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文起 《法庭内外》2006,(11):34-37
所谓“分时度假”,就是有关机构先与酒店或席假村签订协议,将客房使用权每年按特定方式划成若干份额,用锁定且优惠的价格按份销售给顾客,顾客拥有在一定的期限内在这一住所每年住宿一周的权利,同时还享有转让,馈赠,继承等系列权益。当人们购买了某一处住所后,通过交换系统可以交换到参加这一系统的世界其他地方。“分时度假”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的阿尔卑斯地区。70年代起在美国兴起,并扩展到世界各地。它进入我国的时间表应该是上个世纪末的事情。那么分时度假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呢?笔者通过对一组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分时度假这种产品目前在我国的状况是“耀眼光环,麻烦不断。”其发展前景让人欢喜让人忧。  相似文献   

2.
欧盟主要通过《分时度假指令》和《不正当商业做法指令》对分时度假产业进行法律规制,《分时度假指令》赋予消费者对购买分时度假产品合同的撤销权,《不正当商业做法指令》则禁止销售商在销售分时度假产品及相关产品时的不正当商业做法。由于《分时度假指令》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欧盟已提出了对其的修改建议。总结欧盟规制分时度假产业的经验,我国应对分时度假产业进行法律规制并结合行业自治。  相似文献   

3.
分时度假,又称旅游分时度假及交换系统,是新兴的旅游度假方式。鉴于目前有关分时度假的诉讼遭遇立法空白,本文对分时度假的定义、发展沿革、预期价值及其法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并就司法审查重点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英国的分时度假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传才 《河北法学》2005,23(7):122-127
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中最早制定分时度假专门立法的国家,欧盟分时度假指令也是在该国的推动下出台的。因此,研究英国分时度假立法,对我国将来的立法应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从英国分时度假法的立法背景出发,重点介绍了英国立法的内容及其重大修订,并做出相应评述。  相似文献   

5.
欧盟《分时度假指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传才 《河北法学》2006,24(2):131-134
<欧盟分时度假指令>经过成员国的转换,成为成员国规制分时度假市场的重要立法.尽管它对分时度假的市场秩序起到一定的规范、整顿作用,但指令只是对分时度假提出最低限度的要求,且对分时度假的界定过于严格,以致没有实现保护分时度假及类似产品的消费者的预期目的.介绍了指令的出台背景、内容,并作出相应评述,以为我国将来立法提供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型分时度假对传统所有权理论的冲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自于法国的“分时度假”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出现,并逐渐区分出两种类型:购买所有权类型和购买使用权类型。所有权型分时度假对一物一权理论,对所有权的绝对性、排他性、永久性等特征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发展了传统所有权理论。  相似文献   

7.
分时度假产品进入我国旅游市场已经10余年,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屡有发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市场不成熟、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等因素之外,相关立法的不健全是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拟从立法层面对我国分时度假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国外立法例及成功司法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的立法建议,以期能够更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分时度假市场。  相似文献   

8.
分时度假法律模式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健雄 《中国法学》2006,(6):135-150
在不同的分时度假法律模式中,买受人拥有的对标的物的权利可能不同,它可以是各种所有权、各种他物权或债权等。在遵循一物之上有且只有一个无期物权即所有权的国家或地区,针对某模式的分时度假,若创设一种有期限限制的所有权,可能造成该所有权与他物权没有实质区别;若创设一种新的他物权,则可既达到相同的效果,又可以避免该问题。基于不同模式下分时度假所共同具有的特征,许多规则是可以普遍适用的。  相似文献   

9.
分时度假的消费者保护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传才 《法律科学》2006,24(4):138-143
分时度假作为一种旅游创新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导入我国后,却引发大量纠纷,大大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就消费者保护而言,分时度假立法中必须创设信息披露、冷却期和托管三大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李冬锴 《行政与法》2012,(4):103-109
产权式酒店是投资者购买酒店客房产权,依分时度假方式与酒店管理者签订委托管理协议,获得限定的使用权限和经营收益的旅游房地产经营模式。产权式酒店之产权是一种弱化所有权属性的有期产权,在运营中存在"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的分离,具有信托制度上的转换权能,本质上是一种不动产使用信托受益权。因此,应当完善信托登记制度,将产权式酒店的委托经营合同定性为信托合同,构建和完善产权式酒店的典型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11.
《法人》2005,(5)
世界只有一个,天堂却有两个。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美丽的三亚, 阳光、海浪、沙滩、椰风…… 三亚,中国南端最美丽的海湾,最迷人的 热带旅游胜地、最后的珍稀海景度假区。它被 誉为“中国度假休闲旅游产品金字塔的塔尖”。 三亚家化万豪度假酒店就座落在这颠峰人生, 不容错过的三亚。  相似文献   

