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春华 《南风窗》2014,(3):74-76
国际体坛反腐败与腐败的“较量”可谓“旷日持久’,腐败这一“顽疾”甚至不时“发作”。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4,(4):17-17
从去年底开始,对公务员灰色收入下降、生活趋紧的讨论日趋热烈。仅在天捱论坛上,“公务员诉苦潮”的内容就被点击了84万余次,基层公务员耍求加薪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被许多网民理解为“正在造舆论”、“想寻求舆论支持”。这可谓是公务员的自我群体意识存网上的第一次觉醒。许多堪层公务员晒出自己的详细工资、可得福利、房贷、生活开支、家庭状况,坦承自己的发展瓶颈、实际工作情况、身边人的腐败情况等等。在以往的网络舆情中,公务员群体几乎从未发声,被网民骂得狗血淋头也不见有力反驳。现存看来,并不是他们不接触网络,而是他们或“潜水”保持缄默,甚至可能跟着嘲民一起抨击现实——他们并不会以公务员身份去网上集体表达观点或诉求,除非真正威胁到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对“26岁腐败现象”的社会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6岁腐败现象”的实质就是腐败群体的年轻化倾向,它表明腐败已渗透进青年群体。“26岁腐败现象”和“59岁现象”以及“39岁现象”的先后继起和同时并存,表明腐败已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年龄层次。“26岁腐败现象”既与我国当前的社会控制机制和干部政策中存在的局限有关,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本文从腐败青年主体的腐败机会、腐败动机及腐败后受惩罚的危险性三方面,对其进行了原因剖析。  相似文献   

4.
赵健伟 《法制博览》2009,(10):33-33
19世纪,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道出了一句具有铁律性质的警世格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其实,阿克顿的说法只能算是一种温和的描述。因为绝对权力所导致的岂止是腐败?  相似文献   

5.
述评台湾民事保护令制度之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保护令是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核心和精髓,是家庭暴力被害人最直接最常见的救济方式。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引进美国首创的民事保护令制度,改变传统的“法不入家门”的观念,采取公权力对家庭暴力提前介入的方法,由法院依法核发,针对家庭范围内的侵权行为,做出以预防暴力再次发生为目的的命令。  相似文献   

6.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腐败性和扩张性是公权力的两种属性。因此,权力也就成了腐败滋生的土壤,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现象,尤其是最主要表现形式——贿赂犯罪行为,作为一种令人痛恨的社会现象,自从私有制社会形成以来,便如社会毒瘤一样而存在,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结合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常态,系统阐述新常态下贿赂犯罪的新特点、新挑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新常态下贿赂犯罪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7.
戴玉 《南风窗》2014,(1):17-17
新年伊始,应该给个乐观的预测。这当口,微信公众号余温未散,百度《百家》和腾讯《大家》栏目新打出“名家自媒体”的口号。微博热散去之后,名家写手、意见领袖仍是争相拉拢的资源,网媒、舆论领油和网民之间仍存存强烈的“相互吸引”与需求。  相似文献   

8.
双周·锐评     
《南风窗》2003,(13)
[反馈]什么样的“低薪”导致腐败王东京教授《“官改”三问》一文(载于《南风窗》2003年6月下)是篇深入浅出的好文章,但文中对“公务员加薪为何久拖不决”的解答令我疑惑。王教授论证公务员加薪的必要性,先肯定一个前提,即“高薪虽不能完全养廉,低薪一定导致腐败”。但恰恰这个道理我不明白,其一,现实生活中公务员的“低薪”已足相对棍念,王教授也注意到“现在党政官员名义工资虽不高,但实际  相似文献   

9.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在简单意义上,让官员流动起来,显然有利于遏制腐败,特别是那种盘根错节的集体腐败和“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小朝廷”腐败。但流动并不必然导致廉洁,流动不是廉洁的充分必要条件,正如清水衙门照样能养出肥贪,一路流动一路腐败也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频繁无序的流动,有可能陷入“为治腐败而治腐败”的陷阱。假如官员于地方发展的正面效应完全可以置之不问,“无政府”岂不是更好吗?要发挥官员的正面效应就必须有一定的任职期,而要遏制腐败又不能使这个任期过长,那么,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显然,上级政府只能制…  相似文献   

