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开明绅士参与陕甘宁边区政权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波 《理论导刊》2007,(2):35-37
以开明绅士等中间势力参与为主要特征的“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是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新民主主义政权模式臻于成熟的体现。一大批开明绅士积极投身于边区的政权建设,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爱国民主思想是开明绅士参与边区政权的思想前提;中国共产党关于“三三制”政权的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开明绅士参与边区政权的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开明绅士参与边区政权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2)
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与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将人民政府与剥削政府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还关系着党和政府是否能够带领广大群众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关乎党的事业的成败。陕甘宁边区的廉政建设,对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扩大党的影响,带领根据地军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起了巨大的保证和推动作用,而所采用的"三三制"原则则对陕甘宁边区取得廉政建设成果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梁凌 《党政论坛》2009,(14):54-54
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建设,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1940年3月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即在政府组成人员中,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边区人民参与国事管理、实现当家作主的主要组织形式。在陕甘宁边区存在的十多年时间里,参议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制度不断完善,实践不断深入,有力地支持保证了边区人民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边区参议会建设的历史经验不仅对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创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政治建设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政权组织形式实现了人民民主,体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开发了党执政的民心资源;孕育了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创立了许多法律,开发了党执政的制度资源;赋予党的领导新的内涵,初步实现了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换,开发了党执政的体制资源。其所蕴涵的经验,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钟海霞 《学理论》2014,(1):175-17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看到了农民的巨大潜力,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但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农民的不足,存在阶级局限性和软弱型性。他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并极力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宣传农民、团结农民,最终领导农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出发阐述了关于东方的观点,内容包括加强中国与苏联两个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加强中国同东方处于革命斗争之中的国家之间的团结。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他还从中国及东方的社会实际出发论述了东方观点,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但是中国的民主革命过程决不是短暂的;东方国家搞建设要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东方国家搞经济建设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政治秩序观,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理想政治秩序的发展目标,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求,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秩序的重要基础,指明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尽管由于毛泽东在探索中发生了严重的失误,但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承继与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政治要求和价值准则。对"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重新全面的解释与评价,对于提高从政官员的道德品质,从而增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发挥着长远的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檀莉 《理论探索》2004,(1):85-86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韩非子“法、术、势”的思想体系中 ,“势”为核心 ,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法”构建的是“威严之势” ,“术”构建的是“聪明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 ,韩非子政治思想是一种“势”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uses cross–national data for 21 OECD nations to examine whether there is evidence of a connection between measures of political and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major, long–term,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post–war political economy. Findings of what is necessarily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a wide range of policy outcomes suggest that federalism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constitutional veto–points have inhibited the expansion of the socially protective state and that a low level of fiscal centralization appears to have restrained post–war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nd gone along with higher rates of post–war economic growth. No evidence is found to connect either political or fiscal measures with postwar labour marke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苏联1945年8月9日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进程.然而,苏联军队并没有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的于战胜日本三个月后从东北撤兵.而是延期了几个月之后才从东北撤出.苏联廷缓撤兵是国民政府与苏联共同磋商得出的结果.国民政府有要求苏联延缓撤兵的理由,苏联也有不想撤兵的想法.对于国民政府方面的原因,将给予进一步地论述.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权力具有基本性、强制性、相互性和准实体性等几种主要特性.权力是最早的和最普遍的政治现象,权力是一种强制的影响力,权力只发生在人际之间,权力又有准实体的性质.权力可以建立在力量、智慧、习俗、制度和组织等基础之上.暴力可以导致服从,知识也能成为力量,习俗和制度都是支配个人的力量,组织与权威的联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paper applies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preferences. Examining two British surveys, the 1987 cross–section of the electorate and a panel survey that covers the 1983 and 1987 elections,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bases of persistent voting for the same party, location on left–right scale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holding the same policy views on a host of different issues over time. A set of structural variables rests at the heart of the paper's theory: discussion networks, patterns of interactions with members of political parties, social class networks, and location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Several hypotheses guide the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al variables on the probability of casting a ballot for the same political party in any one election and in adjacent elections will remain,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party identification; political party socialization; location on left–right scales; positions taken on any and all political issues; age, and past levels of electoral stability. The effects of structural variables on left–right position will remain,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locations on alternative left–right scales. Finally, reinforcing attitudinal context provides the only consistent determinant of stable policy positions, after controlling for a host of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including level of education; age; interest in politics, and a general propensity to offer stable answers to political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asts a look on media aspects of the anti-war-on-terror struggle in western countries. A peculiar warfare, the “war on terror” that officially begun in 2001, is a low-density global warfare, fought in differ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fronts . Within a liberal, increasingly post-political social terrain, where social affairs are objects of expert management lacking public accountability and legitimacy, the role, status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contemporary citizen is in decline. New media “affordances” offer critical possibilities for challenging hegemonic political discourses, and addressing political alternatives for a broad range of social problems; a re-invention of citizenship through the construct of a new (collective) political subject is central in the reinvention of democracy today. Discourse analysis, drawing reflexively on post-structuralist discourse theory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deployed in the study of counter-war-on-terror discourses in different documentaries critical to the “war on terror”. Analysis looks at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of “us” and “them” in the context of counter-hegemonic discourses today. Identity is central in the engagement, particip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citizens today. Identity is central in organising a collective centre and in initiating subjectivity to fragmented liberal, postmodern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6.
实现现代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主题。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扫清了中国通向现代化道路的障碍,而且在对中国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现代化的内涵及目标、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探索中,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提供了一条富有原创性和启示性的思路,这对于新世纪我们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政府的职能作用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地(市)政权作为我国权力体系当中的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存与撤一直是一个富于争论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地(市)政权现状分析,指出了其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专制性、依附性、宗法性和人治性的特征。由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相对滞后性,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将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中政治价值、政治制度和政治主体是三个根本性的维度。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确立和发展是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治体系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体现这一政治价值,并为这一政治价值的实现提供保障;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都应是为实现绝大多数政治主体的根本利益服务的,离开政治主体,政治价值的创新和政治制度的维系都是不可能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注意这一系统内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诸多内容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的一种有目的活动 ,政治文明建设有其自身的轨迹 ,政治文明建设是否按此行事 ,直接影响建设成效。在理性社会 ,人类的文明建设是在所选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因此 ,政治理念的确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