扎实推进,目前改革任务已顺利完成,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认真回顾总结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新观念、新理论已成为教师教学的指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在课堂内外成为主流,教学过程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此,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小学传统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部制”改革基本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雷振 《唯实》2008,(7):79-81
“大部制”改革是下一轮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新起点。通过理论分析,合理界定“大部制’’改革内涵与范畴,为“大部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探索新的改革路径,达到以电子政务为手段,以“大部制”为目标,使“大部制”改革跳出历史的拘囿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里程碑,实现我国新一轮机构改革在实践中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笔者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现状进行反思,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能性及其优势,探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钟君 《前线》2014,(8):14-16
<正>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内轮差"效应凸显。当前,唯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大社会建设投入,推进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均等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要求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改革"内轮差"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好地防范社会风险。改革"内轮差"效应"内轮差"是指车辆转弯时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由于"内轮差"的存在,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重合。在行车中如果只注意前轮能够通过而忘记内轮差,就可能造成后内轮驶出路面或与其他物体碰撞的事故。所谓改革的"内轮差"就是指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不同步,社会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社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呼唤着教师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教育部日前召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召集国内著名专家和学者研究探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目前基础教育新任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试图结合地方师范大学课程设置现状,为地方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合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先树 《学习月刊》2009,(10):76-76
学校兴亡,教师有责,干部有责,学生亦有责.作为学院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培养人才,顺应改革,参与改革.和大家一起把学院各项工作做好.才能使学院在全国林立的职院竞争中生存,作好一名称职的职院教师。对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略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态势稳步地向前推进,欲扎实而科学的做好课改工作,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为首要的任务。美术欣赏课的教育教学在课改的浪潮中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是为了发展教育,或者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改革首先向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师如何既适应新形势,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又能科学创新是我们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学校的灵魂所系、生命所在。传统的学校文化以应试教育为轴心,且与应试教育的内在要求相适应,在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为应试教育服务。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学校文化提出了挑战,它所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对新时期学校文化的重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校长,我认为唯有从管理入手,才能构建出与新课改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事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也必然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这是因为新课程的实施,关键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反过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必然要求教师教育有一个新的抉择.  相似文献   

14.
与苏联的改革相比,我国改革的成功在于邓小平领导的政治体制改革上的成功。邓小平抓住每一个改革阶段上的不同特点,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指导实践,在实践和理论的互动中循序渐进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从不追求抽象空洞的政治和民主,而是立足国情,自始至终把以民主政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稳稳地立足于中华民族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上,表现出了驾驭改革的卓越的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15.
政治体制改革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定的要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准确把握自身特有的经济、政治状况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玲 《理论导报》2013,(2):51-51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得到更好地落实,需要诸多因素合力发挥作用,教师是其中关键的因素。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要尊重所有学生,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经历、特长和需要进行相应教育;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要注重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选用最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事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也必然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这是因为新课程的实施,关键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反过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必然要求教师教育有一个新的抉择。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支持和保证了全世界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师资供给,这是教师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贡献。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  相似文献   

18.
高校要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必须推进其供给侧改革.当前,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难以有效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等现实困境.实践中,高校必须从精准识别思政元素、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育人意识等方面着手,以破解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面临的...  相似文献   

19.
郭元阳 《世纪桥》2007,(6):142-143
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印发了高校“两课”改革新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突出了这次“两课”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即“简而精”。只有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做到“简而精”,才能更加充分发挥“两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改革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定的要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准确把握自身特有的经济、政治状况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