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状况如何,是测定她们在微观领域的生活质量和所处地位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依据有关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概要的分析.一、山东妇女同山东男性相比较,由父母作主的婚姻处于强势,婚姻自主已成大势,自主婚姻已成为山东妇女婚姻的主体形式.山东城镇女性较之于农村女性拥有更多的婚姻自主权.山东妇女的文化程度与其婚姻自主的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认为古代女性丧失了婚姻自主权,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汉代,女性拥有一定婚姻自主权,包括结婚权、离婚权和再婚权.汉代女性这种婚姻权利和自由远远大于后世妇女.当然.由于汉代对家长权的维护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她们的婚姻自主权备受限制,她们所拥有的婚姻自由也相当有限,根本无法跟男性相比拟.  相似文献   

3.
高学历青年的婚姻状况常常被人们忽视,却令人担忧.虽然他们在婚恋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成熟,但由于许多客观因素,却不能按照正常的法定年龄走向婚姻,更不能生育.特别是高学历女性,晚婚又晚育给她们的身心带来了比较沉重的心理和实际的负担.她们是中国女性未来的代表,她们的婚恋行为预示着未来中国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未来人口的质量.如何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改善她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客观的东西,具有理性、规定性、公开性、稳定性、特别是唯一性等特点;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的范畴,具有感性、随意性、隐私性、易变性、尤其是多样性等特点.爱情是两性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婚姻是两性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爱情可以超越婚姻,婚姻不能左右爱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社会及其成员应该始终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这个基本前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婚姻规范.  相似文献   

5.
"80后"中国女性婚姻观念变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女性作为我国的首批独生子女,其不同以往的成长环境促成了新的婚姻模式的产生,引起了人们对婚姻内涵的全新思考,从婚姻主权、择偶标准、婚姻目的、家庭观念以及对离婚、再婚的认识分析她们的观念变化及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厦门地区的中国婢女救拔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婢女救拔团是由中国基督徒建立、以解放婢女为宗旨的团体.救拔团以"救拔"为指导思想、专门从事解放婢女的工作,向罪恶的蓄婢制度提出挑战.对逃奔至此的婢女,救拔团专门设立了收容院进行收容.收容院不仅仅单纯保障婢女的人身安全、解决她们的衣食问题,还对婢女进行一些文化、技术教育,保证她们拥有生存的技能,甚至对婢女的婚姻选婿也认真负责,确保这些婢女成家后仍然生活幸福,让她们真正成为一个地位平等、生活正常的社会公民.与其他救济院等相比,中国婢女救拔团这种不但"救"而且"拔"的行为,独具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女性在恋爱和婚姻的自主追求上获得了更大的人生空间.时代的主潮、社会的习尚、伦理的观念、物质的文明乃至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深深地影响着新时期女性爱情观的演变.对于爱情和婚姻,承认情感为其惟一依据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但其间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从精神到现实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剩女现象暴露出男权制家庭对女性职业和家庭选择的障碍,剩女虽然在婚姻上存在失调,但是她们婚姻问题的解决将是女性在职业和家庭平衡的良好范例。剩女是女性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她们的成熟路程也必定是女性人格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
婚姻家庭始终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更是中国人情感寄托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赋予婚姻生活诸多新鲜元素,扩展着两性关系的阐释空间。因此婚恋题材电视剧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当代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主要作家的王海钨和六六,她们的作品不是粉饰婚姻的泛泛而谈,也不是充满幻想的浪漫之作,而是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关注现实问题,大胆揭示婚姻痼疾的倾向。她们用手术刀无情地解剖着婚姻的疾瘤,令观众望而生畏又被深深吸引。从而懂得了换个视角看待婚姻和家庭中的矛盾,懂得宽容和理解的重要性,以便挽救现实婚姻中的危机和困惑。  相似文献   