10.
高层     
《南风窗》2014,(5):14-14
习近平存全面深化改革研讨班开班式上说,我们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耍有主张、有定力”。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同步自封,而是耍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要注意避免台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检察建议作为检察监督权行使的重要方式,将其作为权力形态论证不足。有关检察建议的立法分散,检察建议权行使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公权力属性存在争议。权力内部的结构性缺陷,影响司法实践并呈现为监督刚性不足、监督程序形式化、监督文书不规范等问题,规范检察建议权行使具有现实紧迫性。需要形成“制度—本质—实证—规范”研究范式,明确检察建议的公权力属性,秉持从地方立法到国家立法,再到统一的《法律监督法》的立法模式。同时需要通过优化办案程序、建构分层递进式监督路径、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估机制、扩大公开宣告和听证、借助大数据赋能等多条规范化路径来实现检察建议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2.
王清 《工会博览》2008,(24):19-21
说起“中纪委”,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而广西一名叫蓝智的男子,竟将“中纪委”作为自己的名字到银行开户,之后向他认为的“问题官员”寄信敲诈,要求他们将“罚款”存进这个户名叫“中纪委”  相似文献   

13.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政治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政党的地位有所下降、左派力量东山再起、政党政治的地位再上升和“民主疲劳症”积重难返等特点。影响拉美政治发展前景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能否遏制腐败,能否使军队成为政治发展进程的“稳定器”,能否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装病     
《法制博览》2010,(12):29-29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看透”这个词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读2009年9月29日《检察日报》,有一篇《一名腐败官员的“三个看透”》,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这个贪官觉得自己“任职时间最长、资格最老”,而且“自认为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也确实取得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可职务却一直上不去”,于是就“看透”了。记者说,  相似文献   

15.
乐朋 《法制博览》2010,(6):48-48
说话、写文章,少不得遣词作句。人的修为有别、喜好不一,用词也就各有千秋。但在中国,官样文章、官家媒体似存一个通病:好用“大词”。  相似文献   

16.
股票,是去老百姓心中最热的“钱生钱”门道。今年,又流行“存钞票不如存邮票”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雷墨 《南风窗》2014,(1):21-21
2013年12月5日,美国导弹巡洋舰“考本斯号”存南海尾随监视中国“辽宁舰”航母舰队时,被一艘中国两栖登陆舰迎头逼停,此事直到13日才曝光,  相似文献   

18.
秦德君 《法制博览》2010,(12):44-44
前几天看《参考消息》,有则报道读来有点逗。最近被查处的广东韶关原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叶树养贪腐历程20年,贪腐3400万。有趣的不在于他一边受贿一边平步青云,还当了什么“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考核工作组”组长,有趣的是,他“把贪腐当事业认真经营”。他设定腐败的“宏伟目标”是60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在俄罗斯国内“挺普”与“反普”派尖锐热闹的对抗中,在西方国家媒体一边倒“贬普”的喧嚣声浪中,3月4日,俄罗斯总统选举如期举行,普京以绝对优势战胜其他四名候选人,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但是,就任总统后,普京除面对尚未解决的诸如腐败、经济结构调整,打击车臣和高加索地区的分立势力等严峻难题外,还将遇到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陈桂棣  春桃 《法制博览》2008,(17):24-33
家喻户晓的“包青天”包拯,大家习惯称他为“包公”。他生于北宋真宗成平二年,即公元999年。他虽为官只是二品,却逾千年而享有盛名。每当世风日下,腐败弥漫,忠贞之士遭受压抑,劳苦大众溺于水火,正气不得伸、有冤无处诉的时候,人民便会想到这位敢说真话、敢斗邪恶、为民请命的著名清官。包公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正直之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