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鸭一般很难被人们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了。"这是丹麦哲学家哥尔科加德的一句名言。IBM总经理沃森说:"对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欢但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从来不犹豫。  相似文献   

2.
曾有多人问过我,黔东南到底有多少个寨子?我说这个问题要问上帝。又有人问,你常年在黔东南山地奔走,并拍摄下大量寨子的照片,你乐此不疲,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你怎么那么喜欢那些寨子啊?那些寨子究竟有何魅力?我说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也并不容易。因为要真诚答复,一切说来话都长。从大的生存背景上说,黔东南各民族依托的是一种与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3.
魏敏生 《廉政瞭望》2011,(11):45-46
人们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我从小就相信,因为父母给我讲过,老师也给我讲过。作为自小就是一个乖娃娃和好学生的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现在我是一个老师了,也为人父了,要讲给我的子女听,也要讲给我的学生听。如果像我的老师和父母那样讲,又有一点不甘心。哪一点不甘心呢?可能是认为照样讲太简单了吧。难道这道理有变化?想来想去,现实中有许多现象不是一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说得清楚的。  相似文献   

4.
学会专注     
诺基亚公司董事长奥利拉有一句精辟之言: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行,因此,必须学会专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往往穷尽全力也难以掘得真金。一位科学家临终前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最大的遗憾是到死也没有真正弄明白过一个问题!”姑且不论这位科学家是出于自谦,还是其成就果如所言,但其治学态度却让人深思:毕其终生专注某一课题的科学家尚且如此,那些作风浮躁,频换岗位,这山望着那山高者又当如何?  相似文献   

5.
正曾有那么段时间,我觉得快要精神分裂,现代人总是有很多心理问题,真的、假的、说着玩的,我属于后者,不过当一个记者出现在机关工作岗位上,总会激发人的防御属性,初识的人会问一句,你咋来这了?是的,在记者生涯的初级阶段,我在机关单位和上级行政岗位工作了15个月,受到的评价尚可。这甚至让人觉得这样的工作也不错,按时上班,偶尔按时下班,可每当观察到的事物催生出一个"这是好选题"的想法,就感觉我是  相似文献   

6.
在贵州是条“虫”,出贵州是条“龙”。这两句顺口溜,道出了一种怪现象:在贵州很普通的人,出省做成事业即“成龙”的却很多(或说几率很高)。这是为什么呢?笔者曾经与多位从贵州出走到发达省区工作的同志倾谈。说起出走的原因,他们一致的看法是,贵州颇有许多令人伤心和失望之处。在那些最需要科学精神和专业知识的业务部门,一心钻研业务,专业技术拔尖过硬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敬(因为不会钻营也没有时间钻营),反而处处受制于人,无法施展才干,更得不到政策、体制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支持。那些善于人际关系,业务平平甚至平庸者,却占尽…  相似文献   

7.
光阴荏苒,屈指一数,我到工会工作已有6个年头了,这6年来,不知有多少人问过我:“你还在当工会主席吗?”听得出那些关心我的人,是认为我在工会工作没有多大的出息和多大的前途, 也有人劝我找找关系,换个工作。每当听到这些话语时,我总是一笑了之,不去计较.人各有志吧!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不一定知道夜郎,却知道“夜郎自大”这句成语,知道这是一句贬义词,于是动辄用它作为讥嘲对方的法宝:对于骄傲自满的人,以此语警诫之;对井底之蛙之辈,以此语劝告之;对真正有本事的人,自知技不如人时,亦可以此句讥刺之。而被安上这句成语的人呢,哪怕并非妄自尊大,也似乎立即矮人三分了,只得把锋芒与本事藏起,灰溜溜地做人。久而久之,人  相似文献   

9.
所谓小节,指的是生活细节琐事。生活小节不检点,习以为常必酿大祸。褒义的“不拘小节”是指把全部心思用于搞大学问、大事业、大活动,从而在小事上常常忽略了某些礼节、戒律、忌讳,甚而为此闹出了笑话,出了一点丑。对那些天天投身于国事、大业、正业的人,对那些日日操劳社情、民意、民事的人,他们即使偶尔忘记了洗脸,扣错了扣子,偶而说错一句半句话,甚至怒发肝火,我们用不着挑剔,也不应挑剔。倒是那种一天照镜十次,半日换衣几次,走进大酒店一派绅士风度,六六五魁、胡言乱语,十次陪客九次大醉的“大人物”或“官人”,他的德…  相似文献   

