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勇 《学习月刊》2014,(23):14-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把法治作为讨论主题。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两个决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姊妹篇":一个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一个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国家治理能力表现在国家制度体系的稳定性、国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社会各方参与基础上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公平正义性等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价值取向是一定时期内治理主体基于国家的历史传承、制度背景、社情民意等因素在各种价值目标中所做出的关键选择。作为治理主体所寻求和创造的核心公共价值,国家治理价值取向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价值取向经历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变迁,其根源在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意味着人民需求发生了转换,国家治理价值取向必须回应人民需求的变化。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价值取向的变迁,体现了对“人民至上”精神血脉的传承赓续和对“人的发展”终极关怀的跃迁升级,实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并走出了一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推动、渐进式演进、多元化发展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是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主和专政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就未来中国的治国方略作出的重大决策。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要建设一个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实行依法治国是无法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因此,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5.
张晓曼 《实践》2020,(5):38-3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国家及社会治理之关键在于立规矩、讲规矩与守规矩,而法律是最重要的规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年,以"现代化"作为考量基点,可观见近半个世纪的改革之步,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者叠加的语境下,表现出螺旋式的前进路向。尤其是以政治话语作为爬梳对象,更能体察国家力量主导下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我们要深刻把握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之间的融合关系以及内在逻辑,两者是一整套相互协同、相互融通的国家制度,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体现在国家治理、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及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的深刻革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等。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香平 《新湘评论》2014,(19):12-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经济、政治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党的建设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在国家综合实力中的战略地位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地位认识的高度自觉,也是承担文化使命感的高度自觉,更是文化建设的高度自信,体现了在转型中国文化现代化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加快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重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其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党的领导力建设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遵循,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相契合,是夯实党领导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中国领导力与党的领导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唇齿相依、血脉相连。执政兴国离不开管党治党,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更离不开中国领导力建设。提升中国领导力的无数道理都蕴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也孕育于整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国家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历史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2.
张师伟 《探索》2015,(1):78-82
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框架、要素及总体格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史地形成和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对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继续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引功能。在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国共产党负有重要的政治领导责任,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做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诸多角色扮演均应有较为严格的形式与程序要求,这些形式与程序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法律体系中,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法律定位。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探索和奠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具体体现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奠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支撑;创建新中国国家制度,奠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支撑;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支撑;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它法律对坚持党的领导也有不少规定。但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意味着权大于法,权大于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以党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党治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必须做到“三统一”、“四善于”。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5,(7)
怎样治理国家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党中央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既是接力奋斗的延续,又是时代创新的体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奋斗实践,留下了探索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足迹,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应对"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的艰巨任务,规定了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色使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担当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责任提供保证,以聚合社会最大公约数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排除障碍,以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夯实基础,以"三个自信"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定力。  相似文献   

16.
每一类法治思想都有各自特色的内容体系,同时又具有相同的逻辑理路。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从价值维度、实践维度以及制度维度三个维度体现了为什么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如何实现、再到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逻辑。具体而言,在价值维度上,围绕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个体层面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在实践维度上,强调了整体性、系统性以及权变性,突出时空维度以及内容领域的全面性;在制度维度上,阐释了党的领导根本保证、相关组织的分工安排以及个体行为的规范要求。深入解读这一逻辑理路,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的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科学有效的国家治理,是历史、时代、人民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艰难考题。经过百年奋斗和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科学回答了中国之治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新道路新形态,可以概括为“十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单一制的国家体制,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坚持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张丽 《求实》2015,(2):11-17
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全方位多领域展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规划,包括规范和完善执政党和政府的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国家治理,充分调动地方、企业、群众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多元主体在互动协同中共同参与国家治理;通过立法、执法、普法教育"三管齐下"式的全面规划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法治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伟大工程.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背景下,法治体系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治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法治能够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价值追求,坚持了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到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历史自觉到国家治理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