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广静 《世纪桥》2009,(18):142-14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通过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和方法等会计处理的比较,来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以期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更加准确的操作。  相似文献   

2.
幸莉 《湘潮》2007,(10)
2006年2月,财政部出台了新会计准则。该准则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实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其中发生了引入公允价值、权责发生制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等重大变化,这将对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公司当期业绩等等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茜 《求实》2001,(Z1)
1、新旧《企业会计制度》之比较综观新《企业会计制度》 ,可以说它综合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 ,不仅在体例结构和内容安排上有了改变 ,而且在实体内容方面也有重大的突破。总的来看 ,新制度下的会计准则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三个准则 ,即是“无形资产准则”、“借款费用准则”和“租赁会计准则”。同时 ,修改了五个准则 ,即“债务重组准则”、“非货币交易准则”、“投资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差错准则”等。这次制定和修订的 8个准则 ,其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 :其一 ,它关注并适应了经济环境的变化 …  相似文献   

4.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于1996年修订并取代原旧准则(即1979年IASCN0.12)。对所得税会计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正,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旧准则允许使用递延法或利润表债务法)。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暂时性差异概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对比旧会计制度的核算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准则公允价值及在我国上市公司应用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最大的变化是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给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来调整其会计政策。本文主要针对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部分进行分析,介绍了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本质和定义及其在我国的运用情况,以及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上市公司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张里鹏 《世纪桥》2010,(19):69-70
事业单位会计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收付实现制为一般原则,企业单位会计实行《企业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在账务处理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杜敏 《湘潮》2007,(11)
企业在合并日应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目前仍存在着很多争议,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新准则),对企业合并行为进行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企业合并概念、范围、合并日会计处理方法、合并商誉的处理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原企业合并规范与新准则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也日益深入和成熟。为适应上市公司管理需要,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今年开始适用。这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和趋同。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体系确立的背景、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影响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也日益深入和成熟.为适应上市公司管理需要,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今年开始适用.这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和趋同.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体系确立的背景、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影响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英红 《理论学刊》2007,(12):57-58
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更加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此原则贯穿于会计核算始末。笔者认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会计职业判断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文章在对新会计准则中的部分准则加以阐释的基础上,对两者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的会计处理和纳税实践中 ,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准则、制度核算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利润 ,以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而税法则以课税为目的 ,按照税收法规来确认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利润。因此 ,按照会计准则、制度计算的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异。企业的会计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差异 ,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 ,使企业做到既依法纳税 ,又合理节税。本文主要从对外股权投资的角度谈谈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的不同点及如何进行税收筹…  相似文献   

12.
一、固定资产总体架构的比较分析 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共计11部分 35条.分为引言、定义、固定资产的确认、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减值、固定资产的处置、披露、衔接办法、附则等11部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报业市场的不断拓展,摆在报业财务人员面前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也日趋复杂。再加上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增大了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会计内容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网络时代的会计内容 会计的基础理论主要体现在核算对象、确认基础、会计假设、会计职能等方面. 1.核算对象方面.网络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变化,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融合,出现模糊分工,使得"核算对象"发生变化,传统的"资金运动论"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时代财务核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政府会计成本是政府(广义政府)为提供公共商品和服务而在执行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所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能用货币(现实货币或理论货币)测量的价值耗费。通过建立政府财务会计可以使原来未计入成本范围的内容如预算外支出、制度外支出等显性化并加以计量;通过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对所有应该计量的成本内容在合理的时点进行确认并核算使其最符合成本的本质含义;使用作业成本法能对各项应该计量或已确认的成本内容进行合理的配比、分摊、核算,最后得出政府总成本特别是每一项目、每一种商品或服务的精确成本并知晓成本、费用分摊的具体过程,从而为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郭颖 《求实》2005,(Z2)
一、会计政策的内涵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是这样定义会计政策的: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与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杨晓玉 《世纪桥》2012,(11):54-55
20世纪90年代末股票期权引入我国,至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引发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会计确认及计量上。股票期权的确认我国有非会计对象观、或有事项观、费用观、利润分配观四种观点。而在会计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法、最小价值法、内在价值法及公允价值法四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但是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是企业经理人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索取权的分享,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计量应以公允价值来计量股票期权。  相似文献   

18.
浅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提取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由于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如自然磨损等)和无形损耗(如技术陈旧)以及其他的经济原因,发生资产价值的减值是必然的.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价值的减值如果不予确认,必将导致虚夸资产的价值,这不符合真实性原则,也有悖于稳健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制度未涉及图书类固定资产损耗核算。文章提出图书资源损耗核算方法,同时以某高校图书馆近4年各年新进图书的零借阅图书金额为统计数据,借鉴企业固定资产减值科目和应收账款损失核算方式,对图书资源损耗进行核算,旨在量化图书资源价值损耗,为图书固定资产损耗核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地在将环境会计纳入企业会计核算范围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开始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我国当前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公众、企业投资人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必须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快环境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签证制度,加大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察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