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波兰人民共和国建立行政法院制度,一直是法学界和政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间波兰设置最高行政法庭的经验一般是持肯定态度的。1957年波兰普选过程中,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它的纲领中特别提出了要建立行政法院。但是尽管50年代即已搞出了波兰最高行政法院法的草  相似文献   

2.
刘博  陆晓磊  宋琳 《法制与社会》2010,(21):294-29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先后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政权,这些政权要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要么建立了一个地域性的较小政权,但是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由以拓跋氏的北魏政权堪称积极汉化的典型,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1985年11月15日波兰部长会议通过了直接调整技术转让事项的垒面性新法规。该法的通过,是与技术促进局的设立相关联的。作为部级单位的波兰技术促进局,它主管全国科研和开发活动的协调工作以及制定全面性的革新改造和技术开发政策等事项。该法的宗旨不仅为技术引进创立一整套统一的适用程序,而且也为繁荣波兰的技术出口  相似文献   

4.
商鞅变法是秦国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使秦由弱变强,奠定了由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政权秦朝的基础。这样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法何以取得成功?认真  相似文献   

5.
一、革命法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革命法制的重要作用,在建国以前的工农民主政权和抗日根据地政权中,都得到了实践的证明。那时颁布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和《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都是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法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一条曾规定:“基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  相似文献   

6.
一我在“法学”1957年第三期发表的“現阶段国际法的体系”一文中,認为现阶段調整国际法律关系的国际法有两种体系,即共同的国际法和社会主义国际法,并認为社会主义的国际法体系业經形成。1957年11月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議,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議宣言。其中指出:“社会主义各国把相互关系建立在完  相似文献   

7.
国旗具有强烈的宪法意义,它象征着统一国家,以及对中央政权的皈依,宣示着政治理念与理想。  相似文献   

8.
公元397年,称霸于河西走廊的匈奴人曾建立了历史上惟一的北凉国政权。其首领沮渠蒙逊崇尚佛教,留下了最早的几乎与敦煌莫高窟同期开凿的佛教石窟金塔寺。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法学》1992年第5期刊载了吴家麟教授的《“议行”不宜“合一”》一文,读后使人耳目一新。该文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上进行论证,对宪法学界奉行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的普遍原则是‘议行合一’”进行了科学否定。同时,也对作者自己以前所持的“议行合一”即“议行统一”观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元朝正式纳入统一国家版图,至此,全国藏区成为统一国家的一部分。藏传佛教到元朝时已发展成为藏区的主流宗教信仰,并且影响着藏区各方面的事务。因此,对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的不断规制和调整就成为元以来历朝对藏政治策略的首要任务。鉴于这种重要性,元以来历朝中央政权对藏传佛教宗教事务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实施和立法调整,主要包括册封宗教首领、礼遇喇嘛,设置中央和地方专门管理机构,扶持建立地方政教合一政权,规范限定宗教首领世俗权力、规制大活佛转世的立法等方面。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不断强化了统一国家主权、保持了藏区社会稳定、促进了藏区经济相对发展。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这些政策法规对国家如何管理藏传佛教宗教事务和藏传佛教如何谋求自身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朝时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体系。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朝的历史对我国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多尔衮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入关20年内,清先后打败了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统一了全国。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王朝之一,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人数最多的封建王朝。清朝是我国转型的重要时期之一,因此一直是我国法律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清代法律史研究的"边缘突破"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汉与六朝时期,日本和朝鲜都开始接受汉字、儒教、礼制,与中国一道构成了东亚世界.一方面,中国皇帝为巩固国内统治,需要利用周边民族的朝贡来提高自身权威;另一方面,由于倭国在从分裂走向统一及统一后不断与朝鲜半岛政权合纵连横的纷争中,为使自己处于优势位置,也有必要利用中国皇帝的权威.正是在这种利益关联的互动中,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古代东亚的国际关系.此外,周边诸国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也接受了中国的价值观,特别是基于礼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权组织的主体,干部队伍历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交流问题也始终是我们党干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中外历史上的“干部交流”进行考证,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建立具有新时期特点的干部交流制度,对于促进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使之充满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模式检察制度的形成,是列宁检察监督思想的直接成果,回应了苏维埃政权追诉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克服官僚主义的需要。前苏联模式检察制度回应的是落后的多民族单一制大国对检察制度的需要,前苏联模式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模式。魅力型统治时期最高领袖对法制建设重要性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中苏检察制度的不同命运。当代中国国情决定了我国有必要借鉴前苏联经验重新赋予检察机关一般监督权,使其更好地承担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从俗从宜"思想,为历代王朝解决边疆民族问题,实现中央政权统一,提供了坚实可行的治边指导思想。尤其是在矛盾凸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从俗从宜"思想,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藏族民族特点因时因地制宜进行法制建设,才能有效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16.
乡政权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目标是使乡政权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围绕这一目标,笔者拟对以下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丽 《法制与社会》2015,(9):274-275
宗喀巴与政治集团的关系就是政治集团对宗喀巴的供养过程,反之也是宗喀巴对政治集团的凝聚力的影响.宗喀巴一生的成就在于“宗教戒律改革”,这一“戒律改革”完成了他弘扬宗教佛法戒律的宗旨,并且在帕竹政权的支持下,至此创立了格鲁教派.政治集团与格鲁派的互相扶持与帮助两者相互发展,格鲁派的壮大及弘扬影响的帕竹政权的发展,推动帕竹政权成为西藏当时的最具影响力的政治集团,帕竹政权的衰落无疑是每一个政权都会有的一个过程,二者的相依附关系使二者的发展达到顶峰,最后的帕竹政权依附于格鲁派,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制宪权理论用"政治决断"解释了"人民"参与构建国家时作出的授权。但在现实中,采用制宪形式构建的政权并不总能获得人民的真实认同。当代立宪主义语境下,无论是构建国家,还是确立政权权威,执政者掌控和行使权力形式上都必须满足人民认同这个正当性标准,人民是根据文化统一行动的;所以,人民的统一认同实质上表达了文化的认同。只有在符合人民文化认同的权力话语基础上,才能构建起真正符合宪政精神的权威。  相似文献   

19.
波兰的多部宪法在文本中确认了公民享有的宪法权利。波兰公民宪法权利的规范内容十分全面,涵盖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以及环境权利等方面。波兰公民宪法权利由宪法法院这样一个专门的国家机构给予保障.波兰的宪法法院是波兰宪法实施的核心机构。公民在宪法权利受到公共权力机关的侵害后,可以提起宪法诉讼.请求宪法法院审理,从而获得宪法救济。宪法诉讼机制能够切实保证宪法权利得到真正实现。通过对波兰公民宪法权利规范与保护机制的探讨.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中国宪法权利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20.
考考你     
《法学》1984,(12)
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①就是②原则上就是③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①政权组织形式之一②人民的群众性组织形式③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