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较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错误地理解生产关系、过分注重消费异化乃至将注意力转移至科技、文化等上层建筑过程形成的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引入系统科学、生态科学的同时,以具有"多元中心主义"形象的"有机体"本体论、万事万物皆有"内在价值"的价值论、"辩证否定"变成"辩证肯定"的方法论、"过程哲学"补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分析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大相径庭的修正。而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改造行为做出合理定位,厘清其正确与失误之处,对于推进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垣  宋玉波 《前沿》2011,(13):177-18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只有在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社会公正的三个维度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性,才能求得生态危机的化解之道。分配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生产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建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球性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生态和谐与社会公正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发展和超越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从新的理论视角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全球性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必须冲破技术异化的牢笼,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抽象价值争论,走出狭隘的资本利益圈,解蔽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超越偏执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把人类社会发展成果服务于人类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4.
乔纳森·休斯是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批判了生态中心主义者的抽象伦理价值观,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差异;他批判了马尔萨斯主义者的意识形态意图和人口决定论,彰显了技术和社会组织对生态问题的解决的重要性;他也批判了本顿等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价值和内在的生态意蕴,初步挖掘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蕴含着马克思毕生革命旨趣的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思想基石。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只是观念地呈现了历史的发展过程。为了回到现实的历史,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来克服唯心主义的抽象性,以揭露社会生活中复杂的现实矛盾。从思想史背景上讲,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既受到了费尔巴哈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又提升并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赋予唯物主义一种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效用,从而为现实的人的自由与解放提供了历史路标。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范围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及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现实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能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认识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张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矛盾依照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态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观点,不仅在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视野,而且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亚春 《前沿》2013,(3):171-172,17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且直接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最终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它们对生态危机应负原罪责任;而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只是生态危机的替罪的羔羊。由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我们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控制与解放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内在线索,但是这一线索常学界所忽视。生态危机与控制自然的思想和现实紧密相关,许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试图站在观念和制度维度上予以分析和阐释。对于自然的解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也必须从制度、观念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于是有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以及包含生态道德、生态哲学在内的思想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杨小钵  张笑扬 《前沿》2011,(1):188-191
生态学家们往往通过反思意识形态化的科技和批判产生"虚假意识"的消费主义,并力图用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来破解生态危机的难题,但这种思路往往陷入浪漫主义的"生态的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则另辟曲径,通过对马克思的"超越"和"重新发现",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必然的危机与矛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力图通过政治运动建构通往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必须与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危机的解决和人类彻底解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才是真正地对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蕴涵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一定程度而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给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华章琳  蔡萍 《求索》2006,(10):128-130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能否且如何与现实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精神实质。21世纪世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的发展都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新流派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展开批判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借鉴和素材。  相似文献   

13.
张利 《人民论坛》2012,(17):196-19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对其具有指导作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新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联,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方面。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这些观点上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张文凤 《传承》2012,(12):22-23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在与无产阶级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新世界观,而且是一种新方法论。它实现了历史和唯物主义的真正结合,实现了彻底的历史意识和彻底的唯物观点的内在统一。从马克思的几个比喻谈起,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并不是要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要探寻那些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这门"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继承与超越——价值视阈下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的重要课题。价值论视阈下异化劳动、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的解放等思想,成为解读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最为切实的线索。价值论不仅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没有被局限于哲学领域的黑格尔,同时更清晰地向我们澄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的热点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马克思的世界现是物质世界还是人的感性活动所构成的生活世界,核心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合法性问题.其实,马克思坚决抛弃自在自然的观点,在他看来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的感性活动的资源环境条件.从马克思的自然观可以看到,他的世界观应该是以人的感性活动的社会历史展开所构成的现存感性世界.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在文艺领域建立起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实践,这是贯穿郭沫若所有美学思想的主脉。郭沫若意识到要进行意识形态的革命,促进意识形态的有效发挥,它就必须是快乐的,直觉的,自我认可的。一言以蔽之,它必须是审美的,艺术的。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视阔下的郭沫若实践美学思想的建构,主要包括:艺术创制的实践性、批判现实主义实践性以及世界文学的实践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性的视域下,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均对社会整合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哈贝马斯主张用交往理性代替实践理性,通过发挥交往行为的作用,使生活世界免受系统殖民,使生活世界再生产成为可能并发挥社会整合的功能。马克思实现社会整合的总体思路是实现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超越,这种超越既蕴含着对资本逻辑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也包括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内在的社会性联系,旨在实现自由人的共同体。马克思关于现代性视域的社会整合思想既是理论批判,也是实践批判,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近两年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内一个日趋热门的话题。它试图联合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对抗当下突出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就此来看,它的产生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容与鲜明的理论指向,契合了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需要,因而获得了相当多的关注度,产生了持续性的理论效应。然而,随着相关讨论的不断深入、发酵,在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问题上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多质疑之声,相关研究呼唤一种更为冷静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从增添思想史的维度出发去重新勘察这一源自于西方过程神学传统的理论流派,从其理论内部的逻辑环节演变揭示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前世今生",有助于进一步总结有机马克思主义之于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