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条 为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要求,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规范化建设,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社会工作相关机构中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 第三条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属于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管理范畴,由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民政局共同负责政策制定、组织协调、认证考试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青年工作者"从广义上来讲,指的是从事有关青年工作的人士,例如学校的教师、政府有关机构中以青年为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团体机构中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在香港,青年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因而,"青年工作者"通常是指从事青年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与国内青年工作主体相比较,香港青年工作主体的显著特点就是职业化.在香港,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政     
6月10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意见》强调,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我国基本民生保障的形势与任务发生了新变化,单纯依靠政府提供物质资金的救助方式,已难以有效满足社会救助对象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无法有效化解因社会救助对象心理行为偏差引发的个体和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社会救助及其服务提供的内涵、理念与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建立健全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基本救助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服务模式。近些年来,很多地方在发展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存在思想认识不够、人才队伍与服务机构数量与能力不足、可及范围和受益人群有限、支持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与构建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客观需要和社会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各地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探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4.
借助布迪厄的惯习概念,探究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惯习是联结社会工作与社会理论理解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尝试。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感体现在无所适从感,表现为当前社会工作者专业惯习的迷失。社会工作者惯习结构分化为社会工作法律、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工作者性情倾向,并呈现为四种关系类型。中国社会工作者惯习结构表现为社会工作者性情倾向吸纳社会工作法律与伦理,社会工作伦理吸纳社会工作法律。在中国的社会工作者专业惯习建设中,需要推进专业场域建设、跨领域合作、反思性专业训练、个体专业性情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在社会救助方式上,过去各级政府一直采取重物质、轻精神的服务,在救助目标上主要是托底线、保生存的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单纯的物质救助越来越难以满足救助对象的多元化需求,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2015年5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与机制。温州市瓯海区积极引入社工介入工作,由管理转为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11,(5):49-49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福利院叶梅认为,社会工作注重分析和处理社会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人际关系技巧的训练和运用。一个养老机构要想和谐,就必须使入住老人、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机构服务人员三角配合关系保持良性的运行,社会工作者在处理这三方面关系中能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工作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光亮 《前沿》2010,(11):68-70
作为一项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推动和保障。加强我国的社会工作立法,特别是尽快制定社会工作者职业法律法规、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维权法律法规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业务法律法规,不但有利于我国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当前出现了学生培养规模稳步扩大但社会工作者流失率居高不下的窘境。在社会工作与政府合作逐渐形成深度嵌入格局的背景下,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源出发系统分析其流失原因,发现其面对着来自个体内部、服务购买方、社会工作机构、替代者、其他行业等内外部压力源共同编织的结构性压力网。社会工作者势单力薄,其压力应对力不足以应对强大的结构性压力,导致其成为帮助弱势群体的另一弱势群体,产生逃离行业的结果,即弱势逃离。构建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压力应对力,可有效缓解当前社会工作者的流失局面。  相似文献   

9.
许芸  李骏 《群众》2020,(6):46-4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这既是对社会工作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充分肯定,也为社会工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努力发挥专业优势,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一是募集物资。一些社会工作者利用各种渠道,对接企业、基金会、校友会等机构,募集口罩、消毒液、呼吸机等医用物资,捐赠到医院和一线社区。  相似文献   

10.
"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儿童社会服务的持续增长,对儿童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在不断拓展其服务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面临着政策支持、制度建设、职业通道、专业水平和社会认可方面的限制。尤其是核心能力的欠缺制约了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化的儿童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体现为价值、知识及技巧三个维度,具体包括儿童中心、儿童权利、增能赋权、儿童全人发展、儿童福利政策、儿童照顾保护、游戏辅导和艺术治疗、亲子沟通与亲职辅导、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儿童保护与生命教育等十个方面。根据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基本方略,可以分别通过专业教育、社会教育、政策倡导来培养、提升和夯实儿童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知晓度低、薪酬待遇与社会地位低、人才培养存在短板、专业机构的支持欠缺、个体因素等,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构建社会工作友好型社会,完善社会工作者的管理与支持,增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律等,是应对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问题的策略。这一问题的有效预防与解决,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词典     
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 人事部、民政部今年7月20日联合发布《社会工作替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据民政部人事教育司介绍,现代意义上的专业社会工作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施行。这部社区矫正领域首部法律亮点之一就是强调了"社会力量"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参与。社区矫正法4次提及"社会工作",明确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角色和地位,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融合发展,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专业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如何融合发展?河南省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袁光亮 《前沿》2011,(24):23-25,117
在我国推进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建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但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并不等于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也不等于本土社会工作人才。能够积极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只能是本土专业社会工作,以及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了培育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必须重视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购买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主要标志在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主要矛盾的转化为视角,分析当代青年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现状,面对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社会工作者均衡、充分提供专业服务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加强青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青年社会工作人才机制,注重发挥学历教育与社会服务双向平台和高等院校与实践基地双联动作用,推动青年社会工作人才机制的顶层设计,以层级清晰的薪酬福利及职业晋升体系来保障青年社工人才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义工联")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志愿者机构,是由志愿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发展义务从事社会工作的各界人士组成的群众团体.从1989年八月召集义务谘询员到九月开通热线电话,到1990年六月正式成立联合会,到今天,她遵循"服务青年、奉献社会"宗旨,驾着爱心?奉献的双桅船,风雨兼程,默默奉献.热线电话已接听了万余次,为一颗颗陌生孤寂的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由于社会内部因素复杂多样,学者们对双重关系的研究往往更侧重于对其社会利弊的判断,缺乏对社会工作服务中伦理困境成因及应对策略的分析。因此,文章从双重关系的表现、伦理困境的成因出发,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J市Z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社工机构内部伦理困境的特性并提出相应对策,根据分析得出应发挥教学和社会工作者的能动性,建立以专业关系为主导的服务关系,避免双重关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国家人事部、民政部联合下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从国家制度上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范畴,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随着社会工作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与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服务职能的开展,大量的针对个人或社区的专业化服务的进行,社会服务档案极有必要整理与保存,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馨恬 《中国妇运》2010,(6):45-46
社会工作者是参与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要求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并在社会管理及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面临着居民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和自身专业化程度不高、多元化差别化服务尚未形成的矛盾困境,导致出现社会工作服务滞后于社会发展要求的局面。精细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趋势,也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可行方法。Z社区青年汇在参与社区治理精细化的实践中,展示了服务对象精准化、资源统筹系统化、服务理念特色化和工作方法品牌化等精细化特征。其中,精准辨别是满足多元需求的前提,资源的系统性整合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保障,特色服务理念为工作方法提供指导,工作方法品牌化是对理念特色的操作化践行,二者共同为社工机构差别化分化作贡献。但是,在提倡精细化治理的同时需要警惕对差别化创新和满足新奇需求的过度追求,从而忽略社会工作改善弱势群体的处境、实现公平正义的本质目标。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应始终注意基本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平衡与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