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崇圣寺位于云南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建于唐文宗开成元年,即公元836年。1872年,崇圣寺为兵祸所毁。寺虽毁,但留存下来三座古塔,即著名的三塔,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1978年,文物工作者维修三塔时,在千寻塔塔顶发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珍品580多件,尤以大理国时期的文物珍品  相似文献   

2.
陈金珊 《创造》2021,29(3):83-84
苍山应乐峰脚下,三座矗立千年的古塔是云南大理最重要的城市文化标识之一.1978年,文物部门对年久失修的崇圣寺三塔进行保护性维修时,在其主塔千寻塔的塔顶、塔基处出土了大量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其中,在一木质经幢内发现的一尊银鎏金镶珠金翅鸟立像尤其精美.  相似文献   

3.
大理崇圣寺三塔小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约 1公里处 ,三座塔呈三角形鼎足而立 ,中间一座为密檐四方形 ,俗称千寻塔 ,高约 6 9 12米 ;另外两座为八角楼阁塔 ,高 4 2 19米。三塔是唐宋时期佛教文化在大理地区传播而留下的历史遗物。千寻塔是我国现存唐代十多座密檐塔之一。记载最早见于《太平广记》 ,曰 :“唐乾符二年韦陀将军童真告宣律师曰 :‘西洱河袤百里 ,广三十里 ,中有洲岛 ,古寺经像尚存 ,无僧住持 ,经文与人相同。时闻钟声 ,百里殷实。每三年供养 ,古塔基如戒坛二重。塔上有覆釜 ,彼土诸人见塔每放光明 ,即以素食祭之 ,求其福祚也。’”关于…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大地上,风景名胜不可胜数,被人们称为“四大”的就有14类之多。它们是: 四大名楼: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山东蓬莱的蓬莱阁。 四大名塔:河南登封的嵩山寺塔、山西应县的(?)塔、云南大理的千寻塔、山西洪洞的飞虹塔。 四大名亭:北京的陶然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  相似文献   

5.
赵云 《创造》2021,29(5):83-84
1976至1979年,经当时的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大理崇圣寺三塔进行了实际测量、加固维修、清理塔顶、塔基文物等工作,并在清理主塔——千寻塔塔顶和塔基时,整理出土文物680余件.千寻塔塔顶清理区域分为三处——中心筒形基座、西侧坑洞和东侧坑洞,绝大多数佛教造像、塔模、刻文铜片、法器等文物均出自中心筒形基座及其中的木质经幢,西侧坑洞出土了一件鎏金铜函,其内装藏大理国时期写经三卷,该坑洞还出土了三件豆形陶瓷香炉.东侧坑洞则出土了一件覆钵式五重舍利塔,分别由铁、铜鎏金、银、金和琥珀制成.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四十年代,海伦·查平博士就着手对美国纽约等地博物馆所藏大理国时期的观音造像进行研究,发表了《云南的观音》一文,并首次向世人公布了《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六十年代,李霖灿先生发表《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全部彩版公布了《张胜温梵像卷》,把大理地区观音信仰的研究引向深入。同期,大陆学者李家瑞先生,以《南诏以来来云南的天竺僧人》为题,对“梵僧”作了详尽的考说,堪称研究大理地区早期观音造像的力作。此后,有关大理地区观音信仰和观音造像的研究便持续地开展起来。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这方面的研究,远未深入。作为历久不衰地受到信仰和崇拜的男性观音,至今没人  相似文献   

7.
郝天挺,《元史》卷一七四有传,但关于他跟云南的关系,本传只说是“建省云南,选官属,遂除参议云南行尚书省事,寻升参知政事”。又说:“天挺尝修《云南实录》五卷”云云。聊聊数语而已。乃在地方志乘及碑记中,所载天挺在云南的事功,颇有足称,不可掩没。因综合所见有关资料,略为排比考说如下。一、在大理修文庙兴儒学郝天挺居官云南,其致力所在,可传者有两方面;一是在大理修文庙兴办儒学,二是编纂《云南实录》。请先言修庙兴学。此事《元史》本传不载,可是志乘及碑记中实有之。旧志著录天挺兴学大理,以李元阳所纂万历《云南通志》记述为详。本书卷八学校·大理府·庙学说:“大理府儒学在府治南,汉章帝元和二年建,唐天宝板荡,元至元乙酉,云南行省参政郝天挺迁  相似文献   

8.
影像     
《创造》2009,(7):28-29
云南大理,万人红装唱国歌 7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万人红装唱《国歌》盛典在云南大理三塔寺举行。万余大理各阶层人士身着红装,齐唱《国歌》,唤起中国人爱国的共鸣。(左上)  相似文献   

9.
由于有关大理国时期的文献记载较多阙如,对其文化发展状况,便多以《元史·赛典赤传》“云南子弟不知书”,《元史·张立道传》“先是云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为先师”,李京《云南志略》“云南尊王羲之,不知尊孔孟”等言论作为直接凭记来解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  相似文献   

