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所谓成语是特指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习用的,简洁精辟的汉语定型词组或短语。新闻没有成语,也不应该有成语。但是浏览一些县市报刊可以发现,客观上存在着“新闻成语”。比如:“惹的祸”。可以变成“都是非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他任何一部书都无法相比的。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他任何一部书都无法相比的。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4.
咱们中国一向以“人口众多”为荣。确实,这“人口众多”是哪一个国家也比不了、赶不上的、从古到今,我们对“人多”是极重视的。大概是基于对“人多势众”的认识吧,汉语中就有不少褒扬“人多”的成语,比如“众擎易举”(意为众人用力托举,东西就容易举起来)、“众煦漂山”(意为许多人一起吹气,能把大山吹动)等。至于“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成语,更是被人们视为信条挂在嘴边,深信不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14):23-23
“好撒玛利亚人”(The Good Samaritan)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著名成语,意为好心人、见义勇为者。  相似文献   

6.
一 词语修辞是利用词语本身及词语与具体语境的联系等条件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类型。 在词语修辞活动中,人们对词语的运用可以概括为选择和变异两大手段。词语的选择是从众多的词语中精心选取最适合于题旨、情境需要的一个,以达到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目的,即是古人所说的“炼字”。词语的变异则不同,它用词的着眼  相似文献   

7.
七、编写史稿中的基本技术要求 1、正确使用党史语言 党史的用词,不同于文学语言。史稿编写中要正确使用党史词语,关键是词语准确恰当。例如“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一字之差,就是两个意思。再如“次”与“届”这两个字眼不能混着使用。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应用“次”,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才应称“届”。在称谓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语汇中,“实事求是”是广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成语。这不仅是由于这个成语本身具有深刻的内涵,也是由于毛泽东的实践和倡导并作出了创造性的诠释,更是由于邓小平始终不渝地坚持和不折不扣地贯彻。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汪世蓉 《学习月刊》2012,(22):90-91
据中国日报网消息,“被”事件已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门。“民工被自杀”、“大学生被就业”、“名人被死亡”等非传统被动句屡屡见诸报端。另据《200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介绍,2009年度新词语中的词语群,不是以事件为核心,而是以反映社会问题为内容,以词语格式为标志,如反映人们权利意识觉醒的“被××”词语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句法结构方面考察了“(S) V 得 NP VP”句中“得”前的谓语V。通过对语料的计量统计分析得出从音节上看,V的音节以单音节为主;从V的构成成分看,构成V的主要是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又以表示动作行为或心理身体感受的动词使用得最多,形容词性词语以表示心理感受的形容词占多数。  相似文献   

11.
沈阳 《廉政瞭望》2013,(13):42-43
80年代“市场经济”是个敏感词,到了1992年“脱敏”了;90年代初期“法治”和“人权”是敏感词,到21世纪初期这个词语也“脱敏”了。“脱敏”词语的扩大,体现了国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广东党史》2011,(2):46-46
1966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审查出国节目时,对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从头至尾连用了六个“一”字开头的成语,这六个成语不仅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得八木三分,而且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画龙点晴,每句成语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听罢令人既哑然失笑,又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3.
任炳 《前线》2009,(11):57-57
“拨乱反正”曾作为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一个专用词语被广为使用.意思是把被“文革”颠倒了的是非重新颠倒过来。其实,不仅当年冤、假、错案和被黑白倒错、是非混淆了的政治事件需要实事求是地给以纠正.就是一些与此有关的词语也有“拨乱反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光 《廉政瞭望》2013,(18):71-71
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会了一个成语,并迅速泛滥于我们东拼西凑的作文中——“争先恐后”。此成语历来被用来描述大家积极踊跃去做好事。但当我们成年后,则开始起疑:“争先恐后”真是一个褒义词吗?细细品味,其实“争先恐后”的本质.是“蔑视规则”。粗略回眸中华五千年历史,我们看起来拥有一个最讲究秩序的文化(一切基于礼的儒家文化)。但如我们有勇气像鲁迅先生那样认真看进去,就会看到截然不同的另一面.我们骨子里其实是完全不相信规则的。  相似文献   

15.
成语典故“惟楚有材”和“楚材晋用”,说的是楚国人杰地灵、盛产人才;楚国徒有人才、尽为晋用。成语虽有讥讽、暗贬楚人之意,但确为历史上不争的事实。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公子归生访晋归国,令尹(楚相之称谓)子木向他了解晋国的情况,问:“晋楚两国的大夫相比,哪国的大夫更贤能?”归生说:“晋  相似文献   

16.
词语鉴赏瑕瑜说祝敏青“炼字”是我国传统的修辞手法,古今文学大师为“炼字”艺术留下了无数妙语佳话,词语的锤炼也由此为鉴赏者所注目。一词之瑜,通篇生色;一词之喉,足以为法。词语的理瑜主要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鉴别。一、适切度词语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写说者与...  相似文献   

17.
“矫枉”辨     
近日为朋友校订一篇翻译稿,在查阅日文词典时,发现“矫枉过正”这个成语在日文中是“为矫正牛角而杀牛”。日语中的这种风趣结构,实在不能不引人发笑。然而我的  相似文献   

18.
在仅有十几个人的洋浦经济开发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中心,三个吴姓贪官一同落马,让人在为之惊异的同时也不禁心生感慨:都姓“吴”,不过是一种巧合;而都目无法纪,定然不是巧合了--在如何“捞外快”的问题上,彼此想法的心领神会、一拍即合,正应了一句成语:臭味相投;在慷国家之慨进行权钱交易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也应当用一句成语来概括:狼狈为奸。  相似文献   

19.
布留春 《唯实》2003,(6):68-7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是对全党进一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保持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重要意义以及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与时俱进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状态与时俱进一词 ,最早来源于《易经》中的“与时偕行” ,后来《魏书·列传文苑》中又有“与时俱化”、“与日俱新”等词语 ,这些词语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时变思想…  相似文献   

20.
游宇明 《廉政瞭望》2010,(11):39-39
对“曲学阿世”这个成语,我一向表示怀疑。世者。世人、时尚也。世人有穷有富;时尚有实有虚,就算你把学问“曲”到了比柳枝还柔顺的程度,也未必“阿”(迎合)得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