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祝彦撰写的《晚年陈独秀》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集学术性、理论性和史料性于一体,既是我国起步较晚的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的崭新成果,又是近年来系统、深入研究陈独秀晚年思想理论的一部力作。作者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力图反映陈独秀晚年思想的全貌,因而使这部研究陈独秀晚年思想的佳作具有鲜明特点。史论结合,熔学术性和可读性于一炉本书不同于目前出版的大量陈独秀传记类图书。作者的独创性在于把陈独秀的生平轨迹与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史论结合,言必有据,论从史出。既有对从大革命失…  相似文献   

2.
略论陈独秀的政治个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丽娟 《理论学刊》2004,3(2):100-102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围绕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学术见地以及他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对于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也有学者撰文加以探讨,但是从政治心理的视角对其个性进行分析的论著尚不多见。本文拟就此作一番抛砖引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 ,然又有着种种是非的历史人物 ,陈独秀在中国现代史的舞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与研究也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人们对陈独秀的研究基本上沿袭共产国际对他的批判 ,一直没能有所突破 ;进入 80年代后 ,特别是在 90年代 ,由于各种人为禁锢的解除 ,史学界对陈独秀研究的思维更加多样、视角更为广阔、途径更加宽泛 ,从而取得的成果也更加丰硕 ,对陈独秀的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一、陈独秀研究的必要性长期以来 ,对陈独秀的…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和安徽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在合肥市安徽大学召开了“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陈独秀的政治、文化、教育思想及其与20世纪中国的发展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讨,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特殊人物,几十年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和史学专家的研究目光,仅中外著名学者撰写的《陈独秀传》就不下几十种。这些传略对陈独秀的政治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分析批评与探讨。但有一点应该承认,历史学界对陈独秀正确的思想理论实事求是的肯定是很不够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陈独秀的思想研究一直被视为禁区。直到近几年,国内党史学界才对陈独秀进行了较为客观与全面的研究,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出版了几种关于陈独秀生平的传记。由于陈独秀的早期活动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深感有必要对陈独秀早期的思想理论作一些探讨。辟如,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如何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把握社会各阶级间的相互关系,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与策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竞相探索的重要课题。其中,陈独秀对国民革命中各阶级的分析,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本文力图对此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求教于诸位学者、专家。 一、关于资产阶级 对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及阶级构成,陈独秀在20年代初就运用已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给予解剖和说明。1923年4月,陈独秀在其著名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一文  相似文献   

6.
正毋庸置疑,陈独秀研究曾是党史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较长时间拨乱反正的研究之后,"陈研"也趋于平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一直强调加强党史国史研究,陈独秀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又出现了升温,产生了一批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成果。本文拟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陈独秀研究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十八大以来陈独秀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问题,进一步总结研究不足,探寻潜在研究点,以便未来更好更深入开展陈独秀研究工作,客观公正地展现陈独秀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马惊涛 《世纪桥》2000,(6):60-62
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又有着种种是非的历史人物,陈独秀在中国现代史的舞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与研究也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在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对陈独秀的研究基本上沿袭共产国际对他的批判,一直没能有所突破;进入八十年代后,特别是在九十年代,由于各种人为禁锢的解除,史学界对陈独秀研究的思维更加多样、视角更为广阔、途径更加宽泛,从而取得的成果也更加丰硕,对陈独秀的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本人才疏力浅,无法在宏观上对陈独秀进行整体的评判,只能挂一漏万,就我所知对一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凛然 《世纪桥》2009,(18):21-22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平等思想的来源、内容,并对其作出了初步的评价。陈独秀的平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和个人成长经历;内容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人格平等等几个方面;研究陈独秀的平等思想在学术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凛然 《世纪桥》2009,(17):21-22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平等思想的来源、内容,并对其作出了初步的评价。陈独秀的平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和个人成长经历;内容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人格平等等几个方面;研究陈独秀的平等思想在学术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应是李大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竟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长期以来,在党史界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认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要称得上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必须在三个方面同时起着主导作用。(一)必须给五四运动以正确的思想指导;(二)积极参加斗争,领导运动;(三)捍卫和发展五四运动的成果。从这三方面来判断,笔者认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不是陈独秀,而是李大钊  相似文献   

11.
黄晓虹 《党史纵览》2008,(12):47-49
《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创办于1904年.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考察陈独秀早年所走过的道路和思想演变的轨迹.对《安徽俗话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之,研究陈独秀.也不能不研究《安徽俗话报》。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陈独秀思想的发展变化时,国内研究者一般都把他从1929年被开除党籍至1942年病死这段时间,看作为他一生政治思想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名之曰“陈独秀后期”,并称这个时期的陈独秀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背叛者”。这样笼而统之地为后期的陈独秀盖棺定论,抹煞了陈独秀晚年(即他从1937年8月出狱到1942年病逝这段时间)发生的重要思想变化。笔者认为,在陈独秀的晚年,他思想中早已孕育的民主主义已经上升到了支配的地位。这使他不仅从组织上脱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产生二次革命论思想,客观上受到中国社会复杂性、革命艰巨性,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条件的限制,主观上受到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陈独秀自身也有二次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关于陈独秀晚年的界定.学术界的主流意见是从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党籍至1942年5月病逝这一段时间。对陈独秀晚年思想的研究.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这20多年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建党前陈独秀的政治思想观经历了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革命观、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革命观、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前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个演变时期。对陈独秀建党前政治思想观的演变进行研究,有利于在新时期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曾就义和团发表过多篇文章。他对义和团的认知在前后有显著变化:由批评、贬斥到肯定和高度赞扬。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于义和团的赞誉和高度评价与前期的态度完全不同。这种政治话语解析的巨大转变确与革命斗争形势需要有密切关系。如此高调的肯定和赞扬与其说是他对义和团运动观点认知的变化,不如说是彼时在革命斗争中对于农民阶级的关注和国民革命宣传的需要使然。这些明显的不同和变化过程,不仅反映出陈独秀个人思想的变化,也能够部分反映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光景、革命面相与政治变迁,而且还折射出当时革命背景下政治生态的变化对知识分子思想改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之前,西方民主主义是陈独秀政治思想的主流。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开始对西方民主主义思想进行反思,并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向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父权缺失是陈独秀现代思想形成的社会学渊源之一。"年幼丧父"的人生境遇不仅改变了陈独秀接受教育的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早期的思想形成。在父权缺失的人生背景下,青年陈独秀最终逸出了传统"父权"伦理疆界的局限,进而又依托多种新学资源完成了自我思想的蜕变,走上了一条由"反叛旧文化"到"创造新文化"的人生实践道路。陈独秀因"父权缺失"而形成的现代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政治领域内思想框架的构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爆发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对十月革命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经历了旁观和关注思考、逐步认识并进行热情宣传和颂扬、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等三个过程。经过一番比较与思考,李大钊、陈独秀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驳斥了关于十月革命的错误认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十月革命观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教育思想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陈独秀教育思想主要有时代性、开创性、务实性、前瞻性四个特点。其现实启示主要有: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