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为了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观划,需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消费领域的整治和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我国“八五”期间和九十年代的消费模式作一些探讨。一、我国消费的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消费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这一阶段,是我国城乡人民消费水平提高较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一个时期。“一五”期间,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到1983年为“拨乱反正与恢复整顿”阶段;1984年到1991年为“逐步放开与分类管理”阶段;1992年到1999年为“市场取向与政策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为“整合力量与全面推进”阶段。这一政策演变,反映出促进了我国人才工作的改革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早已有之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 ,“三农”问题发生的背景是不同的。现阶段的“三农”问题是在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是新阶段“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 ,围绕农民增收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体制转型期是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体制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基本任务是在我国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个时期要求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进行新的实践和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构想,不在于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要另具特色而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导下社会主义社会应具备的本质特征。作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作为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这一客观现实的正确估计,作为在这一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构想”旨在寻求一条正确的、可行的道路。所谓“特色”,主要是指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特色。即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中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又适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特点。这个结论可以从三方面得出来。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演进的三个阶段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定国 《探索》2007,2(2):13-16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形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着独特的历史轨迹和内在的逻辑结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了国际战略指导思想的巨大转变——从战争危险迫在眉睫的判断转变为战争可以避免的论断;第二阶段: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观来统领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三阶段: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提出我国“有所不为、有所为”的战略方针。每个阶段又包括丰富的内容,其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攻坚”阶段三大难关查辅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可以说是进入了“攻坚”阶段。尽管我们已基本上突破了“价格”这一难关,当前的市场经济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需要攻克的难关:@第一,企业的问题—一主要...  相似文献   

8.
理论广角     
关于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主要有:“关键阶段论”。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论”。认为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使社会运行不顺畅。“问题依据论”。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主要是我国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领域都遇到了许多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比如城乡差…  相似文献   

9.
中央在世纪之交,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当前,西部大开发中出现的矛盾及其变化趋势根源于现行体制下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推动西部资本市场发展,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是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   美国经济学家 M.Porter根据推动经济增长源泉的主导因素不断变化的规律,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 (劳动力、土地及其它初级资源 )推动”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推动”的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推动”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处…  相似文献   

10.
值此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进入实质性阶段,社会冤假错案依旧频发。本文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疑罪从有”和“刑讯逼供”的流行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冤假错案频发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以期减少错案发生。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一是发展任务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为“经济、社会并举”;二是发展导向从经济总量增长转为国民收入增加;三是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转为消费主导;四是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转为工业现代化加速阶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关贸总协定谈判的日益深入,新闻媒介关于这方面的宣传越来越多。可是,由于许多人对“人关”一知半解,宣传上出现了不少片面和不准确的提法。为此,经贸部参加关贸总协定谈判的有关人士日前向首都新闻界通报了有关情况和宣传上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人关的时间 “入关”的谈判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外贸体制的审核,二是通过谈判签定“入关”权力和义务的议定书,三是履行手续。目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已完成长达五年对中国的审核。我国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入关”的第三个阶段按最快的速度也需九个月…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及其划分的客观标准,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排除“左”的或“右“的干扰,卓有成效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教育行政机构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或时期内,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不同的特点。夏代,相传有“序”,“校”、“学”、“库”、“瞽宗”等多种教育机构。西周时期,据《周礼》和《学记》中记载:“乡有库”、“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6,(5):8-11
一、深刻认识“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意义 1、准确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从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上看,准确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历史眼光看,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由于不发达,就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发展目标、发展方针的制定就不能超越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贵州目前仍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思考工作思路,解决现实问题,都必须充分注意“二欠”这一现实。从实现“三步走”战略部署看,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十一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看,我国已经迈入人均GDP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是一个“黄金发展期”、“矛盾凸现期”并存的时期。我们具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6.
秦宣 《党课》2021,(2):30-31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包含若干不同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可见,我们今天所说的新发展阶段,主要是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关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任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长期被贫困折磨的民族。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摆脱了贫穷,跨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基本政策,为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奠定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我国与苏联结盟,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即“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实行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即所谓“两个拳头”打入政策。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执行联合美国遏制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外交战略,即“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在上述不同时期实行的这些外交战略,固然与当时的…  相似文献   

19.
穆延奎 《发展论坛》2003,(10):23-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我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战略里的一个重要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是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它的实质内容,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是邓小平关于在中国“建立小康社会”的论述。用“小康”概念来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第一人是邓小平。邓小平的“小康”概念,可以从三个…  相似文献   

20.
王建柱 《党课》2012,(3):121-123
党史 在不同时代以及同一时代的不同阶段,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转变,我国外交理念经历了从“一边倒”到“建设和谐世界”的转变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