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21年8月15日,在美军加速撤离阿富汗之际,阿富汗塔利班兵不血刃进入首都喀布尔,华盛顿曾经大力扶植的阿富汗前总统加尼随之出走他国.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赶下台20年之后,阿富汗塔利班再次取得国家主导权. 尽管阿富汗塔利班在争取国家权力方面已经取得初步胜利,但是国家重建的艰难任务也立即摆在了其面前.在此过程中,阿富汗塔利班需要注重对恐怖主义的遏制与打击.2021年8月26日,同时视阿富汗塔利班和美国为敌人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呼罗珊省"(ISIS-Khorasan),在喀布尔机场外发动了导致数百人伤亡的恐怖袭击,这充分说明阿富汗塔利班面临的反恐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
苏童 《当代世界》2014,(12):76-77
<正>一、阿富汗新总统访华开启地缘政治新格局10月28—31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穆罕默德·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加尼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在会谈后发表了关于深化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在地区安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中方承诺在四年内向阿富汗提供20亿  相似文献   

3.
王欢 《当代世界》2014,(12):54-57
<正>2014年9月以来,阿富汗政治局势快速出现一些新变化,总体上有利于阿政治秩序建设。首先,行政权力交接顺利实现,阿什拉夫·加尼和阿卜杜拉·阿卜杜拉于9月29日分别就任总统和政府长官,根据协议组建团结政府;其次,阿新政府于9月30日与美国及北约分别签署《双边安全协定》和《驻军地位协定》,确定2014年底之后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在阿保留部分驻军的条约基础;再次,中国在双边和多边舞台上对阿全  相似文献   

4.
2001年10月7日,美军对阿富汗发动了空袭行动,就此拉开了"反恐战争"的序幕.在阿富汗北方联盟配合下,美军迅速推翻了塔利班.2002年11月,在联合国特使普拉西米主持下,阿富汗问题多方磋商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阿富汗四个主要派别的代表参加会议,并于12月5日签署了关于建立阿过渡政府的协议,阿富汗重建正式启动.5年来,美国一直把阿富汗标榜为"向民主过渡的典范",将阿富汗重建作为用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样板工程".然而,5年过去了,这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局面仅能维持在首都喀布尔,其他地区同塔利班统治时期无甚区别.那些5年前曾经对国家前途寄予厚望的阿富汗人,如今发现西方人为他们描绘的自由民主的阿富汗不过是乌托邦.  相似文献   

5.
梁志杰 《南风窗》2010,(15):85-85
<正>或许奥巴马意识到面前的正是苏俄的覆辙,他想在这覆辙上做的,相比苏俄的狼狈撤退,将是美国如何体面地离开阿富汗。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在人事上作出非常高调的动作,把美军驻阿富汗司令麦克里斯特尔撤换。传媒归纳事件源头为麦帅在一向反军方的美国杂志《滚石》的访问中,把美国总统、副总统到驻阿大使的军事政策骂得体无完肤,是一场政治公关灾难。有阴谋论更断言这是麦帅"金蝉脱壳"的奇招,目的在于从没完没了的阿富汗战场退下火线,以保自己作为"长胜将军"、生擒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反恐英雄"。  相似文献   

6.
王楚天 《当代世界》2021,(12):41-45
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阿塔)"兵不血刃"占领首都喀布尔,阿富汗由此进入"阿塔时刻".阿富汗也因这一重大变局,迅速成为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美国过去20年在阿富汗的军事干预以事实上的失败告终,这再次唤起国际社会对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的思考.另一方面,新生的阿塔临时政府面临获得国际承认、推动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和平发展的政策选择尤为关键.中国作为重要邻国,在推动实现阿富汗和平、稳定和发展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之后,美国以武力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随后开启并主导了阿富汗国家重建进程。阿富汗国家重建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曾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时间推移,上述重建领域面临日益严峻的问题和挑战,甚至陷入停滞。究其原因,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是症结所在。作为拥有相当民众基础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塔利班坚持以武力打击阿富汗政府,抵抗美军等在阿富汗驻扎的外国军事力量,导致阿富汗战火持续至今。在此情势下,美国的阿富汗战略重心转向推动阿富汗和平进程,并最终与塔利班签署了和平协议。展望未来,阿富汗局势能否向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与塔利班落实和平协议以及阿富汗内部政治谈判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美国和塔利班作为阿富汗战争的重要博弈方,经过18年多的漫长"打谈",被迫相互"妥协",签署和平协议。双方的政治博弈过程主要表现为,美国从最初准备彻底消灭塔利班到当前被迫接受塔利班并希望体面撤军,而塔利班则在执着抗争中不断强大,最终使美国认可其政治身份并有望重返阿富汗政坛。但协议能否对阿富汗未来政局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取决于阿富汗国内各派别是否能真正抛弃私利积极参与内部对话,并如期推进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0,(23)
<正>据《纽约时报》报道,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幕僚长奥马尔·达乌扎伊长期从伊朗收受"贿金",帮助提高伊朗对阿政府的影响力。伊朗总统内贾德今年早些时候曾受邀访问阿富汗。阿官员称,内贾德当时随机  相似文献   

