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因自由行为在刑法中是一个难题颇多也极具争议的问题,各国刑法学者对于该问题都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理论学说,各国立法规定也是各具特色。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对原因自由行为中所涉及到的争议问题如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根据、是否适用于限制责任能力中的行为及原因自由行为的罪过形式、处罚对象、处罚主体都一一做了系统的梳理评析,并对该问题在各国刑法中的立法规定进行了介绍及评析。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有关紧急避险中法益权衡的刑事立法有不同规定,刑法理论上对紧急避险的本质也有不同认识。在紧急避险侵害相等法益时,只有承认其合法性才有利于刑法保护法益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各国刑法中,没收财产依其范围的宽窄及运用方式的不同有特别没收与一般没收之分。所谓特别没收Z是指对与犯罪行为有关的物的没收,包括违禁品、犯罪所用之物、犯罪预备之物和违法所得之物。所谓~般没收,是指把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一部或全部财产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在各国刑法中,一般将特别没收表述为没收,而将一般没收表述为没收财产。本文亦采用此种表述方法。对于没收,有的国家规定为财产刑,如韩国;有的国家规定为保安处分,如意大利;也有的国家是作为刑事违法行为的.一种法律效果来规定的,如前西德。我国采用的…  相似文献   

4.
论洗钱罪行为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对洗钱罪行为方式之规定虽与诸多国际(地区)公约及其他各国的立法规定存在较多的一致之处,但与国际反洗钱刑法规范相比还存在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5.
在界定有组织犯罪概念时,首先应分清犯罪学和刑法学两种学科意义上的不同涵义,前者的外延要宽泛得多。刑法学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概念之界定应参照各国具体情况,立足于刑法规范,不必强求统一。但国际上应尽早规定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犯罪概念,这有其必要性,同时也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紧急避险在各国刑法中一般都被规定是正当化事由之一。但对自招危险能否进行紧急避险,各国的规定和学界的观点却不一致。笔者以为,从紧急避险的刑法机理出发,在自招危险的情况下,行为人事实上对该危险承担着不同程度的忍受义务。围绕这一忍受义务,结合其他因素,可对自招危险之紧急避险问题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并据此提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7.
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废除类推制度丁慕英丁泽芸我国刑法学界在修改完善现行刑法的讨论中,在是否废除类推制度并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其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是近现代世界各国公认的刑法基本原则,其现状可谓“方兴未艾如日中...  相似文献   

8.
自首从宽处罚是自首制度赖以存在的关键,当今世界各国(地区)大多在其有关自首制度的刑法规定中采纳了从宽处罚的原则。但理论界在从宽处罚的根据方面的认识并不一致;而且,对自首是采取绝对从宽原则还是相对从宽原则,世界各国(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的立法例。虽然我国现行刑法主要采用了相对从宽原则,但绝对从宽原则对我国刑法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这是继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的又一法律盛事,也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大步骤。本文依照新刑法的有关规定,从内容上简要说明新刑法有哪些重大举措。一、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原刑法条文对此没有作任何规定。在刑法理论中,对于什么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有几个基本原则,也一直不能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刑法的基本原则,统领整部刑法典,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任何一部…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个法学概念,有别于罪恶、罪孽等概念。刑法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犯罪。犯罪是刑法对人的某些社会行为所作的标定。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刑法,也产生着不同的犯罪。刑法规定人的某些社会行为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处罚,主要因为现实社会中需要遏止这些人的这些行为。因此,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应该都是可以防控的行为。刑法的犯罪规定应该具有可行性:刑罚施行的可行性和防控犯罪的有效性。刑事立法需要有高水平的立法技巧,更需要有对现实社会的准确的观念性把握,认识上的疏忽或观念上的偏激,造成犯罪规定的遗漏或滥入,都不利于对犯罪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新刑法之罪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罪名是指犯罪的名称,是对某种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的简明概括。现代各国刑法确定罪名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明示式,即在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罪名,因而使罪名法定化。二是包含式,即在分则条文中不规定罪名,只规定罪状,将罪名包含在罪状之中,经过对罪状的分析获取罪名。在刑法修改中,罪名法定化的呼声甚高,但新刑法仍然未能实现罪刑法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新刑法中的罪名进行学理概括,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统一罪名。从新刑法颁布后已经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新刑法论著(我已经见到不下10种)来看,罪名概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2.
(三)非法拘禁罪 外国刑法中一般都规定有非法拘禁罪,日本等国刑法中则称作逮捕及监禁罪,并将其单独成章,其余国家中有的规定在侵犯人身权利罪一章中,所谓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恐吓等方法剥夺或妨害他们行动自由的行为。 1、非法拘禁罪的行为特征简单明了,各国刑法对此普遍规定得较为简短,道先,构成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许多犯罪都以特定的时间为成立条件,且这些关于时间要素的规定既有明示的方式也有暗含的方式。刑法之所以作如此规定,是为了满足入罪的标准,或区分不同的犯罪,或出于行为本身的要求。然而,在现行刑法关于时间要素的规定中,有些是多余的,有些则不当地限制了刑事处罚的范围,应当对其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知识产权犯罪对象是指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纵观世界各国(地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对象大致相同,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作品、专利、商标以及商业秘密等。但各国对这些对象的定义不同,因而各国刑法所保护的对象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马克昌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基本原则,理论界有些同志建议修订刑法时,将基本原则在刑法中明文加以规定,至于规定哪些基本原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颇有分歧。新刑法采纳了明文规定基本原则的建议,而以三个条文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笔者...  相似文献   

16.
所谓军事审判权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军事审判法”的适用对象。凡“法律”有刑罚规定而台湾地区“陆海空军刑法”也有规定或有类似的规定的,不论台湾地区“刑法”及其“特别法”有无规定,该“法”为“陆海空军刑法”的“特别法”。因此,现役军人犯该罪均归属军事审判。台湾地区所谓的现役军人,是指依其“兵役法”或其它“法律”服现役的军官、士官、士兵。非现役军人也有受到军事审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心理现象在当代刑法的结构与运作中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成立犯罪并进而衡量犯罪、裁量刑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性作用。由于世界各国立法对此规定的抽象性,因此围绕心理现象之刑法机能检讨问题,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此争论有助于刑法理论的明晰,进而有助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背信罪曾经作为独立的犯罪出现在中国刑法中。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1979年刑法由于受前苏联刑法的影响,未能规定背信罪。1997年刑法修订之时,也没有对背信罪作出规定。然而实践中,一些典型的背信行为屡见不鲜,严重侵犯了公私财产权和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在理论界,我国也一直有学者建议增设背信罪。德国是背信罪理论学说和立法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因此,  相似文献   

19.
试论绑架勒索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是指掳人勒赎,俗称“绑票”。这种犯罪,我国古代早有出现,例如,《唐书·贼盗律》规定:“诸有所规避,而执持人为质者,皆斩。”(见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乔伟著《唐律研究》第237页)在近代,1935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刑法第347条第1款规定:“意图勒赎而掳人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而致人于死或重伤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见《各国刑法汇编》上第72页)现代各国刑法中,都有掳人勒赎罪或绑架勒赎罪的规定,例如,意大利刑法第603条(掳人勒赎)规定:“意图为自己或他人取得不法  相似文献   

20.
累犯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刑法制度 ,已经为世界各国所广泛认同我国刑法对自然人累犯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但并无单位累犯的明确立法。在刑法中专门规定单位累犯制度具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 ,应该对此作出立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