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文当老板     
认识阿文,是在公司那次表彰大会上,他以先进打工仔的身份登上领奖台。第二次见到阿文,是在菜市场里,那时他帮人家挑青绿绿的菜,2元钱一担,走两公里的路,来采回回……第三次见到阿文,他已经是—位拥有一定资金的个体商。他说:“现在很忙,但自己给自己打工,忙得自在。”  相似文献   

2.
刘骥 《南风窗》2008,(11):96-96
第一次见到卡岑斯坦,是在北大西门的向阳屯东北菜馆里。当时他一边看台上的二人转,一边甩手抓炕上黑乎乎的东北大瓜子吃。令人吃惊的是他吃瓜子不吐瓜子皮儿,据他自己说是有助于消化。但我估计他消化功能可能并不好,因为他虽然至少有1.85米高,但整个人却瘦得可以,走起路来像块迎风而行的大门板。要是猛地在路上见到他,你还以为是个德克萨斯的石油工人迎面走来,绝对想不到会是一个马上要当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主席的老牌学者。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如同骑在马上找马的命题,听起来滑稽可笑。然而,相当多的广州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重复着这一可笑的命题。 记得我初来广州不久,到黄埔一家工厂去联系工作。厂办公室一名同志抱歉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厂长去广州开会了,让您白跑一趟。”我一听直纳闷,黄埔不就在广州市吗? 又有一次去石牌某学校,见到黑板上有一则通知:“全体教工明早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听到杜友农的名字是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胡培烈先生称他是协会里最有传奇色彩的独行侠。打电话约他时,他正准备赴西藏考察摄影,于是我们的见面足足推迟了两个月。这是他的第5次西藏之行。在那张盖有藏文邮戳的明信片上,他告诉我再次攀登了世界之巅——珠峰。或许想象容易偏离现实的轨道。真正见到杜友农时,我的内心首先是一种惊诧,宽松的T恤下一副瘦弱的身骨。  相似文献   

5.
嫁到日本后     
薇小姐,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18岁那年单枪匹马以未婚妻身份东渡日本,一年后当了母亲。她说: “我是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抓着自己的命运闯过去的……”那一年我没考上大学,呆在家中没事干,闲了便去三楼冯姨家看录像。有一次,冯姨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好不好。”我说:“好呀!”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我见到了一个男孩,个子和我差不多,相貌平常,但很友善,冯姨介绍说: “这就是我说的那个男孩了,叫丹羽弘一。”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个日本人呀!丹羽不会中文,我也不会日文,两个人用英语结结巴巴谈了几句。他是冯姨在日本的亲戚的亲戚,来中国旅游的,冯姨让我给丹羽当几天导游,我说好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农历冬至翌日的晨曦里,一颗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汪道涵顾问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噩耗传来, 悲泣之中,汪老那永不凋零的慈祥笑容和可亲可爱的儒雅形像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第一次见到汪老是在他离任市长,出任市府顾问之际。当时我随所长应汪老的要求前去向他介绍有关国际问题的情况。在外滩市府大楼底层的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汪老认真地听取了我们的介绍,并详细地做着记录,还不时地提问,在我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字辈看来,他不象是一位使人感到敬畏的高级首长,倒更象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长者,他那斯文儒雅的风度和慈祥的笑容深深地镌刻在我  相似文献   

7.
张瞳 《工会博览》2006,(1):10-11
当今的北京地铁可说是四通八达,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地铁人为之付出的努力与心血。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一位老劳模目睹了地铁从筹建、通车到壮大的历程。42年来,这位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劳模为着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着,他就是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齐书志。当记者见到这位劳模时,他说:“我有什么好写的,还  相似文献   

8.
与米卢对话     
从米卢到中国的第一天起,他就处在了漩涡的中心。他被我们描写着,被我们评论着,被我们质疑着,也被我们批判着。然而镜头前、话筒前的米卢永远是三缄其口,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在记者们的穷追猛打下,他熟练地运用“太极推手”,巧妙、圆滑地兵来将挡、水来土堰。即使与他成为朋友,米卢讲话也不是无所保留,特别是在谈到一些问题时,米卢不愿批评任何人。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这可是我们私下说的,你要保密!”从这一点上说,我不是个合格的朋友,偶尔我会将他的“私房话”告诉读者,但这只有一个原因——让更多的人了解米卢,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了解他对中国足球的改造,了解他在中国经历的一切,而所有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与经验。米卢经常说,他尊重每一个人,他努力做到善待每一个人。他说得非常认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处事原则。不过,偶尔在他心情舒畅或极度郁闷的时刻,老米也会用一种沧桑的口吻对我说:“LILY,终有一天我要给你打开我的日记本,让你了解所有的一切!”对面是老米的一阵沉默。我接着道,“你不用给我看什么日记,我只想要你一次发自内心的倾诉,关于过去这一年半。”  相似文献   

