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小娟 《政府法制》2009,(13):61-61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和“主动性的”。特别要想教好物理,关键是教学生思路和方法,启发他们“勤于思考,悟物穷理”,自觉地锻炼自己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论“因教而学”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教而学”是指导学生主体如何学习的理论。长期以来,教育界多主张“因材施教”,而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教而学”提供了解决教与学相互适应问题的另一种思路。学生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教的特点,这一能力是“因教而学”理论确立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具有培养学生“因教而学”能力的意识。因教而学的研究有助于弥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有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目次一、法学思维训练:以法律解释方法为中心二、法学专业学习:注重术业有专攻三、能力的培养:以三种核心能力的锤炼为主导四、就业指导:以树立科学的择业认知为鹄的五、结论及思考以问题为导向已成为一种基本的学术及实践范式。正如卡尔·波普尔所言,科学研究是"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的。有学者甚至认为:科学研究只有引起了问题,才可以说进入了研究。〔1〕研究生如何指导才能有力、有效?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  相似文献   

4.
本科教育要达到"双基一专+初步能力"的学业学术标准,需以学研结合为理念。从学研问答教学矩阵出发,应树立学研并重,以教为辅的学研教理念(学生)和研学教理念(教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学研问答教学矩阵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应与相关学科具体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灵魂与载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何景春  夏兵 《行政与法》2008,(2):100-102
如何看待当前高校的学生评教,人们争论颇多。实际上,问题和分歧的实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拥有评教权及如何行使评教权,而在于高校内部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应该由学生评教而改变,学生在高校利益分配机制中是否有表达的权利、影响的效力。因此,必须从法学分析的范式讨论当前高校的学生评教,对问题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吴彦 《政法论坛》2012,(1):163-166
一、引言"法律体系的存在和效力"问题一直是法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舒国滢教授新近出版的《法哲学沉思录》在一个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对这一问题作了极具启发式的思考和论述。本文的论述将以这个文本为参照点,顺沿着它的论述思路,来展开对于"法律体系的存在和效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根据创新的过程改革教学内容创新 ,是诸多因素起作用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创新的过程有提出问题、寻找资料、弄清问题、生成思路、选择思路、执行计划、回顾总结等环节。那末怎样的课程及教学内容才有利于学生完成创新的过程呢 ?一是把方法论作为教学必修课。人们从事任何活动 ,都离不开方法。科学的发展 ,都是以方法的革命为先导。社会的进步 ,也离不开方法的更新。衡量一个人聪明程度及能力的大小 ,也往往是以其掌握并熟练运用方法的多寡为标志的。掌握科学的方法是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智慧的阶梯。对经历了“灌输式”教学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培根曾说:"工作在于思考,有思考 才谓之工作,反之则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9.
此次"华南虎事件"在全国乃至全世 界范围内引起关注,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人们对知晓事实真相的需求的增长.事实真相是"所有道德价值的基础"(弗农·科尔曼语),辨别事实真相需要基本的思考能力,但是,只有在一个日益自由和包容的开放社会,透过独立思考获取事实真相才有可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0.
民法本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民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通过主动发现问题而获得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建立研究性教学的模式:设置与法律范畴的功能相关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同案不同判"的多重思路引导学生发现最合理的法律规则;通过分析法条的缺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邪教是全世界的公害,这一毒瘤危害着国家安全、影响着社会稳定,开展"无邪教创建"活动是我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社会管理创新时期,邪教活动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无邪教创建"工作也应结合新的思路进行创新,以营造无邪教组织、无邪教人员、无邪教活动和无邪教案件的和谐社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法学专业实习是法学教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解决案件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从师范专业转为非师范专业后积极创建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探索了一种有效的"基地教学"专业实习模式,推动了学校产教结合,在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篮球巨星"飞人乔丹"诉"乔丹体育"姓名权纠纷案近日在上海二中院开庭,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商标权与姓名权冲突的思考。以本案的六大焦点问题为主导,有必要厘清我国相关司法实践的思路,探究如何解决商标权与姓名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个有大学问的大圣人,但有时候"需要"了,他也会说谎. 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易经的奥秘>时,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呀!"  相似文献   

15.
余静 《法制与社会》2014,(32):239+245
备受关注的我国首例胚胎继承权案随着二审判决改判由四位老人获得胚胎的共同监管和处置权而尘埃落定,但是由此案带来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代孕是否可以合法化,是完全禁止还是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合法化?合法化的条件是什么?如果这样一个案件能为"有条件代孕"破冰,给人们带来这些思考的话,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沟通不畅的现状下,怎样来实现和完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医患沟通课程安排与实施、注重临床带教加强医患沟通实践等方面提出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执业医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民事行政检察权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重要部分。实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是目前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社会形势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剖析工作现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并在办案模式、队伍管理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思路,详细论述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的主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教与学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要使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焕发出活力和成效,则必须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机制、方法和内容。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尝试并设立了"学生党务工作中心",施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工程,使学院的党务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体制"、"工作方法"、"党建文化"等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为其他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三角函数"的数学教学中自编题目,将生活实际背景融入教学,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问题,值得老师在编题和教学过程中思考几个问题:教学的模式、师生的关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