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词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在1980年10月10日出版的<新观察>杂志第7期上面.该期杂志在一篇题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的文章中披露了这首词,同时刊发了毛泽东的词的手迹.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2.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6年1月号的《诗刊》。同时发表的还有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大报都及时转载了这两首词。 正式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是这样的: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相似文献   

3.
《水调歌头&#183;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6年1月号的《诗刊》。同时发表的还有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念奴娇&#183;鸟儿问答》。《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大报都及时转载了这两首词。 正式发表的《水调歌头&#183;重上井冈山》词是这样的: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相似文献   

4.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35年10月,在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时称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长征到达陕北时,毛泽东所作的这首诗,现已广为传诵、脍炙人口。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友报》上;195  相似文献   

5.
1957年《诗刊》创刊,毛泽东把他创作的、包括《沁园春·雪》在内的十八首旧体诗词,交由《诗刊》发表。《沁园春·雪》在《诗刊》创刊号上正式发表后,一时注家蜂起,写了许多诠释文章。着重是对毛泽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地点及其有关的史实作了一些阐释。从20世纪50年代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许多注家写的有关这首词的史实考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说法:毛泽东这首词是1945年在重庆写的;毛泽东1945年9月6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看望柳亚子时,书赠柳亚子;毛泽东把这首词书赠柳亚子后,第二天《新华日报》上就…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查阅毛泽东诗词历史资料的过程中,看到1941年上海出版的一份刊物上有毛泽东的词作《清平乐·六盘山》。这是迄今发现的该词最早的版本,十分珍贵。(一)1941年12月5日上海出版的文学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横眉》第17页上刊载了毛泽东的词作《清平乐·六盘山》(见影印件)。编者为词作加的题目是“毛泽东先生词(长征时作)”。词的全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盖山上烽火,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在毛泽东这首词的旁边,刊有陈毅的一首诗《东台会师口占》。…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是毛泽东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该文最初是1940年1月9日为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原题为《新民民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后经修改,于本月15日定稿、交给正在筹办中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发表。《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注文中说明该文最早发表于1940年1月创刊的《中国文化》第1期上,显然弄错了《中国文化》正式创刊的时间,因此造成了该文正式发表于1940年1月的误传。最近新出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对此给予了纠正,改为2月15日。然而这里仍然有问题。因为2月15日不过是《中国文化》创刊号上标明的出版时间,实际上该刊并未按时出版。《中国文化》第1卷3期里有个“编后记”曾说明:“本刊第一期原定二月十五日出  相似文献   

8.
《必须制裁反动派》是1939年8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追悼平江惨案被难烈士大会上的讲演,最早发表在1939年8月4日《新中华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入人民出版社1952年3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这两个版本有不少差别。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八年一月,毛泽东发表了他的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当时题目为“赠李淑一”,1963年作者改“赠”为“答”。本文将这首词统一简称为《答李》)。综观毛泽东生前亲自同意发表的三十九首诗词,其中《答李》这首词的初版本有三个特别之处,笔者称之为三“奇”。究竟是哪三奇呢?  相似文献   

10.
王恩收 《世纪桥》2010,(4):54-57
<正>1966年6月,毛泽东曾写下了一首七律诗,这首诗在当时是秘而不宣的,直到30年之后的1996年9月,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刊印发表。此诗写于毛泽东酝酿和准备发动"文化大革命"之时,反映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复杂心境,同  相似文献   

11.
1980年第7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了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还有宏羽写的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同时刊登这首词作者的手迹,不是后来抄写的,而是当时毛泽东的亲笔。这页写于陕北的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9,(1):116-117
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转战赣南,途经清流、归化(今明溪)、宁化时曾写下《如梦令·元旦》一词,该词1956年8月首次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时,题为《宁化途中》,1957年1月《诗刊》发表时才改作《元旦》。那么,这首词是否真的作于1930年的元旦呢?  相似文献   

13.
正《清平乐·蒋桂战争》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作的一首革命诗词,其中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被广为传诵,成为红色闽西最为诗意的写照。但由于年代久远,连作者自己也不记得具体的日期。那么,这首词究竟创作于什么时候呢?本文试图从《清平乐·蒋桂战争》发表前后情况还原当年的创作时间等具体问题入手,探讨其创作时间。目前对《清平乐·蒋桂战争》的创作时间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观点是1929年秋,这是这首词收入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  相似文献   

14.
杨建民 《党史博采》2004,(12):26-28
1980 年第七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出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 另外还有一篇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同时刊登出毛泽东的手迹,并且不是后来抄写,而为当时毛泽东的亲笔。这页写于陕北的不大的纸片,能够穿越四十多年风雨而存在——这段时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繁复,充满惊涛骇浪,动荡不 宁的岁月——想到这些,读到这页当时的纸片,我们不能不为它得以保存并最终发表而特别惊叹。 一1933 年,中国左翼著名女作家丁玲,在上海遭到国民党特务绑架,此事在文化界引起极大震动。丁玲被绑架…  相似文献   

15.
《如梦令·元旦》入选三明十大城市名片,这是三明“中央苏区”文化的一次升华。同时,也给正在全力打造红色品牌的建宁,又增添了一道光彩。为什么呢?因为,毛泽东的这首词创作于建宁。请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诗词集》(1996年9月出版)《如梦令·元旦》注释:“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在福建省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以后,  相似文献   

16.
正1957年,毛泽东一组诗词在中国《诗刊》上发表后,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同年9月,苏联出版了《毛泽东诗词十八首》俄文单行本。这是笔者所知最早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外文译本。交流会上发现的珍本2015年的红五月,山西太原举办了首届纸品收藏交流会,场面十分红火。会间,我有幸购得一部海外版毛泽东诗词选集。这本书封面装帧庄重漂亮大气。书中有毛泽东的18首诗词,还有毛主席给  相似文献   

17.
关于《看山》一诗质疑周玉甫199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前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转载了《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上新发表的毛泽东诗四首。这是一件大喜事、大好事,因为不论在毛主席的生前还是身后,人们都很爱读他的诗。从发表这...  相似文献   

18.
《党的文献》 2 0 0 0年第 4期刊出郭思敏撰写的《毛泽东诗词的出版与研究述略》一文 ,《新华文摘》 2 0 0 0年第 9期予以转载。笔者读后 ,认为该文仍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提出以作补正。一、事实或史实方面的补正  该文说 :“从 1 945年《新民晚报》刊出《沁园春·雪》的传抄稿后 ,立即轰动了重庆山城。”其中《新民晚报》系《新民报晚刊》之误。中央文献出版社 1 996年 9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在这首词后的附注中说 :“1 945年 1 0月 ,毛泽东在重庆曾把这首词书赠柳亚子 (参看《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索句渝州叶正黄’注 ) ,因而被…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五卷记载:(1962年)12月26日作《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于晨七时批示林克:"请将诗一首付印,于今天下午印成五十份,于下午六时前交我为盼。"这首诗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铅印诗稿与发表稿有一处不同,"高天滚滚寒流急"句,  相似文献   

20.
1980年第7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了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还刊出了一篇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刊登出的是毛泽东的手迹,而非后来抄写的.这页写于陕北不大的纸片竟能够经历40多年的风雨而最终得以保存并发表,我们不能不为之惊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