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国际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国际主义。加入国际体系与国际制度,寻求合作共赢,参与建构地区共同体,是新国际主义的基木理念。中国外交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国际主义内涵,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顺利发展,也有助于巩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中国作为迅速发展的国家,需要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摈弃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担负国际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在二战中的流变表现为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即国际主义和大国主义并行。出于国际主义,斯大林极大地推动了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出于大国主义,斯大林严重地损害了他国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形象,且给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难以摆脱的深层因素。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则很好地坚持了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其经验教训,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的地区国际主义意指大国对于周边小国所奉行的一种政策理念,它是新国际主义在地区层面的特殊体现.研究地区国际主义的意义源于周边地区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共同推进的时代,这种重要性更加突出.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地区国际主义的内涵包括:平等参与、首先行动和必要的额外付出.在中国对东亚的外交实践中,一种实际上的地区国际主义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了进一步促进双方互信,实现中国与东亚的共同发展,中国在东亚外交中的地区国际主义应在既有基础上继续坚持、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理念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口号首次表达了这一理念的意蕴,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所表达的意蕴系统化,正式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概念。20世纪初,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革命派与改良派虽走上了不同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实践,但注重民族国家利益,而非普遍的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两大派别共同的趋归。新时期,中国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提供了独特思路,跳脱出了"无产阶级"特定群体,着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郭树勇 《外交评论》2007,24(3):30-37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是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但也有其国际主义的一面。其主要特点是提倡非中心主义,践行消极的国际主义,强调国际责任;其主要表现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原则和“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国际合作观念。  相似文献   

6.
“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彰显无产阶级彻底革命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著名口号。其立论基础在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具有相同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正确理解这一原理的国际主义本质,至少可以从资产阶级的国家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西欧工人运动的政治观察,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革命条件,以及民族问题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关系等4个视角加以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没有祖国”思想仍然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栋  尹承志 《外交评论》2015,(1):87-112
自由国际主义是从二战至冷战结束期间指导美国大战略的重要思想。冷战结束之后,作为美国大战略的自由国际主义是否趋于衰落?本文首先对近年来美国战略学界有关冷战后自由国际主义在美国大战略中的兴衰这一问题的讨论进行评析,并以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外援助政策为案例展开具体分析。自由国际主义大战略提供的目标是恒定的,但随着美国相对实力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具体的政策路径则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摇摆。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可被视为自由国际主义的变体,其偏离更多地体现在路径的选择而不是目标上。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政策则呈现出向多边主义也即自由国际主义传统政策路径回归的趋势。而这种回归会否助长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回潮,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的经济政治形势、战争与革命的经济政治形势、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形势促使了马克思的国际主义产生、发展、创新。在推动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产生、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中,不同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内部动力、国际共运中心的转移是现实条件、阶级利益与民族国家利益的互动是客观因素、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偏重不同是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由认为世界是一个分裂的世界发展到认为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由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发展到大国责任意识,由坚持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发展到追求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理念的这种发展,既顺应了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潮流,又反映了中国对自我身份认识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普遍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强 《人事天地》2008,(11):23-24
著名演员陈强,是很多中年人熟悉的笑星陈佩斯的父亲,也是当代进步文艺人士。抗战期间,他作为文艺战士,走群众路线,战斗在晋察冀边区。不久前出版的一本文艺界人士回忆录,收录了他生动口述的当年战斗演出生涯。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宣告诞生。我是1949年12月广西战役结束之后,奉调到北京来从事外交工作的,被派往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我上大学时学过德文。战争年代里在山东解放区,我接待过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德共党员希伯同志。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连续剧《诺尔曼·白求恩》中,我们的主人公处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日夜遭爱敌人的侵袭骚扰,医药和生活物资极端匮乏。工作热情却异常高涨。这是什么原因呢?除了他固有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在支撑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发现有那幺多的人需要他,八路军伤员需要他,晋察冀老百姓需要他。这成了白求恩重要的精神支柱。他由此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高兴极了,什么困难也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13.
一、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医务工作者树立的光辉典型。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千百万白衣战士在白求恩精神鼓舞下,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白求恩精神日趋淡化,医德医风出现了滑坡,服务质量不尽人意,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要坚定不移地弘扬白求恩精神。弘扬白求恩精神,是提高医务质量的客观要求。 白求恩同志,一个在40年代来中国帮助抗日的国际主义战士,与90年代中国的医院服务质量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阻止了日本北进计划,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苏联军民的对德作战;中国战场延缓了日本南进计划,对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赵嗣良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带来的空前浩劫,永远不能忘记,绝对不能允许这种惨绝人寰的悲剧重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  相似文献   

16.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大战场之一的东方战场的开辟,极大地改变了东亚与世界的政治格局。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的中国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主力军,它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国力,打破了日本“北进”的迷梦,拖住了日军“南进”的步伐,为苏美英等盟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日战争有四大特点:一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坚持到最后胜利;二是建立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三是军事上持久的、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配合的人民战争;四是民族独立和国内民主革命相结合的战争。中国的抗战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快了中国进入世界的步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初步确立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全国党校系统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党的“七大”召开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刘爽,张进勇“全国党校系统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党的‘七大’召开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7月18日至24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召开。来自全国党校系统的...  相似文献   

20.
论坚守“大丈夫气节”对培育战斗精神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大丈夫气节”的提出虽然已经2300多年了,当我们今天研究坚守军人气节,培育战斗精神的时候,发现这一传统美德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坚守“富贵不能淫”这一气节,对于保持战士的革命本色,培养战斗精神具有必要性;坚守“贫贱不能移”这一气节,对于坚定革命信念,培养战斗精神具有针对性;坚守“威武不能屈”这一气节,对于锻造顽强的革命意志,培养战斗精神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