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唐小兵 《南风窗》2014,(17):72-75
<正>20世纪中国的历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极其艰辛、曲折而漫长,而在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中,精英与民众的关系是中国文化重建中最为关键的议题之一。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曾任教美国孟菲斯大学的台湾学者孙隆基,其早年著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在1980年代的文化热中,曾经以"地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不论什么公共事件,都会有专家出来解读,这些解读可谓五花八门,有些充满了反智主义,挑战大众的常识和底线。但随着启蒙时代的远去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特别是微博等大众媒体的兴起,所谓精英早已不再被仰望,而成了被质疑和调侃的对象。大众舆论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对精英造成了挤逼。理想的精英主义应该具有一种高道德的自持,有敬畏和悲悯之心,但现实是,精英主义已经被一些精英作为谋求利益的工具,中国的精英阶层崛起成为既得利益者已有十数年,随着贫富差距的迅速扩大和断裂社会的不能自洽,在精英的权威坠落之后,在公共舆论领域,精英和大众的分化乃至对峙,导致的不仅是没有共识和合作,而且是没有妥协。中国的精英和大众的关系已经进入了相互塑造  相似文献   

3.
唐小兵 《南风窗》2012,(20):48-50
以知识精英为主体的公共舆论能否代表最广泛的民意?被主流社会遗忘甚至背弃的底层社会如何才能被自诩为精英的知识人所代表?或者一直沉默的大多数有无可能独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用被代表?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3,(21):92-94
这些知识精英、经济精英们,会带下层玩吗?在社会分层中,当精英们和既定的政治社会结构,和下层相遇时,会有什么发生呢?《左传·昭公七年》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否具有某种特色,都有社会学上所说的"社会分层"现象,根据人们所占有的权力、金钱、机会等社会资源,以及所处的利益结构的不同,分成各个不同的阶层等级——至于是否"十等",那就要看怎么分了。  相似文献   

5.
石勇 《南风窗》2012,(8):12-12
在中国,"精英"或自认为是"精英"的人对他们眼中所谓的"民粹"一直骂骂咧咧、捋袖揎拳,构成了一个光荣的传统。今天,当各领域的改革在政府主导下又深入推进,但面临着"公众如何参与改革"的大问题时,他们又登台表演,围剿"民粹"。  相似文献   

6.
张天潘 《南风窗》2012,(21):14-14
近些年,精英主义似乎在"叫兽"、"砖家"的称谓之下,在中国掀起了另一种的反智主义高潮,精英主义也被污名化。当人们以"草根"为荣、以"民间"为文艺创作寻求正当性和政治正确、迎合所谓的"民意"的时候,精英就好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他们从各自专业视角的观点与研究,往往很容易被嗤之以鼻。但事实上,真正的精英,他们的精英意识跟责任感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担当,有自己一套成熟而稳定的价值观与理念。美国文化评论家威廉·亨利的著作《为精英主义辩护》就认为,精英主义就意味着向高标准看齐,只有精英主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乡村精英社会流动的内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精英人才外流所造成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是弱化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乡村精英群体的流失与解构有着深刻的内在机制根源:在政治层面,乡村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所赋予农民流动的自由权是基础动力,同时,乡村治理结构中缺乏足够的精英容纳力,也推动了这一群体的持续外流;在经济层面,农业生产领域难以实现其劳动价值,是精英外流的最根本动因;在文化层面,对乡村系统认同程度持续降低,是精英外流的文化心理原因。这三种因素,共同构成了乡村精英流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所谓“百年和平”之后,在人们以为这将是生活常态的时候,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100年过去了人类对大战为什么爆发还没有达成共识,而现实,却似乎和100年前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同样地,时代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生着各种大转型和大变动,又一波全球化的浪潮汹涌席卷,全球货币体系再次被质疑,民粹主义开始抬头…一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共同面临未来向何处去的困惑。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一战100周年之际,探寻战争爆发的根源,剖析当今世界面临的类似危机,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世界依赖精英去运行,当精英们失败时,秩序就可能崩溃。一战的爆发,可以说是欧洲政治、经济和知识精英的共同失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五四"精英占据显要位置。他们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方向。其中,对唯物辩证法关注最早、用力最深的是瞿秋白,而译介最多、著述最丰的是李达。在此过程中,"五四"精英将唯物辩证法转化为"共有知识",并把它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传播和应用,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杨军 《南风窗》2014,(8):30-31
<正>在经历所谓"百年和平"之后,在人们以为这将是生活常态的时候,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100年过去了,人类对大战为什么爆发还没有达成共识,而现实,却似乎和100年前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同样地,时代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生着各种大转型和大变动,又一波全球化的浪潮汹涌席卷,全球货币体系再次被质疑,民粹主义开始抬头……政治精英、  相似文献   

