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切已死先辈们的传统,会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卡尔.马克思刚刚学会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天朝国民",却在屈辱中开始了"中国梦"。有个问题想先问一下:世界上,真有"中国梦"吗?如果有,什么时候开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7)
正踏入媒体圈,从此无朋友。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夸张,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但是成为媒体人后,自我感觉朋友圈真的是越来越小。"XXX,晚上一起去吃饭不?""不了,今天的稿件还没有编完呢,你们去吧。""XXX,下午一起去网吧开黑吧?""不行啊,今天的文章还没有写,还没有头绪,你们先去吧。"久而久之,朋友出去约饭不喊了,兄弟开黑不叫了,因为知道我要写稿子。每天相处最多的"朋友",想必就是稿子了吧。以至于后来朋友给我总结一句话:不是在写稿子,就是准备写稿子。  相似文献   

3.
正家乡称红薯也叫"萝卜苕",大概就因为和萝卜一样都在土里结果吧,于是名字也自然联系在一起。每到端午时节,就是插红薯的时候,当然红薯秧须在清明时节准备。具体做法是将上年保存的红薯挖出来,再埋在苗圃里,称之为"薯婆"。待其发芽牵藤,才可将这些藤割下,在一个一个蔓藤的分节处剪开,然后一节一节地插到地里。一根藤蔓大概可以插十几蔸红薯,于是保留上年的红薯就有传宗接代的重要意义。我们那里的做法是,在山坎的高处,悬空挖一个洞穴,然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唐朝的"检举箱"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武则天令工匠铸铜为"匦",称"铜匦"。它四面开口分类,东面的叫"延恩",专供投诗词文章,是为自荐求仕的人开的;南面的叫"招谏",专为上书评议朝政得失的人开设;西面的叫"伸冤",专为有冤屈的人开设;北面的叫"通玄",专为研究自然灾变及提供军情的人开设。后来"铜匦"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检举箱"、"意见箱"。(摘自《人民政坛》)公然践踏法律的典型案件最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广东省某镇有24名人大代表接受一个体户1000至3000元不等的贿赂,出卖了选举权,选举该个体户为镇长。后来东窗事  相似文献   

5.
生吃活虫     
盘子里蠕动着如蚯蚓般的虫子,黄的叫"面包虫",黑的叫"大麦虫",据说"营养很好",但要抓来活吃,我还真没那个胆量.报载长沙日前却举办了一场生吃活虫的大赛.一位女士以一分钟吃下68条胜出.而落败的一位一次能吃5公斤面条的选手,自嘲说"我不是蛤蟆,吃虫还是自愧不如啊".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1)
正蔡英文40分钟的"5·20""就职演说",就好像吃了棉花糖一样,外观非常美丽,色彩缤纷、体积很大,可是真的要吃时,才发现东西非常小、根本没有东西;唯一的东西是蔡英文2011年曾提过老掉牙、馊掉的饭,叫做"台湾共识"。蔡英文这次的"就职演说"受到很高的瞩目,美国方面有很大的压力,因为非常紧张,深怕蔡的演说内容会引起台海动荡,坏了美国在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7.
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就如同那些花骨朵儿一样的少年。那时候男人还不称其为男人,女人也还叫女孩。她们和男孩一起做官兵捉强盗的游戏,一起翻墙爬树、下河摸鱼。女孩被男孩惹急了,也会抡起粉拳把男孩揍得落荒而逃。但这都不能说明花儿就会成长为大树。上帝说:这个世界要有花。于是,女孩就有了心事,收起粉拳,穿起花裙子,对男生矜持,开始学习做淑女的第一门功课。很多年以后,成年的男人就会想起他第一次的心动,那些花儿悄悄地开,清纯不染,月白风清。  相似文献   

