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是打一声民事官司,想让对方还欠款,没想到却让自己吃上了刑事官司.白发苍苍、当过30年厂长的朱某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年届七甸时会吃官司,而且一吃就要12年--这天,他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了有期徒刑12年.  相似文献   

2.
10年里,马某一直为输了的欠款官司不断上访和上诉,终无结果.但2008年12月初,他如愿地拿到了这笔钱,并且还得到了1.5万元的利息及赔偿.  相似文献   

3.
10年里,马某一直为输了的欠款官司不断上访和上诉,终无结果。但2008年12月初,他如愿地拿到了这笔钱,并且还得到了1.5万元的利息及赔偿。  相似文献   

4.
最近,莱芜中院在执行工作中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慎重适用强制措施,认真探索执行工作的新路子,使一起打了8年官司的“骨头”案最终得以顺利执行。莱芜市煤炭化工局供销公司诉市家电公司购销汽车欠款纠纷一案,由原莱芜市法院于1988年2月立案受理,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结  相似文献   

5.
李来的官司     
一份确信无疑的遗赠扶养协议书,却因其他共有人提出异议。引来了一场近半年的官司。好在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书》时有公证人员在场公证以及其他见证人在场证明。有了这样充分的证据,李来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  相似文献   

6.
“重复发证”、“错误登记”以及“重复查封”,这些老百姓听起来也许非常陌生的专业用语,对于人民法院的执行人员和曾经因为“重复查封”深受其中之苦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来讲,恐怕是再熟悉不过的“常用语”了。 张三状告李四欠账不还,打赢了官司,法院判决李四偿还张三欠款本息若干。李四未自动履行,张三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称李四有私房一套且在诉讼中法官根据张三的申请已依法采取了查封的诉讼保全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文 《法律与生活》2013,(12):48-49
18张信用卡令她沦为卡奴。面对18万元无法偿还的欠款,她提出让丈夫分担一半。丈夫却以他们是AA制婚姻不肯分担欠款。AA制婚姻下夫妻一方名下的欠款另一方该不该分担?妻子提起诉讼,法院又会如何审判?  相似文献   

8.
阿成 《检察风云》2002,(10):54-56
“我打这场官司,可以索赔10万、20万甚至更多。但我想,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我所受的精神创伤。这一分钱在现实中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不仅证明了我的人格和尊严,更是我讨回公道的一个证明或依据。这一分钱能让我从耻辱中解脱出来。这场官司哪怕是100%输了,我也要用101%的勇气争回我的自尊……”  相似文献   

9.
2008年,我在上海打过一个离婚官司,我代女方。说是一个离婚官司,不如说是一组官司,包括一个离婚官司、一个股东知情权官司和一个分家析产官司。也许有人该问了,两口子离婚,怎么打了这么多官司呢?  相似文献   

10.
难以判断 “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律师徐建生执业以来从不代理离婚官司,原因是他几年前帮朋友打过一场离婚官司,结果落得“里外不是人”。“朋友夫妇俩要离婚,因房子、汽车和孩子的抚养权问题闹僵,两人来到法院。我给男方当代理人,当时给他出主意,如何留证据分割财产。证明对方对抚养孩子不利。”徐建生说。  相似文献   

11.
只要一方初步证明配偶有"小三儿",对方就得自己证明自身清白,这种新的举证原则正逐步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离婚案中推行.2009年12月2日,笔者获悉,海淀区人民法院针对离婚官司推出断案新策,除了加重外遇方的举证责任外,家庭"冷暴力"也成为判决离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我在上海打过一个离婚官司,我代女方。说是一个离婚官司,不如说是一组官司,包括一个离婚官司、一个股东知情权官司和一个分家析产官司。也许有人该问了,两口子离婚,怎么打了这么多官司呢?  相似文献   

13.
嫣然 《政府法制》2008,(2):23-23
日前,美国一名男子被银行告知,他欠款211万亿美元。最后证实,这是一场误会,银行误将该男子的银行账号当成了欠款数额。  相似文献   

14.
武新  张硕 《政府法制》2008,(8):28-29
职员透支信用卡几千甚至数万元不还.为了追讨欠款.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将出具收入证明的十余家单位告到法院.要求他们为其“出证”行为承担责任、法院作出裁决.14起案件被驳回.这些案件为何被驳回?到底谁应该为不实的收入证明买单?  相似文献   

15.
因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被认定为造假,她随后接到了来自校方的警告处分.一系列申诉不成,28岁的王菁走出实验室,坚决地选择打一场官司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年多的纷纷扰扰近期终于落下帷幕,到底谁是谁非呢?  相似文献   

16.
也许你听说过"气死人官司"、"笑死人官司",但绝对没听说过"吓傻人官司".1998年底发生在南国大都市广州的一个"吓傻人"事件,直到2002年的今天,官司仍未曾了结.面对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罕见官司,有人认为"肇事者"冤枉",有人认为"受害者"不值".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稀奇"、"难断"官司,2002年6月中旬,笔者进行了深入采访,成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元钱官司"该不该打?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及"一元钱官司"的社会效果来看,"一元钱官司"是合法的,也是值得肯定的。本文则就此类问题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对原本相处得如母女般的婆媳,因遗产纠纷突然反目。原来,儿媳先是与婆婆签了份在婆婆看来显失公平的“协议”,后又凭虚假手续开具了一份婆婆已“死亡”的公证证明,继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遗产继承纠纷官司……  相似文献   

19.
亲人去世,银行留有存款,如果知道密码,那就有可能将存款取出。可是,如果不知道密码,那就麻烦大了。因为银行规定,想要取款,必须先去办理各种证明,还要进行公证,甚至不得不到法院打一场“取款官司”?  相似文献   

20.
[案情] 1998年5月19日零晨,犯罪嫌疑人杨某窜至其所在的某饲料厂办公室,趁无人之机,用铁棍橇开厂长办公室行窃,未找到现金,即将放在抽屉内的外欠款条盗走。欠款条总金额6.9万元,系当地养鸡个体户赊欠厂方饲料后打的欠款条。杨某偷到欠款条后,即想以此换钱,于是找到养鸡个体户张甲说:“我把你给饲料厂打的欠条偷出来了,你给我点钱,我就把它烧掉。”张看了下欠款条(欠款总数为4000元)就同意了,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