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财产刑是以剥夺罪犯财产利益为内容的刑罚类型.其目的是通过经济制裁的方式给犯罪分子一定的惩戒和教育,但财产刑的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调研报告在对财产刑执行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指出了财产刑执行不能的主要原因,并对财产刑执行不能的克服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法院判处的财产刑的案件,大多是对犯罪分子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极少单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就基层人民法院而言,涉及的财产刑主要是罚金。但司法实践中,财产刑的执行效率过低,严重损害了法院判决的严肃性,亵渎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削弱了财产刑的惩罚与教育犯罪的刑罚功能。对此,本文认为应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财产刑的执行,维护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3.
刑事裁判中有关财产内容的执行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刑事裁判中有关财产内容的执行从立法规范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刑事裁判中有关财产内容执行难的八项措施,如明确财产刑的执行机构、多方面强制财产刑执行、强化侦查机关扣押财产的职能、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的行使,强化依法管理,公正执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建立涉案产品的查控机制及执法责任体系,使涉案产品的查控规范化、法治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障执法安全提供相关建议和参考。方法:文献回顾法、社会调查法、半结构性访谈、法律咨询等。结果:目前我国尚未专门制定有关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涉案产品查控方面的法律法规,执法环节和执法人员在涉案产品查控过程中的行为也存在诸多问题。结论:针对目前涉案产品查控现状,建立涉案产品查控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执法查控系统和科学监管责任体系,强化综合协调机制的建设,同时加强执法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查控程序,力求建立起群防群控、社会共治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为正确理解和执行刑法有关财产刑的规定,现就适用财产刑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刑法规定“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刑法规定“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犯罪分子的财产状况,决定是否适用财产刑。 第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规定的财产刑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并且二者均处于附加刑地位。较原刑法相比,修订后的刑法扩大了财产刑,主要是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不少财产刑与主刑结合并处。从司法实践来看,使用财产刑的频率增加,法官对此也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在此,本文拟对财产刑的适用问题及其执行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财产刑的基本情况财产刑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罚金,是指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家所有的刑罚。二者虽同为财产刑,但仍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理解和执行刑法有关财产刑的规定,现就适用财产刑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刑法规定“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刑法规定“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犯罪分子的财产状况,决定是否适用财产刑。 第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处罚金。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 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财产刑执行情况普遍不理想,往往成为认定罪犯有悔改表现的重要情节,与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挂钩。我国财产制度不健全,财产刑执行前置条件不够,法院对财产刑执行的认识、人力不足,对财产刑执行的法律监督力度不大,是造成执行难的主要原因。财产刑是刑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罪刑相适应刑法原则的重要体现,是发挥刑罚制度综合威慑力的重要方面,已经是当代刑罚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向。要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通过健全财产刑执行的法律制度,推进刑罚执行体制改革、建立财产信息共享机制、加大涉案财产查封冻结扣押,以及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等切实破解财产刑执行困境。  相似文献   

9.
一、司法查控程序的现状分析根据查控程序所处的阶段、性质的不同,司法查控程序可以分为执行前阶段的财产查控和执行阶段的财产查控。(一)执行前阶段的财产查控当前,执行前阶段的财产查控主要有一个部门集约实施的做法和多个部门分散实施的做法。1.集约实施的做法。根据实施主体不同,分为立案庭实施、执行局实施和专门查控机构实施三种方式。(1)由立案庭统一实施。如广西柳州中院,规定诉讼保全工作统一由本院立案庭  相似文献   

