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社会救助事业关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社会救助治理水平,不仅需要完善救助制度体系,更需要转变救助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在整合九大社会救助制度基础上,对转变救助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救助治理能力作出规定: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让社会救助更好发挥托底功能,需要积极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首先,加强社会救助服务的理念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发展积极社会救助公共服务,践行协同治理、工作福利和社会资本理念,兼顾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兼顾救助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兼顾贫困应对和贫困预防,兼顾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3.
叶慧  张伟 《今日浙江》2013,(6):40-41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托底性的制度安排,200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将其纳入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10年间,我省社会救助体系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司法、临时救助等专项救(援)助为支撑,以社会慈善和社会互助帮扶为补充,实现了由传统分散临时救济,向法制化的整体性制度安排转变。在这转变过程中,我省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逐步规范,通过科学、高效的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线、救急难"的功能,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2018]23号,以下简称《意见》),从救助对象的范围与类别、审核审批程序的优化、救助标准的制定、救助方式的完善,以及组织保障的强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临时救助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增强临时救助制度兜底保障能力,强化社会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增强社会公平正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民政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按照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成效的新举措,是政府购买服务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一项政策创新。2014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可将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国务院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之后,又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使临时救助制度从试点探索向全面建制推进,填补了社会救助体系的"缝隙"。三年来,这一制度对由于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群众起到了兜底作用。为及时总结经验,日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共同举办了"救急难与社会力量参与"专题研讨,从理论探索与基层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陕西省西咸新区人社民政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困难群众,针对社会救助工作力量不足、效率不高、办理不便等问题,全力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创新开发"西咸新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全面集成社会救助领域多个系统,推出了"入户调查"等多个移动办事平台,并将系统服务嵌入多个政府移动媒介进行推广应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武汉市江汉区被纳入湖北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借此契机,江汉区民意街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打造"民生救助5分钟服务圈",建立一体化综治维稳中心,努力探索社会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金士军 《中国民政》2009,(12):48-49
浙江省临海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健全机制为关键,以优化整合资源为核心,以创新救助方式为重点,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基本建立了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它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规范化、保障法制化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使社会救助工作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成秋英 《新东方》2016,(4):48-52
政务微博是各级党政部门进行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论、与网民互动和为民服务等的良好平台,已然成为网络问政利器,也是"互联网+政务"的创新之举。相对而言,海南省政务微博发展较为落后,存在量少质不优、重传播轻服务功能、没有统筹机制缺乏集聚效应等困境,须通过增强领导干部改革创新意识、提升媒介素养、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拥抱互联网、打造政务微博群、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集聚效应等举措来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1.
正为受疫情影响带来生活困难的人员排忧解难,要紧紧依靠现有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充分发挥专项救助的帮困功能。与此次疫情有关的专项救助,主要有医疗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此次疫情是一次重大的医疗卫生灾害,可以利用灾害救助政策解决疫情带来的家庭损失。党中央高度关心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费用问题,但许多康复后的患者还面临并发症或者后遗症,仍然需要大笔的医疗费用。针对这种家庭,可以利用医疗救助政策来解决。人员流动的限制会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创新"343"社会救助工作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制度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借力"三种手段",强化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一是创新"特困帮扶",延伸救助覆盖。创新建立"1+8"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机制("1"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群众  相似文献   

13.
<正>「背景」近年来,江苏省泗阳县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专项救助为主体、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并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应急响应、摆渡转介、补充兜底作用,强化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运行机制的互动衔接,构建了"急诊救助"新模式,在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提倡构建民生财政,持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但受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制约,资金投入的使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近日,民政部等四部门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社会救助领域的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必将显著提升社会救助资金的使用效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为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2022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出台了《嘎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充实社会救助协理员队伍,补齐了经办服务能力短板,社会救助工作质效得到显著提升。一是严把选任入口关。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基本原则,参照“村两委”的选任标准,优先在“两委”班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8日,民政部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对第二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民生兜底保障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全面摸排核查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407.5万人,将其中符合条件的56.9万人及时纳入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对8.9万人次实施临时救助,将其他不符合兜底保障政策的341.7万人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9月15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民政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切实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工作。《意见》指出,要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选择、质量为本、便民惠民的原则,以强化社会参与、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内容、统筹救助资源、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十三五"时期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衢州市民政局六措并举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创新机制,强化低保规范化管理。创新低保专项督查、民情下访、行政裁决、退出扶持、城乡一体等五项工作机制,实现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的规范化管理目标。二是完善政策,提升医疗救助服务功能。扩大资助困难群体参保范围,完菩门诊救助政策,加大重特大疾病救助力度,探索对自血病、尿毒症、癌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实施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提高即时结报救助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临邑县创新社会救助模式,构建以生活、特困、临时、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慈善等10项专项救助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扁平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信用化追溯3项措施为保障的"10+1+3"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做到"群体明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布在我国开启了全面建立和发展临时救助制度的进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体系。《通知》为我国临时救助制度设定了总体制度框架,但在各地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一、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四个方面的功能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首先需要注意充分发挥其补充性、应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