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东 《今日浙江》2009,(9):41-41
河南内乡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县衙三堂门前面黑漆明柱有联云: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似文献   

2.
袁浩 《前进》2014,(1):62-62
<正>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给领导干部念了一副关于官德的对联。这副对联源自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内乡县衙,全文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对联的作者为清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诚如习总书记所言,封建时代的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笔者以为,品读这副官德对联,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有一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的老话。在河北保定,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盖起了一个直隶总督署。此后,历任总督没有另换过衙门。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时期的督军府、省府,也都是只换招牌,不改门庭。解放以来,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共保定地委也长期把它作为办公地址。直至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机关才搬迁出来,原址成为供人了解“半部清史”的博物馆对外开放。从1729年到1988年,一座官衙被使用了整整259年!现在县改市的不少。由县变成市,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  相似文献   

4.
激情与政治     
传统政治是一种庙堂政治,远离平民百姓,政治人物普遍地给人以冷漠、生硬和矫揉造作的印象,与激情无缘。后周李涛有宰相之才,而为人不拘小节。雄才大略如周世宗竟不能用其所长,理由是李涛"官仪不修"。何谓"官仪"?就是为官者所应具备的不苟言笑、严肃端庄的仪态,即所谓"官架子"。做官须有"官仪"相配,方能显示出官场等级森严的秩序,显示出官僚身份之高贵和权威。  相似文献   

5.
闲谈听民意     
近日,笔者有幸参观了全国惟一保存完好的河南省内乡县衙,那副曾被朱铬基和国内外游客称道的对联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这副对联是清代内乡知县高义永所题: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不仅对仗工整,且意义深长,反映出官和民的血肉关系。在午饭后的理发当儿,笔者思索这副对联,随意问了理发员:“你们现在新当选的县长咋样?”理发店的谢久军师傅和他的妻子说开了:“俺们现在新当选的党县长可不错,一上任就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把电话号…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6,(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写的《明志》诗。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早年家贫,在扬州卖画为生,乾隆六年(1742年)即他49岁时被任为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知县,5年后改知潍县,在潍县做了7年官。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名叫郑板桥(1693-1765)的人,在清朝中叶,他做过两任县官,世人记住他,更多的是他的诗与画。他在今山东做县官时,写过一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中用竹子枝叶比喻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切望为官者体察民情于细微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8.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1792年-1841年),出生于杭州马坡巷。祖父龚敬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官至云南楚雄府(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知府,著有《桂隐山房遗稿》,与弟龚澡身、龚禔身有杭州东城“三龚”之称。生父龚丽正(1767-  相似文献   

9.
清末财政困难,度支部采取种种措施清理财政、统一财权,但遭督抚敷衍,统治集团内中央各部也意见分岐。在诸多措施没有成效的情况下,度支部派遣财政监理官到各省清理财政。针对监理官的简派,各方因利益不同而反应相异:度支部和监理官多次会议,看法有同有异;而外界,包括官场和舆论也各有反应。这种种反应也预示着监理官清理财政之路的坎坷和清政府清理各省财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21,(7)
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以竹为引,托物取喻,写他在衙署书房休息时,听到窗外风吹竹叶萧萧作响,仿佛百姓啼饥号寒,忧心如焚。虽然他官不大,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安塔利亚峰会上宣布:"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明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他赞誉杭州"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强调指出:"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相信2016年峰会将会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这诗一般的语言,凝结着总  相似文献   

12.
山西平遥县衙大门的门联是: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上联所表达的是“慎讼”原则,它告诫民众提起诉讼要冷静思考,独立判断,不要制造诉累,诉讼毕竟费心费钱费力:下联所表达的是“公断”原则,告诫法官为官断案要勤勉清正,审时度势,依法处理纠纷,断案并非可以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13.
观察时评     
<正> 让人倒吸一口冷气的华商们浙江杭州凡布衣商官、官商的关联度越紧密,就越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态。如果不是新华社特派记者廖翊的这个特写,我怎么也不会关心那"世界华商大会"。廖文刊于10月20日《参考消息》第9版,题目是《光彩的影像遗憾的形象一世界华商大会观感》,我屏住呼吸一口气读完,然后是倒吸一口冷气。"正面消息"这里也引述一点,作为背  相似文献   

14.
陈先奎 《创造》2014,(9):72-72
正官员问责,关键在于突出"官过民责"、"责权在民",并使"听责于民"具体化、制度化、法律化。被问责官员不断复出的消息引发争议,有媒体亮出"培养不易,能修不弃"的观点,并强调尽可能公开透明。但在笔者看来,这还不够。当下的问题主要有四:一是"悄然复出",有官官相护、私相授受之嫌;二是没有考核、不察民意,有主观主义、以领导好恶为转移之弊;三是罢官时间无明确期限,全由领导自由裁量,随意长短,有的甚至不到半年就复出,形同儿戏;四是有问责、无责罚,大多数官员都是原职原级复出,处罚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09,(6):51-52
产生什么矛盾,就解决什么矛盾。哪里不完善就完善哪里,这是当前住房保障工作的特点。"前几年我们是一百万平米一百万平米地投下去,现在将近五百万平方米,约可解决五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了。"杭州房改办主任章晖介绍,杭州的保障住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5月号刊登的《"宋衙遗址"在大拆迁中"逢生"》,获得第23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就人大新闻而言,"深度"核心在于发现并呈现新闻事实的价值和意义。而如何做到"深度"表达?我们认为有"深入"、"深化"和"深究"这三个关键词。深入新闻现场。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强调"采"的重要,其实强调的就是"深入"的重要。《"宋衙遗址"在大拆迁中"逢生"》所呈现的新闻现场,在看似平静、空旷的氛围里隐含着众多的信息:旧城改造,城市拆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向县委书记提出了"四条要求",第一条就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是对全国2800多名县委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对所有党员干部(也就是当官)的谆谆告诫。自古以来,官有好官坏官之说、清官贪官之分、勤官懒官之别。好官、清官、勤官就是明白官,坏官、贪官、懒官就是糊涂官。人们对周永康、徐才厚等痛恨之余不禁感叹:他们咋这样糊涂啊!很明显,为官当做明白人!为官当做明白人,关键要  相似文献   

18.
李江萍 《湖湘论坛》2007,20(5):74-76
"阳光财政"就是指财政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都要公开透明,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实行阳光财政,一是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要加快推进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二是从制度层面来看,要真正建立起约束、规范政府的"主权在民,而不在官"的现代民主制度.打造"阳光财政",要进一步加快财政预算公开化、透明化进程;要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的前瞻性、超前性;要从机制完善入手,积极推行全覆盖、深层次的绩效预算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事件     
杭州将发放亿元消费券。1月15日,杭州市宣布,将由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向低保和困难家庭、企业退休人员、中小学生等50万居民发放消费券,在杭州6城区范围内中小学就读的"新杭州人"子女,也能同样享受。据悉,杭州市发放消费券所需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  相似文献   

20.
微观天下     
《当代广西》2014,(20):5-5
正全国清理清退"吃空饷"16万人10月6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一份"整改成绩单":全国共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4418辆,"吃空饷"162629人。将子女安插入编,冒领工资;干部已调离但不办理工资核减手续;家属自动离岗、停薪留职、长期旷工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花样繁多的"官仓鼠"顽症,曝出编制管理之乱,更成为侵蚀财政的资金"黑洞"。【评论】中央党校辛鸣:以往,对"吃空饷"行为查处重视不够,处理也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种"保护性"问责难以震慑"后来者"。上海政法学院汤啸天:有"吃空饷"者,就有"发空饷"者。"吃空饷"的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