10.
汪宁生同志的《云南考古》一书,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颇觉是一本具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本书汇集解放前后,特别是解放后近三十年来云南及其毗邻地区出土和传世的大量文物,结合古代文献记载进行综合的分析,形象化地为我们再现了远古至宋代大理国时期云南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轮廓。全书共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春秋至两汉时期、东汉至初唐时期、南诏至大理时期五章。载插图八十张,图版一百零四幅,并附有《云南考古重要参考书目》、《南诏大理纪年表》、《铜鼓分类表》等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陈金珊 《创造》2021,29(4):83-84
1978年,在对崇圣寺千寻塔的重修过程中,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塔顶一个铜制的覆钵内发现了580余件文物,其中各类菩萨像计76尊,有观音像58尊,而这些观音像中,一件金质的立像造型尤其独特精美,这便是仅见于大理地区的阿嵯耶观音.  相似文献   

12.
大理崇圣寺前三塔,为云南现存最古老砖石结构建筑物,一九五六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及佛教史的重要资料。经历千余年风霜,已多剥蚀,国家文物局极为重视,最近拨专款、派专家重加修整。方国瑜教授编撰《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卷七,已专条著录,详考其建造年代及塔顶塔内所存文物,可供参考。此次重修发现的数百件珍贵文物,又为研究南绍、大理时期云南历史古迹提供重要线索,特发表方教授旧作,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3.
奎建荣 《思想战线》2011,37(5):135-136
宋朝入滇经籍是宋朝与大理国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据史载,大理国时期,通过互市交易和直接求赐,宋朝许多经籍传到了云南。例如:乾道九年(1173年),大理国李观音得等人就曾在广西购得《文选五臣注》、《五经广注》、《春秋后语》、《三史加注》、《都大本草广注》、《五藏论》、《大般若十六会叙》、《初学  相似文献   

14.
杨福泉 《今日民族》2021,(12):49-52
由范建华教授主编的六卷本"云南文化史丛书"出版了.这套丛书是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重点文化工程,由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撰写,自史前时期至近现代,从各个历史阶段、不同层面构筑起较为完整和全面的云南文化史.丛书包括《云南史前文化史》《古滇文化史》《爨文化史》《南诏大理文化史》《元明清云南文化史》《近代云南文化史》,是云南学术研究取得的又一个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公元1050年夏,王安石任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期满,离任返回故乡江西临川,途径杭州,登高望远,写下了这首《登飞来峰》。  相似文献   

16.
一、商贸文化的兴盛 (一)古代南方丝绸之路 有关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见于公元7世纪前,当时在史书中略微记载了中国西南地区通向国外的第一条陆上商道:它起于四川成都,途经云南大理、保山、腾冲及缅甸北部,由印度的阿萨姆、孟加拉、北印度以及西亚地区,最后到达大秦(即古罗马帝国).从云南大理到缅甸与印度的道路及里程,在《新唐书·地理志》中都有详细记载.其中,陆上通道主道是从成都出发,南经云南大理后,经永昌到达缅甸,进入缅甸后则分南路和北路两条主道,南路最后到达位于印度东北地区的曼尼普尔;而北路则经腾冲到缅甸密支那,最后进入阿萨姆.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也有这种往来的事实。万历《云南通志·大理府古迹》载:“日本四僧塔,在龙泉峰北涧之上。逮光古(“逮”字误。光古非日本僧人,说见后)、斗南,其二人失其名,皆日本国人,元末迁谪大理。皆能诗、善书。卒学佛化去,郡人怜而葬之。”元末日本僧人迁谪云南之事,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国初,日本僧入贡者,多谴谪居滇南。”王宗载《四夷馆考·日本国》说:“洪武十七年,僧如瑶又来贡,坐通  相似文献   

18.
七朵金花     
我们这辈人,几乎都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部叫《五朵金花》的电影,并对影片所描绘的云南大理白族姑娘栽歌栽舞的生活和爱情留有深刻印象。每每想到片中五位性格各异、美丽善良的“金花”姑娘,我就会想到自己身边的“七朵金花”——阿姨家的七姐妹。  相似文献   

19.
《望夫云》及其“核心”《望夫云》在大理白族中可谓妇孺皆知。口头流传的比书面记载的丰富得多。据查,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卷之二“古迹”有“无渡云”条,仅二十字,有自然现象,无传说,无“望夫云”之名,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不见记载,明末诸书亦未见。“望夫云”之名出现于清康熙黄元治《重印大理府志》之“精气化云”条,也有了传说;民国周宗麟《大理县志稿》之“望夫云”条,始点明云起风作与石骡之关系。但清康熙问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云:“赵州有洱海,土人诣大理府必由之。然风波甚恶,稍知自爱者,皆从陆路。其海中有望夫云起,则不  相似文献   

20.
正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时至今日还被人津津乐道,这段发生在大理的爱情故事不断在现实中演绎着各式版本。半个多世纪后,英国画家万哲生(Jason Pym)与新婚妻子万可(CC)从上海赴大理闪婚蜜月,一杯咖啡的时间让他们决定在此地定居,万哲生在此后的十年间为大理写下了一本外传——《大理外传》。比野史更真实,比正史更精彩,大理的每一幅山光水色、每一道唇齿留香、每一处淳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