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与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北部湾地区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滨海旅游资源,构建和完善区域滨海旅游体系,是环北部湾地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吕余生等著的《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是一本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相吻合的非常及时的书。这本书是继《环北部湾文化研究》之后,系统地研究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新篇章。它标志着广西北部湾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显示了广西地域文化研究从山到海的新跨越,体现了广西文化发展面向海洋、面向东盟、面向世界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使原来是边地的环北部湾地区,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给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环北部湾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因地制宜,推进经济转型与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关注少数民族问题的国际化,重视活用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奇葆 《当代广西》2006,(15):11-13
环北部湾,一个极富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 随着区域合作潮流的滚滚向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进程的全面加速。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环北部湾地区作为中国与东盟的跨海联结的纽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越来越受到各方的瞩目。 一海连七国,盛会谋发展。7月20日,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绿城南宁召开。来自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及我国的160余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海内外部分著名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的主题。就“环北部湾区域合作的未来发展”、“环北部湾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与途径”及“环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三个议题,激荡思想,纵横捭阖,从理论到实践层面深入探讨环北部湾区域合作问题。21日上午论坛闭幕,论坛主办方发表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主席声明”。 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亚洲开发银行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7家机构共同主办。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中国举办地常设在广西。今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其他国家也可以申办。 没有合作,就不会有环北部湾今天的发展,更不会有环北部变明天的辉煌,推动环北部湾区域合作,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选择、各方的心愿。  相似文献   

5.
何绍红  马瑞  赖燕 《传承》2011,(29):70-71,79
建立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进一步解放广西北部湾地区企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分析东盟文化和北部湾文化的特点和耦合是构建北部湾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应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在北部湾企业文化中融入东盟元素,提升企业文化的水平和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6.
衡志诚 《台声》2004,(10):42-42
广西有关方面负责人日前在“广西发展论坛”第四次会议上说,中国与越南将共同构建北部湾经济圈,努力把环北部湾地区建设成两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刘奇葆 《传承》2006,(9):6-7
今天,“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美丽的中国绿城——南宁开幕了。很高兴与在座各位相聚一堂,共同探讨环北部湾地区的合作与发展。首先,我谨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8.
“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提出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必会前行共赢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论坛!这是环北部湾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从18年前“环北部湾经济圈”的第一次提出到今天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举行,经历了多少冷遇寂寞和风云变幻之后,环北部湾区域合作终于被推到  相似文献   

9.
唐利群 《桂海论丛》2008,24(1):25-27
当前北部湾风生水起,实现把北部湾建成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新的增长极的目标,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与之相适应。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统战的优势,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胡佳  李珍刚 《桂海论丛》2008,24(3):53-56
面对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已成为地区间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整合地方关系成为中国环北部湾经济区各地方及其他区域地方关系发展的必然方向。现阶段中国环北部湾经济区地方关系整合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存,协调基础设施、改善软环境、建设中央协调机构等方面是近期该区域地方关系整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3.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监狱罪犯离监探亲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有利于监狱罪犯再社会化的刑事政策,专门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行离监狱探亲制度在《监狱法》、司法部规定和监狱实践三个层面均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对策方面,基于对监狱离监探亲决定权的行政执法权属性分析,从法律上赋予罪犯法定离监探亲权,要从《监狱法》及司法部的规定上加以完善,还要解决监狱办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促使这项制度得到常态化落实,促进罪犯改造和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