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光 《工友》2012,(11):45-45
王军从一所职高学校毕业后,忙着四处找工作,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也怀着自己内心的一份梦想,打算通过自己的打拼留在这座自己上了三年学的城市。可是经过近一个月求职之后,却备受打击,因为根本没人瞧得上他这不入流的职高学历,真让王军有点伤不起。眼看租住的房子下个月就到期了,而兜  相似文献   

2.
《时代风采》2010,(15):16-17
2007年,云南艺术学院学生王军做了两件事情:身着满是人民币的衣服、戴上枷锁走上闹市区,被城管喝停;毕业临别昆明前,他身挂板砖、用行李箱拖着也是从昆明收集来的板砖离开。两件事都在当年引起了国内各媒体关注,此后,王军及其行为艺术作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不久前,有网民将王军当年的行为艺术作品重新翻出来,被各网站狂转,因其身着满是人民币的衣服,网民们称呼其为“人民币哥”。  相似文献   

3.
饶燕枝 《工友》2013,(7):32-33
王军,196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在26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从一名专业技术人才,转型为营销管理人才,多次面临事业的归零,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新的起点上。在电力系统与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中他转换着自己的角色,逐步成长为一名国有企业的高管。  相似文献   

4.
郝大石,1974年生于山东省日照市的农村,身高只有1.18米,曾经流落广州街头乞讨为生,是一个没有尊严的乞丐。一个偶然的机会,篆刻家荆鸿先生收他为徒,他因此走上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通过几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成为广州有名气的篆刻师。他的一枚印章曾卖出6000元的高价。几年来,他独自在广州市文明路打理着一间“荆鸿篆刻工作室”。一年前,他还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大石印谱》——  相似文献   

5.
1983年,年仅21岁,从名牌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毕业,而且在毕业前夕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家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广州分局工作。从一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他在工作上就表现出一股肯吃苦、能钻研的精神,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上攀登,并且,在业余时间还发表了多篇有关税收和企业改革的文章。跟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领导们都说:“不管安排他做什么,他都没有怨言,而且做到最好。”因而,到了1990年12月,年仅28岁的他已经是广州分局征管二处的副处长了。  相似文献   

6.
浓情 《农村青年》2008,(3):12-15
见到宋志先时,他仍然头戴安全帽。尽管他已经回到家乡——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但是,他似乎舍不得摘下这顶陪伴他在湖南郴州度过15个日夜的帽子。  相似文献   

7.
郭龙 《工友》2014,(5):44-44
正李发财是我们的中学同学,可是和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的同学不同的是,他在中学毕业后就出来打工了,第一次见到李发财还是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那时候我跟几个同学到了广州,准备来这做假期工,而李发财正好也在广州打工,当他听到我也来到广州后特地和一个同事过来看我,由于多年没见,因此我和他聊了很久。在聊天中知道,他从中学毕业后就到了广州,一直在一家工厂打工。我问他工资一个月多少钱?他说有八百  相似文献   

8.
纯金易拉罐     
他是个穷孩子,住在郊区的一个垃圾场附近。上三年级的时候,他在路上拣了一只易拉罐。这时,一个收破烂的正巧路过,他做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交易,这笔交易的纯利润是一角钱。从此,他发现满地被人弃置的东西都是金钱。从三年级到高三,他卖了8745公斤废纸,4762只易拉罐,3143只酒瓶,981公斤塑料包装袋。无论同学们如何嘲讽和挖苦,他都认为真正傻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见到易拉罐不拣的人。十年间,他没给家里要过一分钱,没有因拣破烂使学业受到丝毫的影响,相反,他因增加了阅历而使自己的成绩跑在了前列。1995年他顺利地考入广州的限…  相似文献   

9.
一、出现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历史条件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工团主义工会,是无政府主义思潮在工人运动中的产物。1907年,李石曾、吴稚晖在巴黎创办《新世纪》周报,鼓吹无政府主义。同年,刘师培在东京创办《天义报》半月刊,并和同盟会会员张继组织了无政府主义团体“社会主义学习会”;次年,又出版了《衡报》,陆续发行了一些小册子,宣传无政府主义。当时,他们的宣传对国内的影响不大。1912年,刘师复在广州组织了“晦鸣学会”,为传播无政府主义的机关;次年,创办了《晦鸣录》(从第三号改为《民声》),为“晦鸣学舍”的机关刊物。1914年,刘师复又在上海创建了“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会”,在它的影响下,常熟、南京和广州等地出现了类似的组织。他还在工人中进行活动,在广州成立理发工会和茶居工会。刘  相似文献   

