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为背景,在土地法律体系基本理论和我国现行土地法律体系的基础上,特别从环境资源保护的角度对我国的土地体系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探究。且归纳总结了建立我国土地法律体系应当明确基本指导思想,并就完善这一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问题十分严峻,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法律思维的角度,通过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工作体制与土地基本国情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中的土地使用权是租地权被物极化的结果。它既不同于香港现行的土地批租权,也不同于传统物权法中的地上权,而是我国法律特有的用地制度。本文对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性,对于认识其在物权法中的地位,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用地制度,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凌雯雯 《法制与社会》2013,(35):219-221
一直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007年,重庆市开启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的“第三次革命’。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能够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对实现农村土地资本化及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土地承包权及其流转的法律定义,深入分析入股的法律性质及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其制度等方面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鹤 《法制与经济》2008,(22):50-5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策作出后,近几年来,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法制建设的领域内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法律制度问题,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引起足够重视,否则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相当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地流转需要法律的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一直困扰、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必须首先予以解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作出规定,为农村改革作出切实可行的部署。但是,改革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只有法律的支撑,才能推进改革的步伐、巩固改革的成果。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土地法律制度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土地关系具有复杂性、重要性、多样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土地关系法律调整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土地法律制度的体系化。我国土地制度的体系构成包括宪法、土地民事法律制度、土地经济法律制度、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制定土地规划法、修订《土地管理法》、建立和完善土地物权民事法。  相似文献   

8.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路径。鼓励土地流转,连地成片是完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然而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进程中,承包地流转的法律问题众多,严重阻碍了土地规模经营良好效益作用的发挥。为有效实现土地规模适度经营,文章从土地流转规划和土地流转监管两方面入手探讨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并就如何建立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制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过程中宏观调控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洁 《中国法学》2003,(6):88-95
土地整理是现代土地利用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虽已大规模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但没有形成详细的法律规范。本文从宏观调控法律角度分析了土地整理关系中若干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整理法律制度及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包括宏观调控法律规范的选择、计划调控手段、土地整理中生态法律保护一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大多数其他财产的来源,谁控制了土地谁就控制了人类的未来"。可见土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基于此,各国都重视土地立法。我国应如何根据国情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是关系农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历史课题。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土地制度立法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关键在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供自己居住,但近年来却有不少城市居民也在农村承包土地,并在其上修建房屋,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合法性呢?本文就城里人在农村承包土地、建房、承包权的继承以及土地征收补偿等问题进行了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土地失范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对此问题的解决,本文从法律的层面作了探讨,认为实行国家、集体两种土地所有制等价平行制、对刑法、土地管理法进行相关修改是遏制地方政府土地失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防止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防止土地违法行为的有效对策,本文结合有关的土地法律和土地管理政策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两种防止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一是从立法角度要完善我国的土地法体系。二是从从业人员角度,要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目的是为了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促进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土地使用中发挥作用,最终使土地资源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何冻民  李平 《法制与社会》2013,(28):219-220
前海是深圳特区中的特区,其土地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作出了极大的创新,这些创新主要包括土地租赁制度创新、差别化土地供应创新、“勾地制度”创新、优先回购制度创新以及公告出让制度创新五个方面。前海的土地管理创新,为土地管理创造了一种新的管理体制。但是在目前的土地管理体制下,也存在法律地位不明、操作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的瓶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群 《行政与法》2003,(10):64-66
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法的施行使我国农村的土地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表现为土地流转的问题。土地流转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之上的对土地使用效率的追求。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不动。本文分析了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诸多“瓶颈”,这些“瓶颈”表现为:土地流转缺大户、缺资金的问题;农产品市场缺活力、缺热点的问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问题以及现行政策法律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规定有关土地与建筑物"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原则始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而对于"房屋一体"原则下土地使用权抵押与其上的建筑物抵押之间的相互效力问题却尚无明确法律指引。在国有划拨土地上设定的建筑物抵押效力即为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典型问题。本文在综合中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论证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可分押、在此基础上因设定建筑物抵押而被动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效力不应影响地上建筑物抵押效力、地上建筑物抵押行权后划拨土地使用权亦在缴足土地出让金的前提下被动行权,并结合实际案例形象阐释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鹏 《法制与社会》2011,(31):210-210
农村妇女的诸多土地权益经常受到侵害,主要是由于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比如在妇女身份问题上法律规定的缺失:法条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没有专门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因此,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进行专门规定,并赋予法院对村民委员会决议的司法审查权等。  相似文献   

18.
赵林 《法制与社会》2013,(35):273-274
土地在流转的过程中,由于种植粮食作物与农业生产形式存在巨大的比较效益差距,由此产生土地非粮化问题。非粮化现象的出现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有法律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只有综合舆论宣传、经济调控、法律监管才能使土地经营权流转中非粮化问题得到很好的监测和解决,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试论土地的伦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土地利用活动是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好土地利用问题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发现,仅靠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不能完全地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使全社会都合理利用土地,必须辅之以伦理道德手段,因为土地利用的观念、意识、责任心、价值取向等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果。合乎伦理规范的土地利用才是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所有权权利结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俊 《现代法学》2006,28(3):64-73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建立土地市场法律制度,必然导致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分离。我国经过20多年的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的实践,已经在事实上将土地使用权置于一个独立物权法律地位。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构建的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应当突破传统的土地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项权能,并代之以土地的设定权、收入权、使用权、发展权和回归权。传统的土地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则相应地纳入新型权利结构的土地使用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