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犯罪构成要件及罪数形态等方面均存在不完善之处,为更好地维护司法权威,应扩大犯罪主体,重新确定客观方面,澄清保护客体,并对共同犯罪等问题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这一罪名的设立 ,对于法律尊严的维护 ,法院形象的树立 ,以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司法界的“执行难”问题 ,都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问题是 ,这一罪名设立后 ,由于没有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程序的支持 ,使这一新设的罪名没有起到立法的意旨和应有的作用。为实现这一罪名设立的要旨 ,现以这一罪名为轴点 ,剖析如下 :1.从本罪的主体分析 ,(1)由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不会发生被告人拒不执行法…  相似文献   

3.
王波 《观察与思考》2001,(11):36-37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的判决、裁定由于各种原因得不到落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执法环境的变化,“执行难”己成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发展的一大痼疾。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如郑州法院“诚信执行”文章所言,“执行难”历来是法院难啃的骨头。1979年刑法第157条为此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1997年新刑法同样将该罪列入,以专条即第313条加以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通过的关于刑法第313条的立法解释,为加大执行力度再次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袁承东近期致函本刊,谈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几点理解。  相似文献   

5.
案例:2004年11月6日,被告人李某与某公司签订购销饮料合同,后因李某拒不支付某公司货款,某公司将李某诉至法院。2007年3月12日,法院判决李某赔偿某公司货款及相关费用共计17余万元。该判决生效后,某公司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3,(22):74-74
编辑老师:我从事保安工作已有一年半了,最近,我被公司派驻到一家舞厅当保安员,这里的环境较复杂,来往人员有时喝醉酒,容易发生冲突。11月5日晚上9点半,我在停车场帮助客人找位置停车,突然听到门厅内有嘈杂的吵闹声,急忙和另一位队友一起赶过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的主旨是国际民事诉讼中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文章从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概念界定入手,介绍了各国及国际社会关于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立法,比较分析了各国及国际公约规定的关于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条件,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在各国的不同程序规定加以总结.同时,论文联系中国的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以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的规定,研究了我国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安》2013,(20):76-76
鳊辑老师:我是一名社区保安,在我们执勤的周边小区发生了这样一起案例。8月30日晚上10时许,犯罪嫌疑人杨某经过事先踩点,携带着三棱刀撬开刘某家中的后门,潜入共二层的楼房,进入屋内后,发现刘某家人并未休息,还在二楼活动,便藏身于一楼小房间内伺机作案。直至晚上11时以后,杨某见刘某家已经没什么动静,似乎人都已休息,便开始实施盗窃。随后因杨某翻动抽屉时发出响声,刘某闻声醒来后即向保安值班室打电话同时向公安机关报警。两位保安员赶到现场后,杨某躲入房间的衣柜内。一位保安员拉开衣柜门,杨某手持三棱刀冲出衣柜,挥舞着强行冲到楼下,在楼下被公安民警抓获。在搏斗过程中,造成一名保安员和一名公安民警的手指受伤。后经医生鉴定,属于轻微伤。请问杨某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吗?非法侵入住宅罪具体应如何认定?  相似文献   

9.
《山东人大工作》2007,(11):62-63
据《东方今报》报道,因拒不履行法院已生效的民事判决,今年10月9日.河南滑县小铺乡政府被滑县人民法院处以共计6万元的罚款。  相似文献   