10.
肖建国 《法学家》2007,43(2):123-131
财产刑执行是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责任财产的执行,财产刑执行适用民事执行的原则表明,财产刑执行与民事执行的共性与个性,都必须从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寻求答案.具体而言,财产刑执行应当遵循公法上的债权理论、被告人的责任财产理论等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1.
论一般没收财产刑应予废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没收财产刑的体系地位与适用对象可以看出 ,没收财产刑是我国刑罚体系中最重的附加刑。但如果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来看 ,没收财产刑如果作为一种剥夺部分财产的刑罚 ,在已经有罚金刑规定的情况 ,没有存在的必要 ;作为对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犯罪适用的判处没收财产 ,难于看出其特殊的性质 ;作为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附加刑 ,违反刑法的基本目的 ,其存在具有一定的超刑事责任范围的任意处置的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基本精神的倾向。因此 ,笔者认为 ,一般的没收财产刑应予废止。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宏杰 《法律科学》2001,(5):123-129
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存在着以下不足:缺乏超前性、完备性和配套性;针对性不强;刑罚设置明显偏轻.有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的几点构想:其一,增设黑社会犯罪的有关新罪,同时对现有罪名进行补充修改,使刑法规定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其二,修改现行刑法典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罚规定,提高量刑幅度,增设财产刑;其三,采用特别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3.
陈华丽 《法学杂志》2012,33(1):142-146
刑事司法政策、缓刑制度功能、刑法条文规定、犯罪案件类型及被告人自身情况等都是影响缓刑适用的因素。从判决书反映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基层法院还是中级法院,故意伤害案件和交通肇事案件缓刑适用率都相对较高,财产类犯罪案件则较少适用。在实践中,缓刑的适用主要存在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把握不准,缓刑监督考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可以考虑从这两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4.
樊文 《法学研究》2011,(3):112-137
1979年以来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忽视或遗忘了刑法的特征与内在价值,高估了刑法影响人的行为的可能性,刑法一直保持着在功能化方向上的惯性,刑罚结构和刑罚适用面临着重刑主义的突出问题。我国的犯罪控制存在着惩罚主义的结构特征,然而惩罚主义的意愿和努力,并没能有效遏制犯罪规模和犯罪的总体严重程度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刑事政策和刑罚体系的主导思想没有做出重大调整前,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刑法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刑法领域的显现,是刑法规范、相关法律设施等外化法律实体的内在精神部分,具体地表现在一个国家的犯罪观和刑罚观上.刑法文化反映和指导着一个国家的刑事政策,决定着犯罪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刑事司法,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犯罪预防控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模式以及犯罪预防控制体系的构建.不同类型的刑法文化孕育出不同的犯罪预防控制模式,不同类型的刑法文化中犯罪预防控制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所采用的方式、体系也是不同的.通过对重刑主义、工具主义、泛道德主义、泛刑主义四类刑法文化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刑法文化理念对犯罪预防控制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减刑活动既有行刑权性质的监督考察,又有审判权性质的审查裁判,是一项刑罚适用活动。减刑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重要性决定了应当对减刑进行司法控制,实行司法化运作。司法化运作的理想方式就是将罪犯、刑罚执行机关、检察机关和被害人纳入到减刑程序中来,实行诉讼化审理。  相似文献   

17.
美国轻罪治理体系作为两极化刑事政策中的一极,不仅基于对诉讼效率的追求,开拓了与重罪不同的速决式诉讼机制,还以非刑罚化、刑罚社会化为基本导向,通过多元刑罚处遇实现特别预防和行为规训,修正了传统的刑事处罚模式。轻罪制度在缓解轻罪数量过多与司法资源有限的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因入罪门槛过低、程序任意性过度,以及罪刑不均而酿生刑法治理危机,其制度设计和缺陷可以给我国提供启示。轻罪化的刑事立法和以轻罪为主体的刑事司法已然成为我国目前刑事法治的重要面向,加快轻罪立法步伐、创建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正成为犯罪治理的关键策略,应进行全面的配套制度跟进,实现犯罪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毒品滥用行为的网络化为其防控带来了新的命题,传统的防控体系愈发难以适应网络空间的特性,亟需根据空间要素、主体要素、对象要素的新变化构建科学的网络防控体系。在模式维度,应推动刑事政策由"重刑治毒"转向"打早打小",推动法律体系分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实现网络化。在主体维度,应肯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独立地位,使其与毒品滥用者、毒品贩卖者、主管部门在毒品滥用行为网络防控中产生有效互动。在客体维度,应当构建毒品与毒品信息并行的二元对象模式,并且推动对象防控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郭华  高涵 《法学论坛》2021,36(1):153-160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吸纳了我国试点的成熟经验和借鉴了美国辩诉交易等认罪协商制度的有益做法。而作为程序上先行先试的制度,在实施中既需要通过程序来避免无辜者被迫认罪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等,更要防控美国辩诉交易等协商性刑事司法折损正当程序衍生出的量刑失衡以及冤案的风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完善需要针对制度实施极易产生风险的节点予以程序上特别控制,也需要完善相应风险控制的程序机制和救济制度,避免因程序简化可能带来的实体不公,保障我国这一制度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姜涛 《法学》2022,(1):80-97
重构主义立足于犯罪人与被害者、国家之间的关系网络,强调犯罪人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以此作为无罪认定或从宽处罚的依据。我国刑法有关行政或民事处理前置程序、犯罪后及时退还或上交等无罪处理的规定,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处罚的规定,都只能从重构主义才能得以合理解释。刑法是法益保护法,而法益保护不只是指向过去,以确保保护法益被损害后的惩罚,同时也面向未来,激励行为人在保护法益被损害后及时修复。重构主义的制度实践,需要正确对待刑法中的"迷途知返条款"建构,强化犯罪治理上的"协约自治",并在部分经济犯、秩序犯中予以推广,使犯罪治理符合经济发展理性与社会发展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