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精准扶贫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使新兴产业进入现代化农村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最早发端于对贫困者的救助,因此扶贫一直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领域。2013年国家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的输送者、社会政策的执行者,势必要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但社会工作在我国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它在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与原有的场域如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委会人员、农村社区、贫困者所在情境等方面融合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社会工作作为一股新的力量在农村精准扶贫中要真正助力贫困者摆脱贫困,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贫困者的认同与配合,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激励保障,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当然,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乡村治理的有序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形式与战略举措,社会工作因其特有的作用可以助力精准扶贫。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精准扶贫的主体、服务、资源等不断"嵌入"社会工作,另一方面将社会工作的语境、理念、方法与精准扶贫相互融合,从而有效促进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周密部署,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这充分表明,我国扶贫战略和实践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思想引领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也走进了新时代,"精准救助"成为政策绩效目标和公众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之后,精准扶贫政策逐渐上升为国家政策,现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扶贫战略思想之一。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外流,我国广大农村出现的"空心化"现状对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也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由此,笔者结合在江西C镇所做的一次田野调查,从农村的"空心化"来谈一谈当前的精准扶贫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对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贫困村第一书记的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部分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个别地区在第一书记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促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扶贫攻坚处于关键节点,相对贫困情况复杂、返贫形势严峻,而扶贫治理机制不够健全,迫切需要完善。优化精准扶贫治理机制研究,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的重要课题。一、精准扶贫的价值意蕴(一)精准扶贫是适应扶贫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一是整体经济形势在变,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具有相同的目标逻辑和风险逻辑、一定的政策交叉和相同的"衔接点"、公共耦合属性和显著过渡特征,这使得两者具有融合治理的"天然属性"。但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的融合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创新信息采集与核查机制,加大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政策的集中性调整,建立反贫困标准动态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前我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2017年3月2日至4日,短短几天的四川开江县"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专题调研,笔者切身感受到开江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干部群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他们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之中;切身感受到开江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让贫困农村地区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变;切身感受到开江县在贫困村推行"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问题由来已久,但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将精准扶贫理念引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之中,分别形成了旅游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精准扶贫三种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果。通过比较,这三种模式在实施条件、主要路径、困难性和扶贫成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得出几点启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时,需尊重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做好精准操作工作、完善各项扶贫工作机制、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出精准扶贫的效果,更好解决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议题。与传统贫困治理模式不同,精准扶贫具有更强的实践导向性和制度针对性,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根本之策。然而,精准扶贫在农村贫困治理中也存在诸多困境,有必要对精准扶贫政策加以改进:改革精准识别的制度掣肘,把握精准施策的技术靶向,锻造精准扶贫核心力量,完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协同和民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农村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亦是精准扶贫实践中的核心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凭借其自身优势,可以成为扶贫项目和扶贫工作开展的核心,但同时也要看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精准扶贫还存在现实困境,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扶贫项目监督,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16,(8):53-54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海口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党建扶贫作为助推大扶贫战略行动的有效抓手,着力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和联手扶贫活动,强力推进农村党建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逐渐实现扶贫工作“五个转变”,努力探索出一条党建扶贫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国家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以往粗放式的扶贫并未能帮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基于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这种"私人订制"式的扶贫方式,要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大大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协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方法、手段,为扶贫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动和参与、对话与沟通、反馈与纠错、原则与变通等多重机制对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协商,这无疑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强而有效的技术支持。将协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协商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以精准扶贫促进协商更好地发展,使二者通过合作推进彼此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国家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以往粗放式的扶贫并未能帮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基于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这种"私人订制"式的扶贫方式,要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大大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协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方法、手段,为扶贫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动和参与、对话与沟通、反馈与纠错、原则与变通等多重机制对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协商,这无疑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强而有效的技术支持。将协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协商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以精准扶贫促进协商更好地发展,使二者通过合作推进彼此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开启了我国扶贫工作的新阶段。扶贫对象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对精准扶贫最终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扶贫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扶贫对象精准面临着来自于制度、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诸多挑战。扶贫对象精准陷入实践困境,根本原因是由于相关制度规范的不完善,而制度规范的不完善又造成了两个层面的影响,即技术层面的疏漏与思想层面的背离。明确程序、改革标准、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是扶贫对象精准走出困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的工作要求。其中,"精准扶贫"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社会救助是"五个一批"中最后一项兜底性的措施。要实现精准脱贫,必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业科技扶贫已成为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举措。农业科技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风向标。新时期实现我国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应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与推广,加快创新精准扶贫的渠道与手段,全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不只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智力扶贫。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贫困局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广泛,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积极为精准扶贫建言献策,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真正发挥"外脑"和"参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行农村治理政策试点,积极鼓励基层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和实践举措推进精细治理,能够为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扶贫资源整合,并彰显扶贫过程中的社会公平,从而为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达成提供强大助力。政策试点过程中需要注意点面结合、分类推进、参与互动与积极反馈,强化以政策试点推动精准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