10.
不朽的情书     
胡学文 《学习导报》2011,(12):53-54
我读过的情书中,有浪漫的,有哀怨的,有洋洋万言的,也有惜字如金的。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些可以被载入史册的情书。有些情书,通篇没有一句写个人情感,但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情谊,读来让人感慨万千。如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鹿鸣坤写给初恋女友朱锦翔的信,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大溜”,这是一些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时髦话,通俗讲就是:人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别人咋办我咋办。“随大溜”对不对,这是需要认真思辩的。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大溜”,河心速度大的水流;“随大溜”,跟着多数人说话或办事。又是“河心”的大“水流”,又是“多数人”似乎错不了。其实,“大溜“虽然有时代表了事  相似文献   

12.
问:现在流传一种说法:“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同意吗? 答: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加上一句:“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也是万万不能的!” 问:我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靠党的政策、靠自己的劳动和经营致富了,但社会上却有很多人骂我们。你如何看待? 答:人们大可不必见“富人”便骂,只骂那些为富不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常说的一些为人处世原则,乍一听来容易做到,但其实很难。或者说,不少原则对君子可能有效,对常人则几乎无用。比如那句常挂嘴边的"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这话有其特殊的语境。如果是夸赞一个人,就会找各种事实来证明,这时人和事是一致的,就算事说得不准确也无伤大雅。如果是批评一个人,那么为了不引起无谓的争论,一方就会提前声明:我这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然而,事情总是人做出来的,你在批评一件  相似文献   

14.
古今那些贪官以其恶劣的行径走上了自绝之路,他们留下的悔恨诗也促人警醒。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所有罪犯在站到绞刑架下时,都会成为劝人为善者”,此言甚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有啥别育病,没啥别没饯”,道出了人生的两大苦事。然而我却觉得,这句古语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相似文献   

16.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诚,对事以真",这是我的一位挚友、台湾高僧惟觉法师的"四句箴言"。其实,真善美总是相通的。在我的另一位挚友、一位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我的"上司"丁廷模的身上,就体现着这"四句箴言"。  相似文献   

17.
在大型文献专题片<使命>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曾经给胡长清行贿上百万元的周雪华在狱中有一段自白:"我引用了这么一句诗词,就是'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则皆鱼,我则钓者.'我是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这话说得很明白,一些当官的就像那贪吃的鱼,用金钱、美女、珠宝、名画做钓饵,很容易将他们钓上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老话叫“医不自治,鉴不自照”,是说每个人在对待自己时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西方也有句老话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是说每个人看别人往往看得清楚,看自己就不容易了。其实,上面两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似文献   

19.
读完思晨先生的《为什么说一半》(见《杂文月刊》2000年第6期)后,获益匪浅。正是从思文中我才知道,原来我们过去常爱喊叫的那句豪言壮语“人定胜天”,居然也是来自于古代先贤。但引用的仅仅只是一半。因为先贤分明是这样说的:天定胜人,人定胜天。而今天的现代人,对这句充满古人智慧的箴言,无论掐头去尾的去掉哪一句,都是对辩证法的片面歪曲或背叛:人或者变为只信天命不信自己的懦夫懒  相似文献   

20.
正"鞭打快牛"是民间的一句俗语,讲的是"快牛"干活快还要挨打,"慢牛"磨洋工却不挨打,最终"快牛"觉得太不公平脱犁而逃。现实中,有的单位也存在这种"快牛""慢牛"现象:干活多的人往往出错的概率也大,就容易受到批评或处罚;干活少甚至不干活的人几乎不出错,也就不会受到批评或处罚,久而久之,不但消磨了认真做事人的激情,还带坏了单位的风气。这种不良习气也成为当下一些人不作为、慢作为、假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