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弛有度     
凡事都有它的内在规律、运动节奏,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任何人、任何时候,只有把握和顺应了这种内在规律,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既然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运动节奏,且这种节奏又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既然我们无力改变事物内在的规律性的节奏,那么,我们只有适应事物的节奏, 和它一样快慢有致。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把这  相似文献   

2.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既有本质、又有现象。事物的本质由事物内在的矛盾所构成,它是事物的比较深刻和比较稳定的方面。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必须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刻地理解这一事物。掌握这一事物的发展趋势,把握其规律。但是任何事物的本质都不可能作赤裸裸的自我表现,总是要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现象是事物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一个新的科学判断,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她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这一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澄清了笼罩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层层迷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就此谈一点认识。所谓本质,就是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即事物内在的规定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根本标志。是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种意见认为,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形式,是指事物内在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只有根据这种看法,形式和内容才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由于形式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事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形式,不是坏东西。古代田忌赛马就是通过形式的优化组合,实现了形式与效果相统一。从最抽象的意义上讲,形式是个哲学范畴,必须从它与内容的关系中去理解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如果把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过分  相似文献   

6.
陈赟 《学习论坛》2006,22(3):55-59
儒家哲学中事物经验模式的特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界意义上的事物是通过主体的事务与实践而进入主体的经验世界,因此,事物的经验具有内在于事务(实践)的特点;二是主体对于事物的经验,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经验,事物与主体自身的存在不可人为地加以分割;三是主体对于事物的经验过程也就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化天之天(自在之物)为人之天(为我之物)的过程,即把自然界人化、文化的过程,因此,对于事物的经验是一种文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突破和“否定”是更好的继承与发展简明才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揭示这样一个原理: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又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的表现,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它是肯定与保留旧事物中积极东西的否定,体现了事物...  相似文献   

8.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当代哲学具有重大争议的问题,机械决定论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偶然性具有内在根据,否认偶然性对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非决定论否认必然性的客观存在,夸大偶然性的作用,否定必然性的作用。现代科学的成果证明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事物发展作用的相互制约关系,在产生的根据上的内在与外在相互统一关系,应以可能域与概率性作为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逻辑支点。只有用发展了的辩证决定论才能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作出真实和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内容是形式组织或安排的内在依据,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音乐艺术的内容分为音乐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两方面,前者是音乐作品本身所表现的情感逻辑所蕴含的音乐成分,后者则是用语言文字或某种欣赏形象来加以说明描述的內容,是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精神特点或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一、贯彻“三个代表”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一论断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使我们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一切进步事物和现象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它表现了一切进步事物和现象的生命力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社会生活领域 ,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的活动的结果。所以 ,社会领域中的一切事物、现象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本质上是其随着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就是事物、现象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力于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下,探究"和谐"的哲学蕴意。主要观点是:差异与联系是和谐产生的前提,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和谐的内在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和谐的最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一贯提倡创新精神,在他看来,创新就是开拓,就是革新,就是走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创新的一生,他把创新作为行动的动力,把创新精神贯彻到革命行动和建设事业中,并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升华着自己的创新思想。一、邓小平创新思想产生的基础1.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创新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  相似文献   

13.
对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的几点哲学思考王辅刚思考之一:在分析后进支部存在问题的现象与本质时,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提纲挈领,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现象都是事物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才是事物内在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14.
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书面反映。一篇调查报告的价值大小、重要与否,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是否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也即取决于它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龚培河 《求实》2016,(1):28-34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思想认识领域到社会实践领域就变成了由"四个全面"相互协调、有机整合的动态系统,这不是一个物态化的事物,纯粹属于实践活动性质的事物,其内在逻辑就是贯穿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各种矛盾关系的反映。共时态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矛盾,历时态分析贯穿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积极的自我否定和消极的自我否定,全景视角下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特征,这就为共景视角下分析其实践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遵循:以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抓手、阻力-压力-动力转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协调性与全面性辩证统一、党员身先示范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主体的超越性精神与内外规约性的互动是对辨证法运动发展规律最具有特点的展现。在中国与西方,辩证法以两种不同的演示逻辑展现着事物发展的规约性与超越性。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看到内在与外在的规约性对事物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却忽视了主体内在超越的自由精神,将辩证法的“真理”等同于自然,主体的超越自由成了对自然的顺从。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过分强调了主体内在超越性的作用,从康德的“先验辩证法”经过费希特的“正题、反题、合题”的危险跳跃,最终形成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从而将主体内在的超越性“极端化”。马克思的“合理形态”辩证法正是在继承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基础上,以实践契合规约性与超越性,从而达到对辩证法本质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论契机     
什么是契机?构成契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如何才能把握和利用契机?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提高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契机是一事物由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关节点,是发生突变的内在机制。应当指出,构成这一关节点的因素,不是一维的,而是能对事物的成败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或使事态局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价值观是人们评价事物的内在尺度,荣辱观则是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价值观决定荣辱观。在我国现阶段,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2003年7月1日在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我们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构成,是事物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也是这一事物必然具有并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属性。胡锦涛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  相似文献   

20.
虽然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哲学具有比较彻底的机械论色彩,但其中也夹杂着某些具有辩证法性质的观点。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事物的内在普遍差异性在某一哲学家的学说中体现出来便是哲学家思想的自身差异性,甚至是自身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