8.
唐正芒  彭秋香 《传承》2008,(3):14-15
这一天,香港民众纷纷上街购买饭券,大家都以能够资助抗战、救济祖国同胞为荣。他们视炒饭为"爱国饭"、"救国饭",为救亡尽力,从脸上呈现自豪的神色。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张恨水先生逝世40周年,这位曾被老舍称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有一个独特的人生信条:"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也确如信条一样,张恨水的创作数量在20世纪中国小说家中是惊人的。他当年的经济生活究竟怎样呢?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一门"无定性"的学科,很多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结论,令人感觉"古怪",由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哲学产生了多种错误的观念。在很多人看来,哲学是无用的,是一门无用的学科;哲学很虚幻,是一门玄学;哲学就是一种诡辩,和诡辩论一样;哲学很简单,一学就会,甚至不学也会,这些都是对哲学的误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澄清,还原出哲学的本来面目,从而更好地推进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长白学刊》2013,(6):F0002-F0002,F0003
<正>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雾凇,人们通常叫它"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由于上游有丰满水电站,环绕吉林市区的这段松花江冬季虽历严寒而不封江,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就会形成著名的吉林雾凇。每当雾凇来临,松花江十里长堤便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玉树琼枝,晶莹闪烁。人在其中,如梦似幻,犹入仙境。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胡振荣 《春秋》2013,(2):48-49
当德胜镖局的镖车行至松林外时,突然从林内射出一支响箭,随后十几个人骑着马携带刀枪,高喊:"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走,留下买路财。"这些人在旧社会叫"响马",现在叫拦路抢劫的盗贼。他们和"仁义"二字根本无关。但是过去在山东省巨野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云南的白族地区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俗“邀秧藂(cóng)”。这原本是春耕栽插时的劳动生产组织形式,但聪慧的白族先民在里面注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使“邀秧藂”的生产活动显得格外地喜庆愉悦,以至白家人把春耕栽插当成一个节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过三个大年不抵过一个栽秧节”。在古时,由于科学技术落后,也谈不上农业机械化,每年春耕栽插从开秧门到关秧门,繁忙的劳动至少要持续一个多月。这是一个与时间节令赛跑的时节,俗话说:“芒种、夏至、点火栽秧”,说明栽秧时节的辛劳。既是这样,人们对它的喜欢程度为何还要胜过过大年呢?…  相似文献   

14.
说起川菜,大厨们不仅注重色、香、味,还讲究菜肴品牌及外在美观。比如筵席上的蒸菜,在上桌之前,一般都要经过"翻碗"的流程。这是川菜展示品牌精华的组成部分,在川菜烹饪术语中叫"盖面菜。"无论是乡村还是都市,在众多川菜中,老少都喜欢的两道川菜叫"甜烧白"和"咸烧白"。甜烧白又名"夹沙肉",由切一片稍厚的连刀猪肉,一分为二夹入红豆沙,垫碗的辅料多用糯米饭。蒸熟的甜烧白,一经翻碗,从晶莹别透的肥肉片中便可看见紫红色的豆沙,它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再说"咸烧白",它却有  相似文献   

15.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七月初一等,分布在云南文山县秉烈乡、红甸乡和马潭乡的壮族侬支系同胞,都要过“红饭节”。红饭节的“红饭”,是用一种叫红饭叶的植物染成的。在节日的头天,人们将红饭叶洗净放在锅里加水煮至汁成深红色,除去渣质,将泡好的糯米放入汁中浸泡三四小时后控干,用甑子蒸熟即成红饭。红饭色泽鲜艳诱人,装在碗里,犹如一朵初放的红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吃时沾上白糖或红糖,味美可口。后来,红饭逐渐变成了红、黄、紫、黑、白(米的本色)等“彩色饭”。这些彩色食品,均是用红饭叶、杨咪咪花、紫香藤、稻杆等植物的浆…  相似文献   

16.
先前在一本书中读到,陆游小时候,有一次偶见陶渊明的诗,便欣然会心,爱不释手。日暮时分,家人叫他用饭,他竟至夜不就食。我以为是作者夸大罢了,而今的我成了个正宗"书迷",真真切切体验到书的魅力之所在时,才毋庸置疑。生活中难免有不尽人意之事,譬如工作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与偶像经济规模化发展,"饭圈"文化和"粉丝经济"逐渐兴起,而"饭圈"乱象是资本操控、平台应用助推、"饭圈"的组织异化与粉丝个体的非理性消费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正确引导"饭圈"文化回归到健康规范的正轨,需要政策、社会及个体多方"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系列措施严格规范资本、平台和行业,以正能量的"饭圈"文化构筑让亿万民众放心安心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春节     
李科 《人民公安》2013,(4):30-31
一年一度潮汐般候鸟式的大迁徙不断轮回。北京话叫"死磕",江浙话叫"板牢",山东话叫"犟",四川话叫"腾到抢",东北话叫"使老了劲儿",湖北话叫"扳命"。新闻中34亿人次的出行预计吓唬不了我们。雾霾阻拦不了我们回家的脚步。我们选择在人最多的时候,扛起最多的行李,去坐那趟票价不打折的飞机,去赶一趟最累人的火车,去加入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一路上为如何安排春节期间各种应酬纠结不已。一枚小小的车票,承载着我们的集体  相似文献   

19.
郑群 《创造》2007,(1):64-65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要研究马连道? 马连道是全国最大的自然形成的销地茶叶市场.1996年前,它是被京城大部分人遗忘且荒凉的一条街道,想从马连道打一辆"的士",起码要等半小时.如果你在北京的某个地方叫个"的士",说:"到马连道."那司机肯定会说:"哪儿?马连道在什么地方?"2000年后,你再在北京任何地方,叫一辆"的士",说:"马连道",司机马上会应道:"茶叶街吗?".当初,北京市最大的茶叶公司"北京茶叶总公司"就建在马连道,南方几家茶商想沾沾光,也在马连道建立了自家的茶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