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惠 《法制博览》2013,(5):98-99
法官在审理银行储户存款被盗取案件时,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存款的法律性质即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性质,加之对银行客户存款的所有权归属的规定也存在着模糊与矛盾,使得法官对相似存款被盗案件做出不同的判决。本文从立法、学理以及实际利益等方面思考,力求探讨存款的法律性质及其所有权归属,明确存款被盗取责任的认定问题。笔者偏向于将存款所有权的归属视为银行,由银行承担存款被盗取的相关法律责任,对客户的损失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2.
韩伟 《法制博览》2013,(10):246+230
我国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动产,进而扩大了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作为非因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的重要类型,交易相对人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合法享有对抵押物的抵押权,但当抵押物毁损灭失时,善意抵押权人是否可依《物权法》174条的规定,与所有权人自身设定的抵押权一样,优先于抵押物真正权利人对抵押物的代位物优先受偿,这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明华 《法制博览》2015,(2):141-143
方便旗的出现以及光船租赁业务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船舶和船旗国之间的联系,使船舶所有权适用船旗国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二船籍登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方便旗制度的影响,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在光船租赁的情况下,船舶所有权与原船舶登记国之间的联系足够紧密,船舶所有权适用原船舶登记国法更为合理。总的来说,船舶所有权适用船旗国法律,在光船租赁期间,船舶所有权适用原船舶登记国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高校实行人事聘用制已经常态化,高校与教师之间以人事聘用合同为纽带,建立人事聘用法律关系。教师违反服务期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案件备受关注,但由于人事聘用合同中对违反服务期约定如何承担违约责任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导致对教师所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中高校人事争议诉讼案件的梳理,首先,对案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指出目前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在立法上,应当弥补现行法律的缺漏,细化有关服务期的相关规定,完善违约金的认定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人事聘用合同中引起违约责任承担的服务期条款应当接受公平和合理原则的审视。  相似文献   

5.
建造中船舶抵押人的界定是建造中船舶抵押权设定的相关法律问题之一。从我国法律对其规定入手,分析其存在之问题,明确建造中船舶的所有权归属,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冷冻胚胎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规定,导致法律适用的困难。实践中,对于冷冻胚胎的法律地位的认定,也受困于冷冻胚胎的行使规则。冷冻胎胚在法律上应归属物;其虽为特殊之物,受特别保护,然不能据此否定其作为物的根本属性,而是应制定特殊的行使规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成年人法律适用存在多方面的冲突,表现在: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包括法律与司法解释等适用依据间的冲突)、法律与司法实践的冲突。由于未成年人法律适用中的冲突与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具体法律规定操作性不强等因素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解决未成年人法律适用中的问题,应当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在具体的法律制度设计中注重其可操作性等。  相似文献   

8.
管峰 《法制博览》2024,(7):130-132
经济补偿制度是离婚救济制度的重要内容,该法律制度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离婚程序中夫妻弱势一方寻求经济救济的有效渠道之一,是社会价值观在法律中的体现,经济补偿制度的设立使家庭劳动价值在婚姻法律制度中得到认可。离婚经济补偿的情形、适用条件及补偿标准有其特定要求,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嘉裕 《法制博览》2023,(11):93-95
随着科技的不断成熟和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影响着人们生活各方面。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出现满足了当前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人工智能创作物给著作权带来的挑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关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是否应受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尚存争议,如何解决以上争议是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归属使用者、结合独立创作和创造性二要素判断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独创性观点,以确立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归属,确保其能发挥和实现应有的社会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爱群 《法制博览》2013,(11):237-238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婚损害赔偿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救济手段被确立起来,但现行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适用条件和适用主体上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使得受害人往往无法完全得到赔偿。《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的规定更使该制度在实施中遇到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难度,并且有违侵权法的过错相抵原则,本文认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对受害者的补偿和对过错方惩戒,应当根据过错的大小,实行过错相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