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网络"为视角,对高校网络公共突发事件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通过对高校网络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社会背景分析,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事件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共性,进而归纳出我国高校网络公共突发事件的内涵、类型以及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公共外交的定义、衡量标准等入手,结合当下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困境,从必要性与可行性等方面分析得出:中国应该加强对东盟的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3.
姚辉  杨欣 《法制与社会》2012,(21):130-131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媒体的国际传播等形式,以影响他国民众的态度和意见,旨在树立、提升国家形象,形成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一国的综合印象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日益受到中国政府和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公共外交作为一种逐步受到重视的外交形式,是当代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媒体在兴起后对外交产生影响的一种途径。为了使公共外交达到应有的目的,仅仅有好的"器"还不够,还需要"术"的提升。提高我国公共外交中对外传播的策略,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对外传播的策略,希望对当前我国对外宣传中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对大多人来说,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是一个陌生、遥远的概念,但是我们却无时不刻的接触到公共外交行为,受其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程度无限加深,网络和媒体的快速发展环境下。公共外交活动由来已久,但概念又复杂多样,对公共外交概念的把握和理解对一国对外政策的执行,国家利益的实现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公共外交是指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由中央政府或者通过授权地方政府或者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行为体通过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与国外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全球的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单成现 《法制与社会》2010,(16):180-180
当前无论是“中国威胁秽的外在舆论影响,还是“西藏问题的国家内部问题,都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良性发展,影响到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中国成胁论”和“西藏问题”的产生具有共通的深层次原因,这就是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问题。而公共外交理论作为一种以文化交流、信息传播为手段增进内外交流的外交方式,对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博已成为我国社会舆情的重要来源。微博舆情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要正确面对微博舆情,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舆论正确走向,以有效化解突发事件,提高执政公信力和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9.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针对他国民众发起、旨在通过提供信息并施加影响来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理解并实现国家利益的外交行为。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市民社会的培育、民众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加深,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公共外交的国家之一。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国家形象跌入最低谷,美国不得不在公共外交的机构整合、人员任命、项目开展、方式选择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一努力并未能有效的遏制反美情绪的蔓延,反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仇美情绪。探究其根源,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不合理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加强高校处置学生突发事件研究,加强高校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是各级政府和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对当前高校处置学生突发事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加强高校处置学生突发事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习惯于以“限制型管理”和“配给制服铲方式应对公共危机。但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的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就需要发展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诠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质是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政府权力行使的根本。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对政府权力行使的必然要求,有助于防止政府权力滥用和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为此,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立法和执法工作中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为原则,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江河 《法学》2012,(9):99-107
"维基解密"事件的发生以及各国政府对其对策与反应,引发了学界对国家外交的合法性和国际公民行为的法理思考。在此事件中,国家外交行为的合法性审视被边缘化,而"失去祖国的"的个人的"泄密"行为事实上被规制和惩罚。美国外交行为和阿桑奇解密行为的实证分析微观地论证了国际公民行动者挑战国家外交特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与此同时,宏观的自然法意义下的理论剖析说明,国际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国际法的法理基础从大国政治向公民政治或宪政之法理转向,同时也推动了国家外交的合法性沿着国际法双重性法理的维度转向。  相似文献   

14.
戴鉴华 《法制与社会》2010,(35):258-258,264
司法警察作为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是唯一一支武装力量。检察机关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否干净利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与解决突发事件的方式、方法、策略有关。因此,现阶段提高司法警察防范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毅 《法制与社会》2010,(25):279-280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又称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或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由于此类事件在近几年我国的发生频率节节攀高,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因而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为止大多数对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规定,是体现在各个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中国地大物博,地方众多,凭借这些纷繁复杂的地方规定显然无法得到一个公认的权威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给出的也仅仅是对突发事件的一个描述性的概念,特别是对何谓"社会安全事件"没有做明确的规定。然而常识告诉我们,事物的概念无非是包括了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只要经过认真整理和分析,定能够形成对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概念的一定共识。本文拟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出发,对其概念进行自内而外的解析,以期得到相对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各个阶层的利益表达和维护机制,制度化资源严重缺失,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群体性事件频发。本文在认真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此类事件应坚持的原则,有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入危机多发期。本文认为要成功应对危机所带来的挑战,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应对公共危机,是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校园建设和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克服问题的出路在于构建校园公共社会。公共产品是校园公共社会的理论前提,社会运行模式是校园公共社会的本质属性。要使校园公共社从理念变为现实,学生要具备更多的公民意识;校园运行要有公共程序和机制;校园要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如此,校园公共社会才能由理念成为现实、从潜在状态变为实存样式。  相似文献   

19.
董晓倩  钟时 《行政与法》2009,(10):33-35
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是促进合作、实现公共危机治理的基础。本文在释义公共危机治理中信任涵义的基础上,归纳了信任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功能,分析了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信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并结合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特征提出了培育公共危机治理中信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公共经济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采 《金陵法律评论》2006,18(5):73-80,136
高等教育公平的特殊重要性是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从公共经济学视角阐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收入分层是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政策思路应是:尽力避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基本规律,即社会分层体系会通过教育体系去有效地实现自身的阶层封闭与自我循环,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