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春梅 《实践》2010,(4):30-3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多伦县委、政府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城镇东扩、跨河发展"的思路和"旧城求古、新城求洋"的建筑风格,不断提高城镇建设档次和品味,全力打造"煤化产业样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旅游居住理想区,和谐发展先导区",  相似文献   

2.
诸多草原文化元素都是草原居民在适应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创造的生产生活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草原文化元素对打造绿色的、健康的城镇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草原居住文化元素、草原饮食文化元素、草原手工艺品文化元素及草原文艺艺术文化元素等,正在融入城镇社区生活,与城镇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新型文化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3.
《理论导报》2012,(10):66
安西镇,美丽的中国脐橙之乡发源地.位于赣州市信丰县东南部,距信丰县城29公里。去年以来,尤其是换届以来,在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着力把安西打造成以脐橙为主的绿色生态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基地;着力把安西打造成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着力把安西打造成宜居宜业、和谐平安幸福的新型风情城镇"目标,不断书写崭新的发展华章。坚持把阵地建设放在首位。新的党政班子狠抓党建,牢牢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加强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邹平县以“学赶全国前十强、争当全省排头兵”为总体发展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着力打造经济强县、文化强县,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供给能力为着力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共享文化成果,呈现出了良好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耕  彭小文 《求实》2003,(6):61-62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要求 ,切实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要从端正思想、打造硬件、提高素质、加强法治、立足创新这五个方面入手 ,不断提高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在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和城镇的人本化的统一。推进城镇化不仅仅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打造适宜人们居住的人文城市。而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往往看重的是其规模和速度,看重的是经济效益,对城镇化的文化考量不够,以至造成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和"文化硬伤"。为此,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基",以文化之道引领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的文化涵养,实现城镇化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斌 《求实》2012,(4):8-10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我国的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胡锦涛站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视角,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都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中国特色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3,(7)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既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建设现代文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世界文化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仅要形成和完善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还应不断创造具有民族文化活力的新成果,加快构建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发挥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展兵团文化产业既是打造先进文化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也是兵团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的重要路径,是兵团引领先进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应针对兵团产业发展阶段特点,确立发展目标和与之适应的战略措施,以"大文化"视野谋划文化产业管理,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多途径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充分发挥城镇在兵团文化产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用屯垦文化携手旅游,多种业态并进发展。  相似文献   

10.
莫春开 《当代贵州》2017,(50):34-37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城镇建设提出了要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我们今后的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 贵定县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态度,抓好城镇建设各项工作,举全县之力打造特色小城镇升级版和镇区、园区、景区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典型模板,把贵定特色小城镇打造成为全省的示范亮点,为全县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陈治斌 《学习月刊》2009,(20):151-151
近几年来.恩施州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力度,城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城镇发展.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紧紧围绕建设"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的目标,全面实施"三区"战略,深入研究、科学谋划,以争创首善的标准抓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区域发展水平。要着重思考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如何更好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首先,要把优势效应进一步放大,争取更多的国内外优质资源,把优势打造成  相似文献   

13.
河南中烟工业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四大中心,精心培育重点品牌”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突出黄金叶品牌这个中心,打牢帝豪、红旗渠两个品牌基础”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不断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融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和文明创建的全面发展、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4.
强卫 《党建》2011,(11):39-40
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把文化产业打造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青海文化软实力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推动青海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是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遵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要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自强,实现青海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打造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6.
苗天峰 《党史博采》2005,(10):39-40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打造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必须把文化建设上升到关乎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加快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文化作为民魂来塑造、作为精神来培育、作为产业来发展。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借助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东风,突显地域优势,聚集高端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大西柏坡”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形成石家庄的独特名片。  相似文献   

18.
程群林 《学习月刊》2010,(10):43-43
近年,崇阳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城镇建设在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和统筹作用,更加突出旅游业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和增值效应,更加突出丁业和新兴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打造新天府,建设新天城,全面推进小康崇阳、生态崇阳、和谐崇阳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伟大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文化建设的历程,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残酷性和复杂性,文化建设经历了多次起伏跌宕,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但是,从最初的文化意识到今天的文化自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实践总结,探索和汲取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20.
绿色发展     
正绿色发展是遵义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选择。遵义有"黔北粮仓"之称,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城镇带、特色产业带、美丽乡村带和文化旅游带,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让绿色产业强市富民,让绿色城镇山水相融,让绿色家园美丽乡村人人向往,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