9.
封疆大吏见过不少,重庆市委书记肖秧这样的党政大员却是头一遭见到。宦海沉浮几十年,他居然孩提天性未泯,个性棱角依旧。我同他因采访而相识,因相识而相关。这一机缘,衍出了有关他的一连串趣闻轶事来。抛砖引玉七月流火。山城重庆,气温高达40来度。我自愿跳进重庆这个“火炉”已三天时间了。万里入川不畏酷热、为的就是见见肖秧。不料肖秧上北京去了。“不见肖秧,我是决不会离开重庆的!”我向市委秘书长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从北京出发前,朋友们已把肖秧的个性特征给我作了较为详尽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家我的导游,供职于利比亚情报部的侯赛因先生,急匆匆地来到我的房间,汗流满面地说道:“快点儿,领袖正在班加西等你呢!已经准备了一架飞机”。这是我此番探险性旅行的开端。三十余年以来,利比亚与世隔绝,成了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国家。即使有少数人多次来到此地,也根本不能知道表面情况之下的真实情形!自从卡扎菲在1969年掌权以来,他一直鼓励他的人民,与外国来访者保持有限度的接触;同时,他又将自己品牌的“革命理论”强行灌输给全国人民,由于在上世纪70、80年代外国使、领馆相继关闭,外国公司纷纷撤出利比亚,来自西方世界的访问者实在是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1.
陈振声,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在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登记表上。陈振声,68岁,原为广州市政管理局副局长,现任珠江隧道公司董事长,凡广州有点名气的桥梁道路,他几乎都参与指挥,如:大北立交、西村立交、区庄立交、人民路高架路、海印大桥……第一次见到陈总,是在黄沙的随道工地上,那一天骄阳似火,暑气逼人。陈总正在工地与工人讨论着什么,见我不期而至,他只好抱歉地说:“实在抽不出时间啊。”这以后,约了又约,等了又等,终于抽到一个空,我和陈总坐在了他那个简陋的董事长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12.
遥远的父亲     
又要过年了,二姐越洋打来电话,说父亲想见我一面,我默然许久,无法作答。我和父亲一向总是聚少别多,但彼此都予对方浓浓的亲情。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奇特的人,他一生经历坎坷,身上却奇妙地揉和了平民及士大夫意识,这一点对我影响至深。小时候,我很怕见到他,当时他的工作很忙很累,一回家看见我们这群小淘气不是把水洒了一地,就是把邻居的窗户砸了,于是他铁青着脸,喝令我们洗澡,吃饭,马上上床  相似文献   

13.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令不少人啼笑皆非,并说我种经病。但我却要说:也许在下个世纪,又或更长一段时间后,较大片的树林就只能存在于仅有的空地——我们的楼顶上。在我的记忆之中,家乡的亲威到广州来总会带些自家养的鸡鸭、自家种的果蔬之类“手信”给我们。但最近两年他们来,却是两手空空了。后来我才知道,家乡的农田已全变成厂房和商品房了。家乡离自己毕竟是遥远的,虽然也曾为他们的生态环境忧心,但切肤之痛并不强烈,最近一个朋友从东京回国。见到他时,发现他与上几次回国一样感冒发烧。我笑他已被日本同化,在中国反倒水土不服,他却正色道:虽然东京是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笑容     
正距此事发生,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每每想起来,却如昨日发生的一般。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在幼儿园的小凳子上坐立不安——我又忘记带彩笔了!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次了。我孤零零地坐在那儿,看着其他的小朋友在纸上酣畅淋漓地创作。我在等我的父亲,等他来给我送彩笔。"叮铃铃……"教室里的电话响了,老师接起了电话,说了一句,"让他进来吧!"我知道,是父亲给我送彩笔来了。老师走出了绘画  相似文献   

15.
与王群“打交道”,是电影《金镖黄天霸》公映的时候,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那个心黑手辣的“黄天霸”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以至于在见到王群本人的一刹那,我竟把  相似文献   

16.
以退为进     
美国著名保险业推销员白莱克经常利用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有一次,他闯进一个办公室,还没有开口,对方就打趣地说:“你是我今天上午见到的第五位推销员了。”白莱克立刻从此话中嗅出味来。他非常客气地说:“我知道你今天是没有兴趣听我的话了。好吧,以后见。”对方望着白莱克的背影,笑着说:“你倒是第一个聪明的推销员,我还没说你已经明白了。”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大观园南门见到周维龙的时候,他还在工作岗位上忙碌。他对我说,他们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轮岗。到采访结束,他大概进行了3次轮岗,可以说整个采访过程都是在周维龙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的。在这期间,很多老人像朋友一样走过来和他交谈,也有并非游客的行人在路过南门门前时上前向周维龙询问着什么。周维龙说:"如果不是节假日,来大观园游玩的都是住在周围的大爷大妈,这是他们打发时光的一个主要去处儿。很多人  相似文献   

18.
纽约,世界名城也,名不虚传。曼哈顿,更是城中之城,它的各个、方面可以说都很特殊,包括它的骗子。比如,我在纽约就碰到过各种肤色的骗子。刚到纽约的一日,正在著名的世界贸易中心内向地铁站走去,迎面过来一矮个小生。一看便知是我们的同类。他看着我迟疑地问:“你讲国语还是广东话?”“干吗?”他展开一张皱皱的纸条说:“我是新加坡人,在波士顿读书。来纽约旅游被偷。你能否给我点回去的路费?”我正迟疑地接过那破字条看时(内容与他说的一致),旁边杀过一说广东话的女子,大嚷:“别给他钱,他是骗子。刚才我已给了他3美元。”一见这女子,那小个  相似文献   

19.
张威 《工会博览》2014,(28):58-58
9月11日在会场门口,记者见到北京巴威公司集箱车间工人李学恒一路匆匆忙忙地赶到会场。一打听,原来他的胃病犯了刚从医院赶回来参会。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参加工会的代表大会心情非常激动,工友们选自己作为他们的代表,就要投好这庄严的一票,自己不舒服不能成为不出席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阿拉法特是国际政坛上一个著名的传奇人物,他为巴勒斯坦争取独立与解放奔波操劳了一生,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与声望。20O0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在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总统府见到了这位巴勒斯坦领袖,并对他进行了专访。这次采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