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改居"后的社区已成为一种新的社区模式。与城市社区相比,其在要素构成、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如何科学有效治理这类社区,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课题。河南省新郑市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以党建先行为切入点,围绕加强"村改居"后社区治理,进行了三个方面探索实践。第一,健全架构,探索过渡型组织体系。"村改居"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首先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河南省  相似文献   

2.
观点集萃     
《中国民政》2012,(3):57-60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转型思考魏文斌在《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村改居"、"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管理问题,是我国社区管  相似文献   

3.
王焱 《群众》2015,(2):63-64
<正>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转化为市民,农村居民点转变为城市社区,破解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难题,日益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社区形态,过渡型社区包括村改居型、农村拆迁整体安置型、商品房型社区等,"过渡型社区"这个名称,强调了这类社区的过渡性特征。在居民由"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渡期,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在社区酝酿、碰撞,社区治理的各种难  相似文献   

4.
“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村改居"社区居委会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它是有别于村委会和城市居委会的一种新型居委会.由于其产生的时间较晚,"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的改制工作仍在摸索当中.本文着重针对"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管理中存在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社区参与有限、经费来源模糊、法律法规欠缺等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村改居"社区治理目前面临着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组织关系不顺、社区自治能力不强、公共服务落后等诸多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结合"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现状,探讨"村改居"社区的特征,分析目前"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困境,并提出"村改居"社区治理亦应从集体经济改制、理顺组织架构、培育社区社会资本、优化公共服务等目标展开。  相似文献   

6.
从“村改居”看村委会的改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琴 《理论月刊》2008,(9):174-176
城镇化引发并促进"村改居"现象。但整体上,"村改居"不可能在全国农村普遍实现,概其原因,各地农村存在的差异,城镇化的普适性必然受到限制,因此,"村改居"并非所有村委会的改革目标。在当前环境中,村委会的改革走向应是根据环境变迁进行职能调整,以适应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刘平 《中国民政》2014,(6):44-45
<正>"村改居"社区建设,既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化"村改居"社区建设是关乎全局惠及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厦门"村改居"社区建设成效(一)管理体制机制更趋完善。实行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与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能相分离,依法、科学理清"村改居"社区居委会与原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前,"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较为滞后,无法满足社区长期建设发展的需要。针对"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如社区工作者素质有待加强、社区工资者薪酬缺乏保障等问题,需要从把好社区工作者的选拔任用关、注重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开发、完善社区工作者的激励制度、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考核监督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汉阳区的"村改居"工作,之所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新路子,主要是坚持了问题导向,抓住了关键环节,处理好了以下几组重要关系。一是党建引领与多元主体共治的关系。汉阳区在"村改居"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全面统筹社区各要素的重要作用,在基层党组织"一核"引领下,社区居委会、社区企业、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四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了"一核四元"  相似文献   

10.
姜志敏 《中国民政》2005,(11):48-49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现有168个社区,其中"村改居"社区141个,城市社区27个.由于"村改居"社区数量多,"原村民"占居民比例大,大多数"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还没有真正从原来"村"的管理模式上转变过来,在处理社区居务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2,(3):57-57
魏文斌在《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村改居”、“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管理问题,是我国社区管理难以适应城区空间布局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其管理转型需求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已有社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转变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论述:第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比较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着宁波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很多村都被纳入了"村改居"建设之中,由此衍生出大量新型农村社区。"村改居"之后,宁波新型农村社区探索性地尝试采用"双轨制"党建模式,即"新建社区党组织"和"原村级党组织"并行发挥作用的基层党建创新模式。红色互动激发区域党建活力。原来的东柳街道,老住宅小区和商业楼宇交错分布,长期以来,社区各类公共活动、志愿服务中老年人、老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化"会带来社会管理职能缺失、市场经济协调不畅和资源性矛盾等问题。要基于多中心理论观点展开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市场机制、社区功能,保障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城乡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村改居"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村改居"的治理实践,对于实现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化的一种模式,"村改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将原有的基于地域空间和血缘伦理的"乡土文化",改造成为具有现代城市文明内涵的"社区文明"。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对南京市王子楼社区的调研,从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居民参与、文化管理这四个方面对"村改居"社区的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重视文化工作队伍和团体的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宣传及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为破解"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现实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集中"村改居"社区经济的功能,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是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律、参与率和创业、就业率的重要途径。文章深入探讨集中"村改居"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快集中"村改居"社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且公共安全事件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与"风险社会理论"存在很高的契合度。为了促进城市管理者对于公共安全事件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管控,需要从风险视角去全面审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治理。城市公共安全的系统治理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在"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下,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上海踩踏事故这一案例,探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出基于政府-社会协同参与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方向。流动人口市民化发展对社会公共安全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江苏Z市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表明,小城镇流动人口市民化发展进程中,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共安全感与政府为新市民服务的质量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度密切相关,且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状况及社会组织与流动人口的关系会对社会公共安全感产生重要影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及社会公共安全的进一步完善,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协同,形成自组织网络,形成社会公共安全协同供给的良性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田华  章春明 《创造》2015,(8):72-75
<正>构筑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特色集镇、重点村庄四个平台,形成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与核心是服务,这是由党的宗旨和社区的特点决定的。昆明市西山区马街街道办事处所辖9个社区中,除了西丽园、德缘小区属新成立的城市社区外,其余7个社区均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该如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民集中居住现象在各地频生,考察村民委员会功能嬗变的实践逻辑及"村改居"文本制度与实践规则分离的作用机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的个案研究显示,既不同于"解体论",也不同于"延续论",作为国家—农民关系的"桥梁",村委会以流动治理的形式保持国家—农民关系的延续,但"村改居"文本制度与实践规则发生了分离,村委会并非简单延续村治模式下的基本职能,而是以"嵌入"式治理实现功能嬗变,包括主体嵌入与规则嵌入,使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秩序得以可能。同时,"村改居"文本制度与实践规则分离亦会面临一系列规则冲突和制度困境。因此,如何透过"地方性知识"视角,合理利用村庄本土治理资源和内生治理规则,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应是学术研究的真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