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理论基础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景源 《新视野》2002,3(6):64-65
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中,的确有一个研究重点转移的问题。在他的晚年,他中断了《资本论》的写作,在身体多病的情况下,却孜孜不倦地研究历史,写下了两大本历史学笔记,一本是《人类学笔记》,一本是《历史学笔记》。这种情况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格外关注。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马克思晚年热。他们通过否定《资本论》,割断马克思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思想联系,孤立地研究和夸大《人类学笔记》中“人类学”的内容,认为马克思晚年是向人道主义的“复归”。这样就根本否定了第一个伟大发现的科学意义。我国理论界在研究马克思晚年学术…  相似文献   

2.
林锋 《唯实》2004,45(5):10-14
马克思的晚年笔记与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著作之间、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研究与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实证研究之间 ,存在着原则的区别。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学科性质是历史哲学而非经验科学、实证科学意义上的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 ;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哲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仍然是唯物史观 ;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对验证和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推动马克思晚年思想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资本论》到《人类学笔记》──马克思晚年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的高度考察《人类学笔记》与《资本论》的联系,以期进一步加深认识马克思晚年思想的创造性飞跃。一、问题辨析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第一个以《卡尔·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和形式编纂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核心部分,即马克思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菲尔的《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社》,梅思的《古代法制史讲演录》的摘录,并作了长篇介绍。该书的出版,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继“青年马克思”被发现以后,一个新的形象—一“晚年马克思”又出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探索贾英健近年来,关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探讨,人们大都侧重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并以此作为笔记的目的和核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笔者认为,笔记虽然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它并...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晚年历史发展的超越思想的历史考察,认为关于马克思晚年的困惑,实际上是研究马克思晚年学术思想的学者自己遇到的困惑,并把它强加给了马克思。文章区分出社会发展的两类不同的问题:一是基本规律,一是基本形式,而“跨越问题”,是属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问题。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基本形式分为依次演进和超越两种。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和《人类学笔记》的深入研究,提出马克思早年与晚年在史学研究方法论的不同:早期侧重逻辑方法,晚期则为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的“互补”。文章最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本质特色就是超越发展,与历史上以往超越发展所不同的是,我们是自觉地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进入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他的第三次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次是1844年前后的《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次是1845—1849年期间的《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特别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全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建构的新阶段,这也是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开启时期。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文献第二版(以下简称MEGA2)所显示的最新资料来看,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之前,马克思还经历过一个重要的直接占有原始资料的研究过程,这就是全面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的《1850—1853年伦敦笔记》(以下简称《伦敦笔记》)。在对这个庞大的理论资料群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到后来马克思科学思想的实验思路和直接原发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1845年2月以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重新开始第二次研究政治经济学(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是1844年马克思写下的《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2月份先写下《布鲁塞尔笔记》前期摘录(三册)后,马克思又写下了《评李斯特》,以及(关于关于...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方法,除前人和时贤述及的唯物辩证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实证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进化论的思想和方法外,还有"猴体解剖"与"人体解剖"相结合的方法、个别事实与一般规律相统一的方法、个体与群体的互观与互见的方法、以人为本和群众史观的基本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在人类学笔记中的运用,表明晚年马克思所进行的人类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出现了"根本性的中断""转移""退缩"和"改道",而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晚年为何放慢《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而从事有关"古代社会史"著作的摘录工作?对于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学术理论界迄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认为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主要是源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问题的新课题;二是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三是现实需求的新应答。马克思晚年在这方面的探索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最富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内容,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重视做读书笔记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读书时总要做笔记。在他的写字台上,不仅堆着高高一摞书籍,还摆着厚厚一沓笔记本。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一百多本。笔记写明时间和地点,编上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开辟了发展哲学的新范式。在这一范式下,马克思在其经济学著述《资本论》及其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中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商品——货币——资本运动中人的生存境遇的角度探索马克思经济学文本中的发展思想,对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拓展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书讯     
《理论建设》2017,(6):16-16
[德]费彻尔著,赵玉兰译《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版内容简介: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力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9,(13)
正张奎良,1937年生,辽宁新民人,哲学家,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转向的推进者之一,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机契合的倡始人。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1 960年毕业到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任教至今。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历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和顾问、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对马克思的早期哲学思想、实践哲学、东方社会理论和晚年人类学笔记等领域涉  相似文献   

14.
李惠斌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上发表文章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应注意三个转变:一是文本本身的转变。一方面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其所提出的概念、范畴和理论的解释是不同的;另一方面马克思的理论在不同文本之间也  相似文献   

15.
书讯     
<正>[德]费彻尔·著.译者:赵玉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本书认为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力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政治哲学奠基于其人学理论之上.通过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文本语境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政治哲学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人本主义阶段、唯物史观阶段和人类学阶段,其逻辑基础在于马克思的人学变革.依据马克思人学变革逻辑来揭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完整地揭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原初语境与历史逻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廓清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17.
李锐 《世纪桥》2010,(3):66-68,7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缘由和时间历来为人们所争论。英格.陶伯特通过文献考证,断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7月,并且是《神圣家族》的后续之作。然而,陶伯特实际上没有体察到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真实内在原因,并未考虑到马克思同费尔巴哈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差异的事实。《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诞生根源于马克思自身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而赫斯、施蒂纳以及恩格斯等人对马克思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陶伯特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创作过程看得过于简单,缺乏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视角。《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现实和理论需要的产物,是马克思为了打好和恩格斯一同创作新世界观的哲学基础所认真写下的研究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无疑要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神圣家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是马尔库塞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的重要文本。马尔库塞用人本主义思想去诠释《手稿》,把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手稿》内容归结为一种人本主义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手稿》的异化理论的曲解上。而且,马尔库塞还用自己的人本主义理论去改造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理论,从而暴露出其理论的唯心、空想的和反理性人本主义的缺陷。其实,细究《手稿》中的人本主义理论,我们会发现其实质是“情欲本体论”意义上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异化     
<正>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标题: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原作名:Alienation:Marx's Conception of Man in Capitalist Societ内容简介《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内容简介: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卢诚 《求实》2006,1(Z3):9-10
主源: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是多元论,不是一元论。但其主要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就谈到“和谐”的问题。他说:“与自身不一致不和谐的精神(更不)会尝到什么真正的和心安理得的快乐。”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更明确地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