12.
高贵的自由     
不久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偕夫人来到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度假。虽然是首相夫妇大驾光临,但小镇依然我行我素,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谈恋爱的谈恋爱,每个人都生活得自在而有序。明知布莱尔是个“大人物”,但大家仿佛不当一回事,因为众  相似文献   

13.
在2004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踏进了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道路两旁,教学楼整洁美观、综合楼典雅大方、监舍楼修饰一新。楼群周围的草坪上,梅花鹿、大熊猫雕塑活灵活现。 近年来,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坚持“人性化、理性化、人文化、个性化”的教育改造工作思路,先后在全国建起了第一家“个性化监室”、第一家“度假活动中心”,第一家开通了“新新网站”,第一家启用“团队训练与沟通中心”。  相似文献   

14.
“判断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看他的内衣质量。”多年来,对概括出这句话的人,我一直钦佩有加。套用这位高人的逻辑,我以为,一个国家国民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可把旅游、度假等“精神消费”水准作为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法人》2023,(11):12-13
<正>回望和总结今年前三个季度旅游市场,你会发现,传统而单一的“游山玩水”“景点打卡”出游模式,正被“大休闲、小观光、微度假”所取代,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新旅游业态正在崛起。“让行走更有文化味”——这样的调性渐成主流、越来越多旅者不再热衷探访名山大川,他们躲避拥挤的人群,循着文化的足迹,体验着文化+旅游+科技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16.
过着奢华、隐秘生活的现代王子,总是能挑起人们的好奇心而受到追捧.如果你被告知,自己所接触和崇拜的“王子”是一个冒牌货时,你一定以为自己是在读童话故事.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童话”.2017年6月14日,意大利一家媒体报道,一名来自意大利的男子假冒黑山国王子到处行骗,并且收获颇丰—不仅免费体验奢华度假,而且还借机结识了各类名人.  相似文献   

17.
李辽 《法人》2023,(11):30-32
<正>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新民宿”逐渐向着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的方向转变,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升级”后的民宿不仅与一地一貌的风光、具有松弛感的人文氛围契合,还能承载更多元的业态和产品,盘活地域旅游资源,为乡村储备人才。特别是西部地区,通过民宿带动民富,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乡村振兴,成为新民宿创业的新热土。  相似文献   

18.
王学堂 《政府法制》2012,(20):27-27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耶就被贼惦记上了。布雷耶今年5月遭窃贼再次“光顾”。说是“再次”,是因为此前的2月9日,布雷耶夫妇在加勒比海内维斯岛私人宅邸度假时,一名男子持刀闯入屋内抢走大约1000美元——3个月内两次遇窃,布雷耶法官真够倒霉的。  相似文献   

19.
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审判了赵某、李某与北京某度假发展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上诉案。2008年9月6日,赵某、李某二人与北京某度假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世界旅行家度假权益承购合同书》,约定二人支付3万元购买该公司提供的度假权益拥有权,每两年享受一周该公司俱乐部的成员酒店或者其他国际度假交换网络酒店内一居室的权利,合同还约定了二人享有住宿权、交换权、赠与权、预借权、处分和收益权、继承权等条款。后二人起诉至一审法院,以涉案合同应属旅游合同为由,请求法院解除合同并返还3万余元合同款。度假公司  相似文献   

20.
《政府法制》2014,(33):62-62
初中生小虎最近闹着要辍学,让老师家长头疼。小虎说他家有14套房,平时住城里,周末到郊区26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度假,另外12套收租,“收多少房租我心里有数,那些钱够我吃三辈子,为什么还要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