10.
朱志晟 《求索》2011,(1):158-160
美国国内州际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宪法第4条第1款的完全信任和尊重条款,其核心特点是在一个共同国家的基础之上,实现司法体制的协调、规则和结果的统一化,以及州际法院判决的自由流动。在长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美国国内州际法院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规则基本得到了统一,同美国的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相比,州际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条件比较宽松、程序比较简便,对于拒绝承认和执行的情形有着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何帆 《民主与法制》2011,(36):52-53
两年前,湖北一位小区业主因用摄像机机拍录法官执法,被当地法院拘留,拘留决定书上赫然写着:“非法用摄像机录制法院执行活动,干扰法院执行公务。”此事被媒体报道后,舆论嘘声四起。拘留决定最后亦被上级法院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撤销,至于拍录执法行为的做法究竟是否正当、合法,上级法院并未给出说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两岸之间存在严重政治分歧的情况下,本质上包含着“司法管辖权”等敏感政治问题的法院判决的认可与执行问题,却近乎“戏剧性”地因两岸单方面采取立法或司法解释的措施而得到务实的解决。但是,两岸缺乏互信等因素,也深刻地影响了两岸民事司法中认可与执行法院判决政策的演进历程。透过对两岸相互认可与执行法院判决基本程序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相关规定过于原则,司法实践仍面临不少有待于进一步厘清和改进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浮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统一前规范建构两岸交往秩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民意对于死刑案件的关注与发声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年。而药家鑫、李昌奎和夏峰俊案件的审理与判决,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民意的左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法院判决“执行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 《公民导刊》2007,(9):53-54
法院判决“执行难”是一个既陈旧而又至今保持着极高关注度的话题。判决案件执行时“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严重影响到受害人及其家属正常的生产生活。由此引起的越级上访、异常上访、无理缠访居高不下,受害人及其家属甚至采取围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等过激行为。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的法律都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明确公共秩序保留是两岸进行司法互助的基本条件.可见,公共秩序保留为两岸相互认可与执行民商事判决和仲裁裁决所必需.但是,如何合理适度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是两岸在相互认可与执行民商事判决和仲裁裁决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原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被告的房产,并进行了装修,但第三人有法院生效文书确定其与被告的合同有效。房子究竟属于谁?●案情回放2011年11月13日,陈善泽授权胡代平通过房屋中介与李光亮签订《房屋买卖协议》,陈善泽将位于重庆铜梁巴川镇"锦绣江南"的一套住房以408000元卖给李光亮。11月15日,李光亮支付陈善泽全部房款,陈善泽将房屋及产权证交付李光亮。接房后,李光亮对房屋进行了装修。之后,李光亮得知,陈善泽于2010年3月30日就将该房卖给了第三人胡秀英,并经铜梁法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2007,(7X):68-68
法院审理认为.罗霄云系是非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案发时.其情绪气愤异常.又置身于护栏之外.发生跳楼身亡的可能性显而易见.具有特定救护义务的曾德斌应积极施救,以防危害结果发生,而他却以推动性的语言刺激处于死亡边沿的被害人。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07,(5X):60-60
法院认为:抚恤金不是遗产,但分配原则可以参照法定继承的原则。蔡莉与顾龙斌生前共同生活的时间较长,且年老体弱.该抚恤金可以适当多分。联校要求用抚恤金抵扣当事人的借款.必须取得相关抚恤金权利人的同意。顾昀要求用抚恤金冲抵学校的借款.必须拥有该抚恤金的全部处分权.未获得全部处分权前,其要求不能支持。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法制》2007,(9S):63-63
法院认为,公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网络世界虽然具有虚拟性.但是虚拟世界的背后有着真实的人。与李如钰解除恋爱关系后.张华健在公开的本人”QQ空间”里.仍放置与李如钰合影及李如钰个人照片确有不当。张华健通过发手机短信、“QQ留言”等方式主动邀请李如钰亲友去他的“QQ空间”.看”他们共同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20.
《清华法学》第七、八、九辑分别以最高法院、法典化、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为专题同时推出,表面看来,颇有呼应时下法制建设有关司法改革、民法典立法、法学教育等热点话题之意。但各辑文章之立意,却寻求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问保持平衡,追求学术自身的理性品质和深度。第七辑“最高法院研究”专号,专论部分六篇论文,中外各三,中国与西方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分析,可使读者对法律帝国之心脏——最高法院的旧貌和新颜、内部和外观、静态和动感有较为真切的察觉和感知。第八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欲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作者们或在法典化的文化和政治因素落脚,或在法典化的技术和学术史着墨,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和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第九辑“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专号,特稿基本来自2005年春夏之交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法理学与法律现代性国际研讨会”。以“国际研讨会”的形式,交流而“较劲”,介绍又借鉴,展现了切磋琢磨的学界真谛。本刊特别选载一组针对《清华法学》这三辑的评论文章,意在对《清华法学》所倡之学风给予呼应,并祈学界同仁就更多的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