10.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连接中国、南亚、中亚的重要枢纽国家.随着美国军队逐步撤出阿富汗,印度加大对阿富汗问题的介入,该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地缘战略格局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顺利推进的背景下,"中阿巴经济走廊"的设想应运而生并展现广阔前景.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阿富汗的推进也面临阿巴矛盾、美国余存势力和印度深度介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应以安全合作为基础,以政治对话为突破口,以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推进中阿巴三国人文交流,密切三国联系,打造新的三国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1.
当前,阿富汗政治生态的基本特征是普什图阵营和"北方阵营"(包括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以及乌兹别克族)、体制内政治势力与塔利班等反叛势力之间存在"双重矛盾"。尽管"由阿富汗人主导的重建进程"已经开启,但阿富汗四大民族的历史恩怨及现实纠葛导致族群民族主义强烈,仍然不时干扰阿富汗民族国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正"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迅猛崛起,不仅遭到了阿政府和当地武装力量的抵制,更引发了全球关注。而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势头后,"伊斯兰国"尚难以威胁阿富汗全境并将其发展成为替代伊叙的新基地。然而,凭借其在全球恐怖主义网络中的资源和影响力,"伊斯兰国"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影响阿富汗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2014年6月陡然崛起的"伊斯兰国"一跃成为当代最富有和强大的极端主义组织,半年后它确认在阿富汗  相似文献   

13.
尽管国内外对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的研究成果丰硕、内容广泛,然而,对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两个塔利班之间的联系和异同的研究仍然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试图从两个塔利班的组织特点、活动方式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切入,对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在"后阿富汗战争时代"全面认识和理解两个塔利班组织。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8月,特朗普宣布了美国对阿富汗新战略。新战略不是美国阿富汗战略的根本性替换,它的基本目标和途径与奥巴马政府的新阿巴战略没有实质改变,其不同主要在策略和操作层面。不过,在阿富汗国家政治建设上,特朗普新战略提出了一些新理念。特朗普的阿富汗新战略对中国有利有弊。中美在阿富汗缺乏战略性长期合作的基础,但两国可以进行以具体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美英两国10月8日开始对阿富汗发动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军事报复袭击以来,北方联盟在他们的帮助下,攻占了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的主要城市和多半省份,但塔利班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彻底消灭,正在放弃城市转入山区,开展游击战.因此,美英打死或活捉本·拉登、摧毁其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以及完全消灭塔利班和建立亲美政权的目标还没有达到.与此同时,塔利班之后阿富汗新政权的组建问题虽已达成框架协议,但有关各方还在进行激烈的较量.在这种情况下,阿富汗政局将如何变化,国际社会对此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自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1日在西点军校宣布向阿富汗增兵以来,美国的南亚战略进入了新一轮打打谈谈的循环。奥巴马就任前在竞选中许下的诺言正在逐渐演变为巨大的政治压力,因为阿富汗战争已沦为美国陷入时间最长的一场局部战争。奥巴马在西点军校花了不少篇幅辩论阿富汗之所以不同于越南的理由,现在看来,他并不需要这么做,阿富汗当然不是越南,只是其有可能比越南更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阿富汗总统大选的双重合法性从2014年4月5日开始的阿富汗总统大选,动员了三千多头毛驴运送选票,这在阿富汗历史上并非第一次。五年前阿富汗的总统选举也是靠三千头毛驴和十多万名美阿士兵才得以实现的。一任总统任期结束后,阿富汗的选举还是要靠毛驴向边远地区运送选票,这一方面体现出阿富汗人民对以民主方式行使政治权利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这两次选举之  相似文献   

18.
张力 《当代世界》2015,(1):60-63
<正>自冷战结束以来,地区多边机制在解决本地区的危机和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阿富汗的情况并不例外。自美国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以来,国际社会已举行多次阿富汗问题会议,就阿富汗的稳定与重建、地区安全以及协调各方努力达成诸多共  相似文献   

19.
<正>俄罗斯、伊朗两国对"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的建设均有重要影响。其中,俄罗斯通过建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建设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开展双边外交等方式不断增强其在中亚的影响力;伊朗始终将阿富汗作为其向中亚发展的战略支点,并在"伊核协议"达成后通过申请加入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促进里海油气开发等方式加强与中亚地区的合作。为更好地在中亚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建议中、俄、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和华盛顿特区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袭击。随后美国宣布掌握了充足的证据证明此次袭击为藏匿在阿富汗的沙特流亡富翁本&#183;拉登所策划实施,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拒绝交出拉登及其恐怖组织后,美国及其盟国英国开始了对阿富汗的武装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