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敖云波 《学理论》2013,(19):29-30,49
全球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背景和根据,马克思主义本身包含十分丰富的全球化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和实际进程得益于全球化的推动,全球化的变迁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的形式与内容,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寓于全球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政府"及"新公共服务",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传统行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也意味着传统形态的公共行政理论正在普遍化为一般管理哲学的理论倾向。然而,无论是"新公共管理"及"整体政府"的"顾客",还是"新公共服务"的"公民",都属于一种"抽象的人",相关理论范式由于摒弃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立场,为公共权力的"私有化"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立场出发,未来社会"管理"的所有方面将是完全负责的,人民的"共同意志"将占主导地位。立足于"现实人"的自由维度,澄明公共管理在特定时代的公共性思维和人的自由维度,是当代公共管理范式变革的内核所在。  相似文献   

3.
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认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分支领域。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日益凸显,源于经济全球化下区域主义和区域竞争的崛起、经济市场化下区域竞争的加剧以及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兴起。区域公共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政府间竞争和区域政府竞争力研究、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制度供给研究、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区域公共管理的比较研究、区域公共管理的个案研究等。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对于拓展科学、现代的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促进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性存在,面对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失掉批判力的种种危险,只要重新思考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本质,冷静检视马克思主义批判力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指向对象、比较优势,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批判力,而在应对全球化的危机中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力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向度。从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如果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被迫进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的历史,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为主动、渐进、全面、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如果说,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全球化思想遗产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挑战进行被动回应的产物,那么,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视野则是对全球化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全球化进行深入回应的产物,由此构成了一幅纷纭复杂、由淡至浓的历史画卷。从中,不仅可以透视出中华民族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面前从被迫回应到主动回应、从自然发展到自觉建构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折射出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共同的致思趋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对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的理论内核——“自由主义”进行分析,以其和转型国家政府改革的可行基础进行比较。最终得出以下结论:政府改革必须在实现公民自由和提高政府效能间达成平衡。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内核——“自由主义”的某些方面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其中的转型期国家政府改革的目标间的冲突,在根本上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发展观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公共管理所经历的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两个阶段或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全球性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理论和内容,探索新公共管理中所蕴含的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并提出了适应这一全新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当代公共行政者必须具备的行政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辉勇 《行政论坛》2003,3(4):15-17
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不是公共问题,而应该是公共利益。因为公共问题只是公共利益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而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价值源,公共利益蕴含了公共管理的全部必要性,公共利益的存在形式决定公共管理活动的展开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一项集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环境也产生了一系_列的新变化,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的现状,进而提出一些改善和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的建议,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金德 《学理论》2013,(7):24-25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会随之改变,无论是存在形式还是交往关系,都会随着全球化的形态而朝着新的阶段发展。今后,人类社会的实践会在全球化的基本背景下开展,而这种发展趋势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对全球化背景带来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回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并对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的挑战及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寻找如何应对挑战的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志青 《行政论坛》2009,16(6):10-14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公民参与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关系开始成为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公民参与具体表现为以投票、选举等形式的政治参与,而无行政之公民参与。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近几十年来,公民更多地直接参与公共行政过程。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公民参与具有不同的模式,具体包括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无公民参与模式、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作为“公民”的民主参与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作为“顾客”的回应型公民参与模式、新公共服务时期中的作为“公民”的强势公民参与模式和治理与善治理论中的合作式公民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2.
西方行政理论发展过程中,有关公共利益研究的争议贯穿始终,学者们提出了有着较大差异的主张及界定方式.其中,管理主义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把行政管理视为达成目标的一种资源利用机制,是不论主体性的一种社会行为.相应地,公共利益不构成行政管理领域的直接行动目标,不在行政管理研究范围之内.但是,管理主义并非行政学研究史上提出了公共利益观的唯一理论流派,而当代行政学研究更是出现了公共利益观的综合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the ability of contempora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encourag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ollective action through behaviors such as tax compliance and contributions to public goods. The authors introduce a new individual‐level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arguing that people vary i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re globalized and that an individual's level of globalism (ILG) reflects attitudes and dispositions that influence the way he or she resolves the social dilemma of participation in collective action (i.e., the decision to contribute versus follow a “free‐ride” strategy). Using a four‐country sample,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LG and collective ac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s in three behavioral experiments.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regardless of country‐level globalization, a more globalized individual complies less willingly with tax codes, donates less to loc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prefers to adopt a free‐ride strategy in a public goods game. The consequences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及其相关问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现代现象,它是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寻求自身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世界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理念、个体与群体心理结构以及文化制度集合而发生的一次深刻的、全方位的秩序转变的过程。现代性全球化所特有的矛盾、流动与风险,引发了对其反偶像性的思考,全球治理模式的认知与建立是本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Behavior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the analysi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micro‐level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attitudes by drawing on insights from psychology on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he authors discuss how scholar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currently draw on theories and methods from psychology and related fields and point to 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at could benefit from further integration. An analysi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pics through a psychological lens can be useful to confirm, add nuance to, or extend classic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ies. As such, behavior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mplements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rthermore, it could be a two‐way street for psychologists who want to test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ir theories in a political‐administrative setting. Finally, four principles are proposed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的新思维——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作为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先锋派,代表了公共行政领域中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对传统的以官僚制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构,还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的两种替代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既能承接后现代的状况又能与民主理想相一致的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7.
A growing numb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ists are taking up the question of ontology—the nature of existence. This primer on the topic provides a basic explanation of ontology, describes the fundamental debates in the competing ontologies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discusses why ontology is important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s well as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Using an ideal‐type approach, the author analyzes how different ontologies imply particular political forms that undergird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This ideal‐type model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ontological assumptions in thes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n invitation for personal reflection on the part of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in regard to which ontology best fits their experience and beliefs and the alternatives that we might pursue for a better future.  相似文献   

18.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 relatively young field with a growing academic communit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enduring discussions about theory and increasing research output and diversification within the field, the authors apply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pproach to discourse that combines discourse theories and 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tradition to the exemplary case of “public value” research. The authors scrutinize 50 articles from 12 journals over 18 years to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value as a concept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Drawing from this exemplary case, they develop propositions and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knowledge construction that is uniquely characterized as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anchor points of manageability, economization, and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the authors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investigating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other concepts such as network governance,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and co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9.
20.
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近年来,网络治理是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网络治理的理论主张、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文章的研究中心.在疏理和整合当前网络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政策网络理论与治理理论的结合,促成了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和管理复杂网络两种流派的形成,倡导网络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致力于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和互利互补的合作;网络治理的治理结构是不同于市场(自愿)与科层(强制)的复杂结构,网络是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诉求的自组织系统,它不同于市场中自愿的个体行为,又不同于科层的命令服从体系;网络治理的治理机制在于信任机制和协调机制的培育,信任机制是网络的运作基础,其地位类似于市场的价格机制或科层的权威机制,而信任机制的落实,又需要回到协调机制的构建上,只有在价值协同、信息共享以及诱导与动员等方面建立起良好协调机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培育起成员间的信任关系以及成员与集体之间的信任关系,最终实现互利互惠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