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贺龙在大西南战役刚刚结束之际,就为迅速落实中央和平解放西藏这一特殊而伟大的战略任务运筹帷幄,在百废待兴的繁忙中,亲自拜访和请教藏学专家,为中共中央和西南局制定进军西藏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思贤若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党中央从战略的全局将西藏的解放提上了既定的目标。毛泽东决定以即将率部解放大西南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要承担进军西藏的任务。10月,中共中央决定新成立的西南局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西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贺龙…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初期西南地区的社会救济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刘伯承、邓小平奉命进军大西南,西南局成立后,邓小平任第一书记,主持大西南的工作,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贵州等地区,人口近七千万。大西南不仅面积辽阔,而且情况复杂。由于解放大西南的战争还在进行,军费开支浩大,  相似文献   

3.
七、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签订后的5月27日,邓小平在西南局办公厅接见了张国华和范明。范明将邓小平的指示向西北局汇报后,加快筹备进藏工作 1951年5月27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式公布,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各大城市纷纷集会隆重庆祝。  相似文献   

4.
帙明 《党史文汇》2006,(1):25-28
1949年12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军长的张国华带领所部胜利完成成都战役后,进驻川南地区第二天,中央军委任命张国华为川南行政公署主任.1950年1月10日,在他到职的第四天,就接到中共中央西南局打来的电报,要他立即赶到重庆曾家岩西南局驻地.到重庆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进军西藏宜早不宜于迟"的指示,决定由张国华率领第18军执行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历史任务.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复决定组成以张国华为书记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入伍西征为完成解放全国的历史使命,1950年1月,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巩固西南国防.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把这个神圣、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二野十八军.这是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抉择,也是中共中央的抉择;是对十八军的信任,也是十八军的光荣.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和其他军首长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响亮地回答:"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决不辜负领导的重托."  相似文献   

6.
由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南五省市区党研室等共同编著、宋任穷作序的《邓小平与大西南》(194 9~ 1952 )一书 ,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 ,真实地记录了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等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带领西南 70 0 0万人民 ,开展征粮剿匪、减租退押、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反、三反五反、民主建政、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少数民族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全面展示了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本书的出版 ,有些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 ,将有助于推动邓小平在西南局时期的研究。《邓小平与大西南》一书出版发行@宋毅军…  相似文献   

7.
受命领军进藏 1950年1月,新中国成立才三四个月,毛泽东提出"进藏宜早不宜迟"的战略主张.进军西藏的任务最后落到了西南局身上. 西南局领导人刘伯承和邓小平接到任务后,开始商量进藏人选.邓小平吸着烟,深思许久,对刘伯承说:"让十八军的张国华去吧!"刘伯承笑了:"我也正打他的主意."  相似文献   

8.
60年前,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人指挥大军策马西南,在短短50多天的时间,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盘踞在西南的90多万国民党武装,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固守西南、卷土重来的割据梦想。随后,他们又按照中央的部署,进军西藏,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些历史功绩的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决策,这些决策的制定又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风云岁月。  相似文献   

9.
1920年秋天,邓小平乘船离开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1949年秋天,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他的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挥师大西南的"重心"--四川.由西南山山水水养育出的、对西南情况较熟悉的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去解放、经营大西南,是众望所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小平同志在西南工作、战斗了两年零八个月.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他与刘伯承、贺龙等同志一起,和平解放了西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征粮、剿匪、反霸、减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民主建政、兴修成渝铁路、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斗争和建设,使过去偏僻落后的西南,革命和生产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机.在这段不平凡的日子里,坐镇重庆的邓小平对西南党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西南,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本文记叙若干片断,以体现此间邓小平的伟人风范.  相似文献   

12.
正张国华是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他能征善战,军政兼优。新中国成立后,张国华率部进军西藏,扎根西藏17年,为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担当。进军西藏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1月2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指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影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他还要求,进军西藏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1月8日,刘伯承、邓小平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表示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  相似文献   

13.
1990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到西藏视察时,把50年代初期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将士戍边的艰苦奋年作风誉为"老西藏精神",并称赞西藏军区第一任政委谭冠三将军是老西藏精神的杰出代表。出生于湖南耒阳的谭冠三,曾跟随毛泽东、朱德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他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的漫漫岁月里,他将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奉献给了西藏这片热土,奉献给了西藏人民。进军西藏:誓将热血洒雪山新中国建立后不久,遵照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中央军委慎重考虑后,将进军西藏的重任交给了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局和第二野战…  相似文献   

14.
正"主政大西南,是邓小平唯一执掌地方的经历,但正是这短短的2年零8个月,使他累积了大量治国安邦的经验,为日后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埋下了伏笔。"1949年,邓小平回到了阔别29年的山城重庆。16岁时,他从这里启程出发,带着少年的踌躇满志;如今,他已是中共西南局的第一书记。然而,举目望去,敌特未平,西藏未定,物价飞涨,金融混乱,这里完全是一个烂摊子。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专职副秘书长吴启权30年前就开展研究,他对邓小平的一生故事倒背如流。他笃定地告诉记者:"正是邓小平的智慧和魄力,才能迅速扭转西南局势。"  相似文献   

15.
正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着手禁毒工作,制定禁毒条例并成立禁毒委员会,发动西南人民最终禁绝了鸦片烟毒。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展现出了严谨的工作思路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邓小平担任第二野战军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与刘伯承等一起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解放了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要职,全面主持西南工作。在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下,西  相似文献   

16.
1951年5月上旬,梁漱溟先生随西南土改分团抵达四川,参观土改.那时,刘伯承和邓小平主管西南和四川工作.刚到重庆,梁漱溟等人就听了邓小平做报告,介绍情况,会议结束时做总结.邓小平的年轻,能干,给梁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梁先生深入到川东的合川县云门乡,直接参加了诉苦、清算斗争地主、分田地等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进军西藏"补给重于作战"解放成都的战役刚刚结束,1950年1月2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以中共中央西南局和第二野战军为主,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配合下,于4月开始组织向西藏进军。第二野战军随即确定由第18军执行进军西藏的任务。由于西藏距内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加之语言不通,向西藏进军成为一场"补养重于作战"的特殊战斗—进藏部队的给养,几乎全部要由内地筹措,随军前送。为此,1950年1月13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等联名向二野发出《关于动员全军支援十八军进藏的指示》。  相似文献   

18.
(括号内阿拉伯数字 ,前为期次 ,后为页次 )重要文献毛泽东听取第二个五年计划汇报时的谈话 纪要 (1 95 6年 4月 1 8日至 2 4日 ) (1 . 2 4)………邓小平等关于进军西南的十八份电报  (1 949年 8月 1 9日——— 1 2月 2 1日 ) (2 . 3 )……旅俄中国青年共产团团员调查表  (1 92 2年 3月 5日 )任弼时 (3 . 3 )………………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史的两篇谈话  (1 974年 3月、 1 975年 9月 ) (4 . 3 )……………邓小平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一组文电  (1 95 0年 1月— 1 95 2年 1月 ) (5 . 1 8)……………新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和发展 有…  相似文献   

19.
正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这一年,他与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龙吟虎啸之师——刘邓大军挥师大西南,自此解放和经营西南近三年。直至1952年7月他奉调回北京。在西南局工作的这三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忙的三年。三年中,邓小平领导西南人民实现历史巨变;三年中,邓小平实现了个人生涯的华丽转身;三年中,邓小平从军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重庆市委合作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邓小平担任第二野战军前委书记、政治委员,参与指挥进军大西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