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是人民群众和公共权力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并充当人民群众监督和控制公共权力的利益代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依法治国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政党现代化已然成为推动二者实现的逻辑基础和主体力量。政党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前提是实现政党法治化和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需要通过培育法治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公共权力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权力形式,它是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处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内容和界限。一直以来,人们总希望既能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效用,又能限其于合理的范围内,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公共权力的界限必须是清晰的、可控的,这是公共权力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由于公共权力自身存在一种天然的扩张性,加之权力委托人本身难以克服的自利性,导致权力越界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公共权力界限的确定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切入,梳理行政性分权与市场性分权二者不同的进路模式,摒弃历次教条化的分权改革思路,尝试性地挖掘治理的理念与逻辑,通过赋权于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构建一种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众协同共治的新型权力配置结构,为优化我国政府纵向权力配置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产生于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需要,是人类集体性生活不可或缺的客现性存在。从本质上看,权力既是一种物质性力量,又体现权力主体与客体之同的关系。权力的力量本质决定了权力具有价值中立的工具本性,而其关系本质刖赋予权力一定的价值偏好,人的价值理性催生出权力的扩张性、腐蚀性、强剥性等次生属性。权力必须制约是政治生活得出的基本规律。以分权与制衡为棱心的权力制约权力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蛙变。自近代以降,权力制约权力是自由宪政捌度幸畸约权力的首要选择。也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赋予高校统战工作新的内涵意蕴和价值向度,同时,也为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理念和路径方法。高校统战工作具有统战工作法治化、社会治理、教育治理和党的治理现代化四重价值意蕴。然而高校统战工作在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重管理轻服务、重教育轻导引、重形式轻内涵等现实问题和困境,呼唤其有新的突破或转向。治理现代化以多主体协同、网络化与法治化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化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等路径,可以助推高校统战工作实现治理转向。  相似文献   

6.
7.
政党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协商与国家治理存在多重关联,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政党协商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党协商还存在意识和协商能力有待增强、制度安排和协商程序有待完善、支持和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要着力从增强协商意识、提高协商能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政党协商的包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以推动政党协商与国家治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共权力制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在本质上来源于人民,通过某种方式授权给政府,由其使用公共权力来解决公共问题。公共权力具有公共性、制约性、垄断性、易腐蚀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公共权力制约和监督来源于西方的社会契约论和性恶论。马克思主义者谋求现实的权力监督途径。认为只有人民群众实现了权力的监督,才是真正有效的制约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9.
信用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其新时代的特征和定位决定着信用制度建设必须向法治化方向发展,针对实际存在的行为边界模糊、信息管理规范性不足、公民权益救济及机制保障缺失等问题,必须加强立法设计和制度配套,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突出规则引领作用,提升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道德制约机制以规范公共权力的有序运行。用道德约束公共权力的运行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即加强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加强对公共管理者的伦理培训以及加强对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评议,以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大胆创新。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需要我们正视当前文化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回应改革的时代呼声,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向深水区和攻坚区挺进,把文化改革放在经济社会改革全局中统筹谋划,准确理解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方向和战略诉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切实推动国家文化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复杂性与公共治理的关系并且探讨了构建公共治理中领导力的逻辑基础,接着从领导力的形成模型分析了公共治理中所需求的领导力,最后结合国家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构建公共治理中领导力的路径。总之,复杂性的趋势对公共治理中领导力的形成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证,理应具备严密完备的治理系统、淬炼强大治理功能。纵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百年治理历史,分析农村党员干部、普通党员以及群众三者的功能主体意义,概析公共秩序与乡土习俗、制度构建和实际运作、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三重功能实现逻辑的过程,从选举、决策、协调到监督全链条优化路径,对提升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有重要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基于农村基础薄弱、乡村治理存在不少短板等现实因素,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尚存诸多问题。将其综合归类,主要表现为制度执行力、理念引领力、精神推动力、方法支撑力、科技运用力的不足。因此,地方政府要想实现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通过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乡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来提升以上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宗教工作定位上提出了宗教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在本质上提出了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在方向上提出了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在方式上提出了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在路径上提出了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宗教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新境界,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推进宗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公共治理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会领域开始自治化的进程,其伴生物就是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非营利组织已经并在成为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近年来就非营利组织所能够和所应发挥的作用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政府的积极姿态是关键的,但非营利组织也要做出积极的回应,借助政府改革的春风,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本文则将理论视角聚焦到组织内部治理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治理的视域下的内部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区域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内向型行政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区域公共治理离不开信任、对公共机构的情感及合作的意愿、公众的参与精神、公众参与网络、网络行动的规则等社会资本。这就要求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区域治理;建立社区合作网络,加强公民基层参与;推行区域政务公开制度,使多元主体在信任的基础上相互协商、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8.
群众对执政权力的认同,在干群矛盾显化、政府公信力下降、公权力认同危机等问题凸显的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重要议题。如果执政权力的运行无法适应社会结构变革的需求而进行调试与转轨,则可能失去认同基础,产生认同危机。群众对执政权力认同的体系,是执政者善用权力、善于把握人民群众对执政者的心理意识与情感归属动向,有意识地增进人民群众对执政权力认同水平的行动体系。政治现代化下的执政权力认同要从执政权力的合法性认同、政治结构的认同以及政治参与的认同这三个层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中国语境下,探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还面临诸多挑战:多元治理愿景与政府强势主导、法治建设理念与人情社会理念的交织、公共性的丧失与利益的高度分化等。有必要通过重塑社会治理理念、促进治理机制及体制创新,探索构建具有中国化、民主化、法治化和公共性的社会治理体系,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