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风窗》2014,(16)
<正>燕京学堂的中国学,不过是要把以西方中心主义为根基的汉学和中国学搬到北大来生产而已。这和富士康代工苹果手机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以"中国主体性"为表的燕京学堂,里子上不正是"中国主体性"碎了一地吗?  相似文献   

2.
黄纪苏 《南风窗》2014,(16):47-47
<正>北京大学有卓尔不群的另一面。北大的一些师生这次又挺身而出,选择在沉默中爆发。这才是令人神往的北大精神,这才像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毛泽东等先贤呆过的地方。6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暴烈得像五雷轰顶。我去参加了一个会,讨论北大的什么"燕京学堂"。会议通知写得太"价值中立"了,让人看不明白会议组织者到底想干什么。"燕京学堂"当然不看也明白,虽然说得高大上,要"构建中国文化主体性",其实就"办班"、"创收"那点事,早臭一条街了。一个惯见不怪的事情,我倒觉得有说说的必要,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它有代表性;第二个么,读者看到结尾就知道了。其他与会者们议论"中国学"、"国  相似文献   

3.
覃爱玲 《南风窗》2014,(16):40-44
燕京学堂的中国学,不过是要把以西方中心主义为根基的汉学和中国学搬到北大来生产而已。这和富士康代工苹果手机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以“中国主体性”为表的燕京学堂,里子上不正是“中国主体性”碎了一地吗?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是迄今为止,"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冷战结束后,曾被两极体制掩盖的各种矛盾、问题和冲突不断涌现,天下仍不太平,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便是明证.在全球化时代,如何树立新的国家安全理念?建立什么样的安全机制?制定何种国家安全战略?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新时期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加强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96-96
2000年以来,崛起和盛世的民族主义热情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但在"崛起"和"大国"的问题上,人们之间是有分歧的,一些人根本不承认中国在崛起,因为国内的问题堆积如山,很多人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另一些人则欢呼雀跃,声称中国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指日可待,要建立"中国治下的和平"。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研究如今已经成为引起全球关注的显学,这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发展近乎全方位的重视,也体现了国际学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学术旨趣。当今时代,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转型?如何在现代性论域中认识启蒙与中国?如何在比较视野中确认中国伦理与宗教的民族性与国际性?这些问题关乎中国文化形象的构建与中国文化认同的广度与深度。在伦敦国王学院访学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臧峰宇博士围绕这些问题请教了该校中国研究院院长姚新中教授。  相似文献   

7.
王林 《法制博览》2015,(8):32-34
发生在加拿大国会山和美国纽约的两起恐怖袭击案使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独狼式恐怖袭击上。和大规模的恐怖袭击相比独狼式的恐怖袭击更隐蔽﹑更具有普遍性,它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反恐的重点。面对独狼式恐怖袭击在全球蔓延的危险和恐怖袭击者的"本土化",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反恐斗争?如何预防此类恐怖袭击?如何避免反恐进入恶性循环?这些问题可能还没有成熟的答案,但有必要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8.
同一民族的文化,其软实力有着"潜"与"显"的显著差别。"潜"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迷失,"显"则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确立。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主体性出现了性质和程度不同的两次迷失。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源于民族的生存危机,是全局性的。第二次表现为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社会思潮中的西化倾向,具有局部性质。两次迷失都凸显了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彰显基础这一内在逻辑,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解释框架仍然是唯物史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宣告了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当下中国学术领域文化主体性觉醒趋势显著,这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转向显在状态的表现,也是其进一步彰显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9.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到底原因何在?对中国的影响如何?为什么中国也会受到冲击?中国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如何?世界及中国究竟应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当前全球政界、学界乃至平民百姓都在用不同方式予以讨论的问题.作为一名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为研究任务的老学者,我也十分关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国内外学者交流.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中国为什么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的安全形势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理念是如何演变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作何评价?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特色"体现在哪里?所有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为此我刊特约请著名军事专家、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高级顾问徐光裕将军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法治建设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法治建设?应当如何把握法治中国的新内涵?法治中国有着怎样的内在精神与要求?法治中国建设又有着怎样的基本架构和基本路径?当前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着力突破?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请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江必新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30多年艰苦的实践过程中,燕京人将最初的创业精神丰富为内涵更为丰富的"燕京精神",并成为燕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 "忠诚企业,忠诚事业;自觉自愿奉献出聪明才智;把实现个人价值建立在实现企业价值上"——这就是燕京的"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3.
南书房     
《南风窗》2010,(9):96-96
<正>《为世界打造"中国梦"》吴旭著新华出版社2009年7月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如何为中国形象战略重新定位?中国应该怎样进行跨国公关活动化解危机?过去的两年,对于中美这两个"巨人"国家来说,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正剧、喜剧、悲剧、闹剧、哑剧,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一个在美国大学里教授"战略媒体与大众传播"和"高级公关写作"的中国教授,作者不仅提出了一连串令人耳目一新的国际传播作战法则,还忠实记录下自己在文化冲击和认知落差中碰撞出的火花,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4,(5):34-40
<正>全球出产的智能手机,六成是在中国完成最后组装的"中国制造"。经过多年苦干实干,中国的GDP规模已经世界第二,按这个趋势,再过五六年可能就会成为世界第一。这些听起来很了不起,不是吗?可是,在这些表象背后,藏着什么呢?拿智能手机打个比方吧。当我们玩手机的时候,看到的是漂亮友好的界面,我们看不到芯片,也看不到操作系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是表象,不是本质。智能手机简单好用,好像人人都了解它,但事实  相似文献   

15.
永贞逸事     
《南风窗》2014,(24):93-93
<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我们思考面向近代的中国改革与革命,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点起步呢?我倾向于,就是选择公元805年的"永贞革新"这个点。"五四"以来,我国学术思想界展开的最为重要的讨论,就是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这一论战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现代中国,我们要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个问题。解放后,我国学术思想界也发生过诸多争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国的封  相似文献   

16.
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界定当前的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哪些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中国学术界和外交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的国际体系是单极体系,在所有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对崛起国家构成的挑战最大;作为崛起国家,中国有必要客观认识自身的处境,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单极体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理论界而言,2018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历史纪念节点。如何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也是理论界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究竟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马克思思想的哪些理论观点对改革开放中重大课题的回答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形成了重大创新?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上取得了哪些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成效?在新时代应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储昭根 《南风窗》2010,(19):32-34
中美关系从"未曾有过的热络"到新"冷战"式的对峙,我们该如何解释?是美国针对中国的行为的反应,还是一系列有预谋、有组织的围堵中国行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部署又将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对奥巴马上台以来的中美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编辑手记     
正为中外学者构建起讨论中国问题的对话平台一直是本刊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近代中国的历史现实,"西风东渐"自然是学术研究的重点主题,但是,肇始于中国的思想如何在中国之外的地区传播和发展,它们又如何跨越国界影响和引领着现实历史的进程,这些议题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期第一篇文章访谈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理查德·沃林,他就毛主义在国际上的学术发展脉络以及国际毛主义运动的历史和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其研究聚焦的是发端于中国本土的思想"走出去"的动态过程,呈现了国外中国研究的另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20.
石勇 《南风窗》2016,(4):30-33
中国社会,将更加变成一个"生活世界"。春节过后,我们在心理上、身体上,又一次进行"转身",从"家"出发,继续向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去。这是在走向哪里呢?我们会—遭遇什么?从认知上讲,这些问题让人好奇。但现在已没那么多好奇心可以激发了,有些"改变"的可能性已经被锁定,而曾经担心的一些东西,也许会渐次发生。我们关注这些问题,更多是一种心理上对自己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