10.
中越边民跨国婚姻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越边民的跨国婚姻自古以来就存在,因为他们地域相连,文化相似,语言相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睦邻友好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这种跨国婚姻必定越来越多.目前,这种跨国婚姻还存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难、申请加入国籍难、加入户籍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诸多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系列措施,尤其是在法制方面进行一系列完善.  相似文献   

11.
婚姻是人们群居的基本生活单位和基本社会关系,联系着千家万户,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婚姻观念包含择偶观、生育观、结婚观念、离婚观念以及性观念等。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期,大学生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的婚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婚姻文化的进程。他们的婚姻观念既受到传统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行为表现上既有与传统婚姻观念相冲突的地方,也有与传统婚姻观念相融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婚姻伦理具有规范婚姻行为、调节和评价夫妻关系、保障社会稳定、提高个体婚姻生活质量等功效。当代中国婚姻状况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时期,婚姻越来越摆脱传统社会"经济婚姻"与"政治联姻"的影响,逐渐形成全球一体化、选择多元化、生活多样化的格局。但是,与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伴随的,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婚姻伦理的分析,倡导建立一种具有感情基础的,责任与义务统一协调的幸福的婚姻伦理观。  相似文献   

13.
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十分普遍,在这些特殊的家庭里,越南母亲没有中国国籍、户籍.作为中国家庭的重要成员,她们在国民身份认同方面出现危机,导致婚姻关系不稳定,家庭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尤其是对跨国婚生子女的成长不利.它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子女教育、导致跨国婚姻家庭经济功能衰弱,从而给社会带来一些隐形危害.笔者认为,有必要用新的思维来解决母亲的国籍问题,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改善她们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4.
婚姻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它是子女健康成长和人类自我延续必不可少的组织.婚姻制度则作为人类文明延续的成果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因此,婚姻立法历来被社会所重视.本文立足于我国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的事实婚姻现象和近年来逐渐凸显的结婚登记瑕疵两个问题,运用性别理论分析方法,正视“婚姻事实在先”的特殊性,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对婚姻的深远影响,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提出符合以人为本理念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童养媳是我国古代一种不正常的婚姻形式,它给女子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其形成原因与经济生活、传统文化、政治约束力等密切相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解决现实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婚姻模式———普婚的视角切入,跟踪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几个不同年代初婚同期群女性的初婚持续时间及婚姻现况,得出的结论是: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性不仅一直沿袭普婚的传统婚姻模式,且初婚持续时间及婚姻关系保持不变的时间一般至终老,如果没有死亡这个不可抗力因素,60%左右的中国女性守望初婚并有偶者能够长达50年之久,且几个年代女性同期群均基本如此。其二,守望婚姻其实更本质的是守望家庭,对现阶段的老年女性而言,婚姻和家庭是唯一能够维持她们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微薄的或几乎为零的养老金对她们而言,不如守望婚姻、守望家庭更可靠。养老是中国女性沿袭并不断维护传统婚姻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即使在21世纪的头一二十年,这个基本事实仍然存在,这个基本判断仍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中,妇女解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进步人士揭露和批判了旧社会对妇女的严重摧残,提出了妇女解放的主张以及婚姻改良的办法,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台江县是全国最集中的苗族聚居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较好地保留了原始苗族习惯法文化。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桥崇拜规范、牯脏节规范、婚姻习惯法规范以及神判制度等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由于国家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很多苗族习惯法规范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代替传统上的寨老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封建帝制的垮台,以及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山西传统婚姻文化开始出现新气象,在婚姻观念、婚姻礼仪等方面出现历史性变化。此种文化变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封建陋俗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并不是一个歧视女性的作家。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他爱她们,尊重她们,照顾她们。然而在创作中,他又总是有意无意地贬低她们,把她们置于男性之下。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当时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他本人身为男性这一本质因素使然。而且他本人的经历和成功史也增强了他的“男性优越感”。本文拟通过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小姐、艾丝黛拉等人物来体现狄更斯的男性意识;本文拟从社会文化、狄更斯的个人观念等方面来分析狄更斯男性意识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