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环境保护法若干条文修改的提出 从1979年试行到1989年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立法目标“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定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确立了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限期治理等一系列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2.
陈加元 《今日浙江》2009,(22):10-11
2004年以来,按照建设生态省的战略部署,我省先后实施了两轮为期三年的“811”环境保护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省委、省政府在部署第二轮“811”环境保护行动(2008--201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  相似文献   

3.
吴玲  李翠霞 《中国发展》2007,7(2):11-15
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遇到不可协调的矛盾时,如何有效实施环境保护制度创新,从而实现“保护环境是经济上必需的”,是环境保护激励制度创新中的重要问题。文章探讨了中国环境保护激励制度的创新原则,建构了改善中国环境保护激励制度创新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唐景 《求索》2010,(1):217-219
明代死刑执行方式以斩、绞和凌迟为主,也不乏各种法外酷刑。为了减少各种冤、假、错案的发生,明代确立了“朝审”制度,对死刑案件进行审查复核。受汉唐以来死刑制度的影响,明代也有较为具体的禁止行刑时间的规定。对于杂犯死罪,明政府允许通过“纳赎”、“罚役”等方法进行赎罪。  相似文献   

5.
《前进论坛》2009,(10):22-23
1949年,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60年来,各民主党派始终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共同走过了艰难曲折但光荣辉煌的道路。历史在本世纪初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0,(7):21-21
万志前、郑友德在《法学评论》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生态危机的出现和生态文明的倡导使得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两个互为独立的体系发生耦合。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应注重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环境的影响利弊并存。为强化知识产权制度的环保功能,应将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理念融入其中。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积极回应,亦存在不足。应从确立授予专利权环境性标准、  相似文献   

7.
黄登峰 《人大建设》2002,(12):36-38
“听证”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为现代各国所广泛地采用。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开创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先河,是听证制度在中国立法中的首次确立。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将听证制度引入到立法过程中,是一种全新的立法民主方式。虽然《立法法》规定了立法听证制度,但在立法实践中如何举行立法听证,还需作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总结。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蓝婷 《八桂侨刊》2003,(3):27-27
日本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这与日本的教育制度不无关系。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虽然是明治维新之后确立的,但已基本形成了重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传统,普遍实行“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实行义务制教育。高中、大学、研究生院等为非义务制教育。  相似文献   

9.
易谨 《青年探索》2012,(4):83-88
韩国《儿童福利法》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制定的十多部社会保障法律之一,它历经50年,经过了“补缺型”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普惠型”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确立、完善共四个时期,目前已形成为健全完善的儿童福利法律体系。韩国儿童福利法律制度以“稳固家庭基盘”为儿童福利基本政策,以“自立为导向”为儿童福利理念,以“全面发展”为儿童福利终极目标,并明确划分国家、社会、家庭的儿童福利责任。  相似文献   

10.
要顺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一定要大力倡导和建设行政文化,靠行政文化引领职能转变。要创新行政观念文化。牢牢确立“科学”、“高效”、“让群众满意”等行政理想;牢牢确立“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等行政价值,并以此作为职能转变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取向。要创新行政制度文化。树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意识,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度建设过程就是深化改革的过程;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创新行政行为文化。坚持求真务实,实干兴邦,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廉洁奉公,风清气正,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11.
周云倩 《前沿》2009,(5):143-145
本文引入法社会学“程序正义”理论框架,梳理分析舆论监督权中的程序非正义问题,呼吁通过相关的制度安排确立媒介舆论监督的程序正义规则,由此形成对监督主体的有效规约,并促进民主法制与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盛朝红 《公民导刊》2004,(10):50-51
听证制度就是听取社会意见的一种方式和程序。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价格法和立法法中都相继规定了听证制度。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我国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199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23条规定:“在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应当建立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李忠杰 《时事报告》2012,(11):52-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宣告我们已经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少包含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大方面。它们有分有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就是一篇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极其丰富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通过参加决策、制定政策即控制各种活动,自觉和民主地投入致力于环境与发展的努力”,使得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由最初的自发意识发展成为一项自觉的、积极的行动。在我国,公众参与在制度层面和环境立法、环境行政、环境司法和环境决策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绩效,但尚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应当立足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进行重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唐瑾 《世纪行》2013,(3):14-15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早在2006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预算资金达10亿元,计划2010年完成。其调查结果虽未见公布,但目前我国受污染的土壤状况令人忧虑。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有关会议上说,从2009年至今,我国已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涉及安徽、河南、湖南、福建、广东等十数个省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报告中的一大亮点,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中共党代会上首次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城乡“同票同权”的选举制度改革、人大代表权责平衡的制度改善,“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法、维系“民生尊严”的社会保险法出台,这些举措让我们感触到了制度温暖和民生关怀。  相似文献   

18.
《时事报告》2010,(8):91-96
一、参考资料 材料1: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不稳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以往的20年中,两岸民间关系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两岸政治关系依然处于高度的不稳定状态,两岸民间关系发展的制度规则稀缺已然显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分析框架,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尝试研究两岸关系不稳态的制度因素。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两岸关系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规则与制度创新;第二,两岸“民间性”制度创新模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第三,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制度创新,而全方位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建立“规则的规则”——确立“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20.
宋海鸥 《青年论坛》2008,(2):105-108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侵权案件,完善对受害者的救济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行为违法性”的认知、因果关系理论的选择以及救济途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从宪法、民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方面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从而构建完整的受害者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