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     
《南风窗》2006,(7)
奥尔默特劫狱情非得已距3月28日议会选举仅两周的时候,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下令实施“劫狱”行动进而人气大增,但此举却抽掉了支撑巴以默契的为数不多的几根台柱之一,更拆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的台,给两人日后关系的处理蒙上一层阴影。可现实地看,奥尔默特出此下策也是被逼无奈:其一,外交牌已经不管用,哈马斯尚未组阁就已遍访邻国;甭说阿拉伯国家,就连欧盟也知道撤除援助是不可能的,否则没了口粮的巴安全部队还不作鸟兽散?哈马斯更会破罐子破摔,煽动反西方民意,就像在杰里科监狱被劫后报复外国人一样,最后吃亏的还是仰人鼻息的法塔赫…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07,(19):11-11
扑朔迷离的叙利亚核风波以色列9月6日对叙利亚的空袭,两周后终被在野党领袖内塔尼亚胡率先证实,英美媒体随后拼凑出空袭的全景。但新闻当事人之一、被控协助叙利亚建造核设施的朝鲜,则指责华盛顿鹰派造谣,目的是想破坏朝美在月底六方会谈上达成停战协议的机会。据报道,以色列情报机构几个月前就向美国通报了在叙利亚发现朝鲜专家和核材料的消息,布什当时要求有"铁证"。于是,以色列新任国防部长巴拉克指挥特种兵从叙北部的地下仓库窃得直接证据交给布什,从而取得美国的动武许可。以军随后推算空袭时间,并进行了多场预防战争爆发的演习。为防叙方怀疑,以总理奥尔默特在8月份大肆散布和  相似文献   

3.
柳莉 《当代世界》2015,(4):42-45
<正>3月17日,以色列开始第二十届议会选举。与选前民调不同,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执政的"利库德集团"大幅领先呼声很高的中左翼"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并最终赢得了议会选举的胜利。根据以色列《选举法》,在正式结果公布后,"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已获得总统授予的组阁权并有望成功连任。此次议会选举是在整个西亚北非地区长期动荡、内战不止的背景下进行的,反映出以色列对周边形势的因应变化与调  相似文献   

4.
谢奕秋 《南风窗》2007,(10):9-9
关于去年夏天以色列对黎巴嫩战争最初几天的决策内幕,一份措辞严厉的官方调查报告近日披露。报告点了总理奥尔默特、国防部长佩雷茨和时任陆军司令哈卢茨的名,说他们在两名以军士兵被真主党绑架后急于动武,事前准备不周,计划糟糕且目标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陶彦召 《南风窗》2013,(11):80-81
作为叙利亚的两大邻国,土耳其和约旦都可能在后阿萨德时代的叙利亚政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色列希望借助这两个"盟国"来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5月10日,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结束对中国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赶在犹太人的"安息日"到来之前返回以色列。访华期间,内塔尼亚胡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了电话,这也是自一周前媒体报道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实施空袭之后,以、美两国领导人首次直接沟  相似文献   

6.
新闻眼世界     
《南风窗》2008,(2):9-9
踊脚布什紧盯伊朗鉴于窝在华盛顿与国会缠斗于事无补,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以任内首度出访以色列,拉开了他中东"6天7国行"及2008"国际公关年"的序幕。尽管他此行广泛涉足约旦河西岸、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地,并声称要把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提上日程,但其实最主要目的乃是听取以色列对于伊朗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向海湾国家阐述美国对此的  相似文献   

7.
1月4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因再度中风、严重脑溢血入院抢救,经过多次手术虽然暂时摆脱了死亡威胁,但一直昏迷不醒.各种迹象表明,沙龙此次即使能奇迹般地生还,也不可能完全康复,重返政坛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沙龙病重后,副总理奥尔默特及时代行其职,政府工作和社会稳定基本未受影响.但是,作为曾在中东地区叱咤风云又饱受争议的政治强人,沙龙告别政坛,不仅引发了以色列国内政治格局变化和力量重组,也给巴以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使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8.
谢奕秋 《南风窗》2008,(16):85-86
等到伊朗战争的乌云散去,叙利亚才能在不引起伊朗反弹的情况下与以色列谈和,从而螺旋式地提升叙以、美叙、美伊关系。这也可以说是骑墙主义的匠心吧。7月中旬,到巴黎出席"地中海峰会"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决定与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是同一个国家的黎巴嫩建立外交关系,二是响应法国和以色列的呼吁,提出未来的叙以直接谈判将在"少则6个月长则两年"内达成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并出现一些新变化:埃及军方废黜总统穆尔西;叙利亚化武危机"软着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重启和谈;伊美关系松动,伊核谈判取得初步成果。形势变化表明:阿拉伯国家转型艰难;美国主导中东能力下降;伊斯兰势力崛起受挫。埃及政局突变,穆兄会遭受严重挫折2013年6月,具有穆兄会背景的穆尔西总统执政一周年之际,埃及世俗派势力发动3000万人游行示威,要求穆尔西下台。7月3日,国防部长塞西宣布解除穆尔西的总统职务,  相似文献   

