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以及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增强农村社会内部凝聚力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正面临着农民公益慈善意识淡漠,慈善组织体系不健全,慈善组织资源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等现实困境,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均衡化发展的一支短板。农村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践行慈善行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公益慈善组织机构以及不断拓展农村社会公益慈善资源。  相似文献   

2.
弘扬雷锋精神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实践。雷锋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传承,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中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在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行动方式。雷锋精神与公益慈善活动的志愿精神在价值和功能上具有相关性。本文在明确界定"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论证雷锋精神的哲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对弘扬雷锋精神的内在需求以及对郭明义爱心团队典型事迹的案例分析,阐释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健  荣幸 《学习论坛》2020,(1):80-86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17年我国公益慈善研究领域的7909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文本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公益慈善研究经历了缓慢增长、迅速增长和波动下降三个时期,依据关键词进行聚类可以将我国公益慈善研究划分为国家与社会关系、慈善事业发展、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社会组织监管、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五大研究领域。当前,我国公益慈善研究存在研究力量分布不均衡、机构间横向合作较少、单个作者发文量集中度低、期刊影响力权威性不足等问题。公益慈善事业的新趋势和新发展、社会创新视野下的公益慈善实践、地方政府公益慈善政策三个方向值得在未来研究中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孙晓钢 《唯实》2015,(2):60-62
一、江苏省宗教公益慈善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宗教公益慈善,活动主体多样化。江苏宗教公益慈善的活动主体覆盖社会各个层面,主要包括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具有宗教背景的公益慈善组织和信教群众四类。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作用至为重要,其中又以省市宗教团体、城市宗教活动场所为主。江苏宗教界成立的具有宗教背景的公益慈善组织是宗教慈善活动的重要主体,目前全国有宗教背景的基金会35个,江苏  相似文献   

5.
体制内公益慈善组织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主力军,实行特殊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这类组织的"四化"(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贵族化)问题严重损害了其社会公信力。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三重赋权的组织在这方面尤为典型。"四化"的总根源是行政化。因此去行政化就成为体制内公益慈善组织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改革策略方面,分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优于激进式改革,无论是历史逻辑还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都不支持公益慈善组织采取激进改革模式。推进体制内公益慈善组织改革,要特别注意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联动性,在时间节点上应对接国家治理现代化确定的目标进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做好中国的公益慈善,让公益慈善发挥它最大的功效,服务社会?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的成就,结合对中国公益慈善的反思,探讨了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路径。一、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历史(一)慈善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慈善事业和慈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社会慈善和保障已见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模式。在西周的统治机构之中,设有地官司徒掌管荒政、安抚民众等。周代还设有疫医负责  相似文献   

7.
公益慈善事业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益慈善组织蓬勃发展,组织数量与所运作善款额度不断提高。但因我国公益组织准入门槛过高,注册手续繁杂;组织独立性差,依附性强;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信息透明度不强等原因,导致其发展缓慢,承担社会责任无力,公信力不强。为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积极作用,应降低准入门槛,完善税费制度;转变政府扶持方式,增强公益慈善组织的独立性;加大教育投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完善慈善事业立法工作,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慈善工作透明度。  相似文献   