11.
张慧瑜 《南风窗》2013,(18):92-94
从"恶魔"和"敌人",到代表"蔚蓝色文明"的典范,再到调动民族情绪的"竞争对手",美国在中国大众文化的想象中经历了不同的角色扮演,而"美国梦"的色彩也随之幻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图景中不断地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文化想象。从1980年代主流思想界对蔚蓝色文明的深切渴望,到1990年代初期讲述中国人在美国艰苦奋斗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遍大江南北,再到2013年表现中国商人在华尔街上市而实现美国梦的《中国合伙人》热映,可以说,美国成为这30年来中国人从自卑、屈辱到获得自信的重要参照。与此同时,从1990年代中后期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5·8"轰炸大使馆事件到2008  相似文献   

12.
林竖治 《南风窗》2014,(13):92-94
<正>从世界历史看,知识者中,只有极少数是反知识的实践者,反实证的梦想家,反现在的未来主义者,反精英的皈依底层的平民之友。在"告别革命"的时代里,像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满脑子革命的人物,注定是被否定和被诅咒的。但是要知道,他的《怎么办》,还有拉甫洛夫的《历史书简》,曾经风靡俄罗斯,颇激动过一代青年的心。显然,这种蛊惑的力量并非源于革命的言辞,而是由于时代环境的无形之手的拨弄。  相似文献   

13.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1):93-93
一个无阶级的平等社会是不可能的梦想,中国人不要再做这种梦,中国人要做的是理想的精英社会之梦!以前我读了两汉早期思想家贾谊的《陈政事疏》,后来又回头读了《周礼》,才发现日本当年武士阶级的切腹,其实是源起于中国的周朝。周朝时,周公制礼,奠定了人类最早的统治哲学与制度。它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统治阶级,另一类则是被统治阶级。对于被统治阶级,要用法来约束,而对统治阶级,则要靠礼。周朝所谓的礼,不只是礼貌、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是精英文化与传统民间文化的整合 ,分析文化与商品的关系 ,文化与商品的矛盾辩证地统一于大众文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政策 ,发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补优势 ,实现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4,(20):86-86
主要代表经济精英利益的政客需要找到其他途径吸引大众。这条途径可以通过民族主义、宗派主义和身份政治找到,于是,赢得选举的将是最能“激发”我们潜在文化和心理标签的政客,而不是最能代表我们利益的政客。  相似文献   

16.
李克诚 《南风窗》2014,(9):42-45
<正>城市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不仅将乡村的蓝领劳动力"吸"到城市的建筑工地,也把关系到乡村未来的年轻一代精英们"抽"到了城市。但是,随着一批知识精英的"倒流",中国乡村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尽管预料到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可找工作过程的曲折还是超出了沈之嘉的想象。一年前,她投出了30多份求职信,绝大多数都石沉大海。可能是因为她的求职意向太不寻常了。沈之嘉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但她投简历的对象清一色是苏南一带的职业技术学校。总算有一家位于南京郊区的技校通知她面试。她精心准备了PPT等授课课件,自我感觉试讲及随后的答辩也  相似文献   

17.
石勇 《南风窗》2014,(9):2-2
<正>我们注意到,随着很多"老虎"级的官员在中央强力反腐中落马,和他们有利益勾连的商人也一并倒下。仅仅以四川为例,3名省部级官员李春城、郭永祥、李崇禧的背后,牵扯出了一批商人。最著名的,是黑社会老大、四川汉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此外,还有成都工投集团董事长戴晓明、四川明星电缆股份公司董事长李广元,以及中旭盛世风华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吴兵等。这是一个看上去很自然的结果,反  相似文献   

18.
石勇 《南风窗》2012,(20):42-44
精英和大众的分化乃至对峙,对于中国的转型和继续改革,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情。社会团结的撕裂导致的不仅是没有共识和合作,而且是没有妥协。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思想库与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各种人群中,有一些人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如果他们不能被归入权势阶层(the estaIishment),也毫无疑问是美国社会精英的一部分。卡尔&#183;多伊奇认为,所谓“精英”,指的是为数非常少的人,他们在某一个基本价值方面所拥有的至少比其他人要多得多。政治精英占有更多的权力,经济精英占有更多的财富,传播精英占有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人占有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侯艾君 《南风窗》2008,(16):87-89
在俄罗斯图瓦、布里亚特等共和国,当政者着眼于经济上的需要而宣扬泛蒙古主义;一些地方精英的"泛蒙"主张和要求独立的言论,很大程度上只是激愤之语。但个别日本学者却以在东北亚日本人与蒙古人基因最近为由,鼓吹建立"大蒙古国",以遏制中、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