10.
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肯定研究了美国先发制人入侵伊拉克以及以色列最近突袭黎巴嫩的巨大成功经验。显然他决定加以模仿。他的理由与乔治·W·布什和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说的一模一样,我们必须打击我们的邻国,因为我们必须防止伊斯兰恐怖分子发动圣战打击我们。在每一种情况下,入侵者对自己的军事优势都充满信心,也认定大多数人会把入侵者视为解放者。泽纳维宣称,他是在配合美国的世界性反恐斗争。确实,美国不但提供了情报支持,而且派出本国空军和特种部队协助埃塞俄比亚人。但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有必…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0,(13)
<正>6月4~6日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九届亚洲安全会议,是韩国总统李明博争取与会的另外27国外交与安全决策官员支持将"天安舰"事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国际场所,而稍后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三次首脑峰会,则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寻求与会的9国领导人支持对以色列5月31日武力截停赴加沙国际救援船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2日—12月3日①会见伊朗第一副总统达乌迪②会见巴林国王哈马德③会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④会见以色列总统佩雷斯⑤会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  相似文献   

13.
“消防员”的角色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先后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战争,小的流血冲突更是难以计数。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一直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热点,也是杜鲁门以来的美国历届总统难解的结: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2006年里,世界政治舞台上风云激荡,中东更是引人眼球.波斯硬汉伊朗总统内贾德频出惊人之语,公开置疑二战期间纳粹屠犹的真实性,威胁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不甘示弱地要求把伊朗驱逐出联合国,坚决反对伊朗的核计划,威胁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以色列与伊朗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15.
<正>一、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加沙地带风险犹存8月26日,在埃及方面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长期停火协议,结束了自以军上月发动"护刃行动"以来长达五十余天的军事冲突。"护刃行动"是以色列以犹太青年遇害为由发动针对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该行动是六年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军事打击。虽然以军以数十名军人伤  相似文献   

16.
陶彦召 《南风窗》2014,(16):77-79
<正>削弱哈马斯、搅局巴内部和解的战略目标已然实现,以色列政府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停火。而在哈马斯断然拒绝之后,以色列就开始丧失这场战争的主导权。在进入7月份之前,没有多少以色列人会想到,在这个炙热的夏天,他们要再次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爆发激战。距离上一场战争才过了19个月。2012年11月,以色列实施"云柱"军事行动,8天内攻击了上千个加沙地带目标,包括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火箭弹发射设施、武器储备库、军事指挥所以及用于走私的地道。以色列则挨了约1400枚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利和约旦最终签署和平条约的消息刚一传出,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就立即前往开罗,同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讨论这一条约所隐含的内容。 叙利亚在同以色列实现和平的问题上一直持谨慎和不肯让步的态度,这使它在约以于10月26日签署和约后处于比以往任何时  相似文献   

18.
陶彦召 《南风窗》2013,(5):46-47,50
即便哈马斯真的愿意接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的存在,巴以之间在巴勒斯坦国的基础边界上的认知差异,也将使"两国方案"面临流产的巨大风险。2012年下半年,包括贾巴里在内的强硬派在哈马斯内部的选举中获得了更大权力,哈马斯武装人员也恢复了对以色列的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后便"清除"了贾巴里,并发起了"防务之柱"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9.
<正>厄瓜多尔总统、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党主席拉斐尔·科雷亚自2007年1月15日首次就任总统并推行"公民革命"以来至今已八年多,科雷亚领导的公民革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公民革命"是什么?"公民革命"是科雷亚作为厄瓜多尔的总统和执政党的主席为在本国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和"美好生活社会主义"而提出的执政纲领和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孆 《国际展望》2010,(4):25-27
<正>自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美国调整了亚太战略。2009年11月14日,奥巴马在东京发表演讲时声称,他是美国首位"心系太平洋的总统",美国作为太平洋国家,要增强并继续保持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2010年1月12日,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夏威夷就美国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政策发表演讲,与奥巴马总统的东京演讲相比,希拉里的演讲将范围从亚洲扩展到亚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