8.
公益慈善组织在扶贫事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具有动员资源广泛性、扶贫方式多样性、救助具有针对性以及有助于公益慈善文化形成等优势.但是,目前我国公益慈善组织扶贫在参与主体、项目运作、政社关系和慈善市场完善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的不足.进而需要准确认知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定位政府职能、培育组织实体、优化公益慈善组织参与扶贫的制度环境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慈善理念寓于传统社会结构中,遵循着"关系慈善圈"的差序格局式的赠与观念,建立在不平等的个人关系之上。现代公益理念的基础则是以志愿追求公益的方式采取自下而上的组织化方式解决公共性社会问题,是将公益作为一项事业在追求。它的作用也仅仅是一种拾遗补阙而已。在中国现代公益理念的培育中,要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资源,构建社会组织,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品质感,特别是要低期待,给中国企业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团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网络社团公益是一种新型的公益慈善模式,相对传统社团具有优势。同时,现有法律政策存在制度剩余和制度匮乏双重困境,大量网络社团和网络公益活动游离于现有法律制度监管之外,遭遇身份合法性困境。与此同时,网络社团的社会监督、第三方的专业监督以及网络社团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损害网络社团公益的公信力,阻碍网络社团公益快速、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领域,单一的监督管理主体不利于网络社团公益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建立政府、社会、网络社团自身等多元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结合,专业监督与非专业监督互补,他律与自律互动,最终促进网络社团公益有序发展、良性繁荣。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慈善总会于2003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总会的成立旨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动员社会力量,筹募慈善资金,扶助弱势群体,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会文明。总会的业务范围是筹募善款、赈灾救助、扶贫济困、慈善救助、公益援助、与国内外慈善组织的合作交流、指导会员单位的工作,推动全省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承载着道德愿景的慈善组织的诚信建设对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慈善的现代转型和慈善组织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慈善组织增强自身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慈善组织诚信建设面临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社会监督不畅、行业自律不足、自身建设不力等方面的挑战。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和引入第三方机构、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发挥慈善联合会和行业协会的公益自律功能;采用自治结构、提高透明度、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危机应对能力等方式加强慈善组织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大爱无疆,善行天下。我国自古就有互助互济、扶弱济困的优良传统,慈善理念和慈善实践源远流长。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可以凝聚社会力量,为国为民分忧,并造福弱势群众,促进社会文明,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我国首部《慈善法》已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不仅实现了我国公益慈善立法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同时也将提振更多人热衷公益慈善事业的精气神,促进善行美德光耀中华。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民族对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国家,要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理想,尤其要在青少年教育中加强公益慈善意识教育。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信息时代下公益慈善具备的新特征,从而探讨当今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他们是一群年轻时尚、富有爱心、长期通过网络方式支持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新新人类。这个群体不只是参加网络捐赠或网络拍卖.还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出公益倡导.开设公益小店(收益的全部或部分捐赠公益事业),或者组织慈善义卖、建立慈善网站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社会公益。它是继“博客”、“播客”、“换客”后.流行的又一种“网络客”——“善客”。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16):30-30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公益组织45.75万个,2011年我国社会捐赠总额达845亿元。然而随着慈善组织数量快速增长,慈善捐赠规模逐年扩大,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7.
慈善公益捐赠活动信义义务的履行,涉及到捐赠人、慈善组织和受益人等每一个慈善活动的参与人。我国慈善公益捐赠活动开展虽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但慈善活动信义义务履行却不尽如人意,捐赠活动纷争不断。论文从慈善公益捐赠信义义务的内涵分析入手,就我国慈善公益捐赠活动信义义务履行现状进行了根源探讨,并从慈善信义义务法律规制的角度,建议将慈善信义义务写入法律条款,并积极采取各项法律措施,保障慈善信义义务履行到位。  相似文献   

18.
贾月 《学习论坛》2023,(5):88-94
发展公益慈善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而良好的“施—受互动关系”是公益慈善事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受助者作为公益慈善的主体之一,其思想道德状况事关“施—受关系”态势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实中,对受助者“零义务”的要求容易导致道德底线失守、慈善风险浮现、慈善成本提高,从而引发公众慈善意识不强、慈善热情不高等现实问题。促进公益慈善持续健康发展,亟须关注受助者思想道德建设。公众对受助者具有自我责任感、诚信、感恩三重伦理期待,而这些期待正是促进形成良好“施—受互动关系”,加快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正>新春伊始,欣闻重庆广德公益慈善文化基金会联合重庆市部分公益慈善机构和媒体共同创办公益慈善刊物,颇感欣慰。在当今中国,人们已经意识到慈善在一个成熟社会中所应有的重要地位。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困难群体,并逐渐形成了朴素的慈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建立起了具有鲜明新时代特征的慈善理念。一个捐赠人曾说:“我感恩社会,感恩受助人,在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20.
罗国芬 《理论学刊》2002,(4):100-101
社会帮困是指社会慈善和公益团体对暂时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的社会行为。它与政府救助 (低保、救灾等 )、民间亲戚邻里的社会互助不同 ,它的运作主体是社会慈善和公益组织 ,对象是社会贫困群体 ,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个人的社会捐助。在城市的社会帮困工作中 ,存在着不少道德风险问题。因此 ,无论在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的视野中 ,都应该重视社会帮困工作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一、我国社会帮困工作的发展情况在改革开放以前 ,由于当时强调意识形态的宣传 ,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甚至认为捐助活动“有损政府形象” ,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