10.
南方 《农村青年》2007,(2):26-28
“我哥叫楚海,我妈生下我以后,为了图省事,在我哥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妹’字。这就算我的名字了!” 楚海妹是四川广安人,毕业于广州一所师范学院。在经历了痛苦的“求职难”以后。她终于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到2006年8月,楚海妹已经建成12个“基地”,长期服务的“客户”达100多人。虽然月入一万多元在广州不算多,但她认为自己干得“很有价值”。 楚海妹干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广州至南京的火车上邂逅麦青的。麦青就坐在我的对面,刚毅冷峻,是我倾心的那一种。神情忧郁的他手里偏偏是一只属于女孩子的七彩风铃。我很想仔细研究一下那风铃的制作,但又不想让他知道我过强的好奇心。机会终于来了,他放下风铃,去了餐厅。我忙不迭地去取那只诱人的风铃,结果打翻了水杯,水打湿了娇艳的风铃!我一时懵了,  相似文献   

12.
雪峰 《农村青年》2011,(4):26-28
19年前,一位普通的农民下肢瘫痪无法行走,由于家境贫困,千里迢迢赶往广州治病的他并没有治疗的费用,幸运的是,为他主治的医生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想方设法帮他筹集费用,最终,在他的亲自治疗之下,这位农民兄弟重新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闫雯  梁晓平  郑生贵 《工友》2006,(8):11-11
5月下旬的一天,南漳县巡检镇受伤农民工王军杨,从南漳县肖堰镇农民工法律援助站法律工作者王丰银手中接过12.5万元的追加伤残赔偿金,喜极而泣。激动泪水的背后,是一段相当曲折的千里追赔记。  相似文献   

14.
《工友》2003,(2)
工友编辑部我是武汉一家酒店的厨师,2002年3月同酒店签订了三年期劳动合同,并交押金15000元。同年5月,酒店送我到广州一所厨艺学习学习六个月,期间发给我基本工资,并支付了培训费8000元。在广州学习期间,当地一家宾馆力邀我到他们哪里工作,工资待遇比武汉高得多。当我回原酒店退押金时,该酒店劳资部要我支付劳动合同违约金6000元,培训费和路费10000元,反而要我倒找酒店1000元。请问酒店这种做法是否合法? 华伟雄  相似文献   

15.
最笨的那只蛋是只好奇的蛋向真明出生在一个穷山沟,只读完初中便辍学了,因为徒有四壁的家再也无法支付那并不太昂贵的学费。父母开始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要强的他却在一个深夜偷偷离家出走,徒步到了县城,他想尽办法混进车站,冲上了一辆就快开了的列车。一觉醒来,他才明白,自己到了广州。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流中盲目穿行,落魄无助的他落泪不止。在职介所,向真明见人就问:“要不要做事的,给饭吃就行。”三天时间他不知跑了多少里路,脚都磨出了血泡,可没有谁肯请他。刚好那天晚上下了场大  相似文献   

16.
灾后郴州行     
“孤岛”迎春 2008年3月9日中午11时40分,由北京始发的T201次列车晚点34分钟到达郴州站。  相似文献   

17.
错过     
她和他一直同班,很偶然。直到中学毕业时,他去了北方一所大学;她去了南方的一家合资公司。他们一直通信。一年后的一天,他来信说:想告诉她一件深藏内心多年的事,他说一位女同学爱上了他,他也爱她,最想听的就是她的意见……她收到他的信非常忧伤,整夜未眠。第二天她给他写信,她想告诉他很多年来自己感情,意思也表达得非常明白。写完后她却把那封信撕掉了,而且一边流泪,她自己也不清楚这是为什么。最后在信上她只写了她的老板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台湾人。后来的事就可想而知了。可是再后来呢?10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他们见面了。…  相似文献   

18.
交换     
一位乐善好施的老板突然萌发了一个当演员的念头,他想扮演一位乞丐。他很快以最为真实的乞丐面目出现在一所学校的附近。他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他多年来资助过学校中的许多穷学生,他自己也记不清楚到底捐了多少钱。反正他第一个念头就想起了那所学校,让随从用车把它带到学校附近。现在他成了乞丐,他符合乞丐所有特点。他也有表演才能,但这种才能是与他的经历有关。因为多年以前他穷困过,在异乡的街头,比乞丐还不如。他后来的发迹,据说是有一个人帮了他。所以他有了钱之后,他开始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社会。他到了学校门口看到那么多的孩子,他很想进去看看,门卫粗暴地拦住了他。  相似文献   

19.
淦丹丹 《工友》2013,(8):22-24
7月9日是李荣桂60岁的生日,前一天,在南昌一所高校负责绿化工作的他收到了单位终止聘用关系的通知书。他无法像普通工人一样办理退休手续,因为他的身份是"临时工",单位从未为他办理过社保.30多年的"临时工"7月2日下午2点半,室外温度35摄氏度,李荣桂和5名组员正在校园内修剪树木。李荣桂回忆起1980年刚入职绿化组时的情形说,当  相似文献   

20.
周希元同志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是我国通信对抗专业技术领域一名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者,是国内有影响的电子战技术专家。他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5年调入五十四所,1978年开始攻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的研究生,1982年研究生毕业。不久,他就在五十四所受命主持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新一代野战通信对抗系统”的技术开发。通信对抗技术,是现代战争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