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我作为中国青少年研究工作者代表团成员,访问了日本,参加第二次中日青少年研究学术讨论会.通过这次学术交流,对如何进一步搞好青年问题的调查研究有所启发.一,研究课题要从青年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中去选择这次中日青年研究学术交流共有二个课题,一是青年价值观的变化,二是青工劳动意识.前者为较深层次的研究题,后者则应用性较强.而青工劳动意识是应日方要求,中日联合调查研究的.日本朋友之所以要把青工劳动意识作为研究课题,是因为日本国当代青年工人缺少上一代青年工人  相似文献   

2.
《友声》2008,(6)
7月27日至8月2日,安徽省安庆市青少年赴日友好交流代表团对友城茨木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今年恰逢日本茨木市建市60周年,又值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此次青少年代表  相似文献   

3.
论德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存 《青年论坛》2001,(5):69-70
社会的变革、个性的解放、教育的民主,越来越要求我们以崭新的姿态审视和营造现代德育中的师生关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笔者认为,从当今青少年的主体发展水平及现代德育的要求来看,教育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德育活动中的合作伙伴来对待.合作是现代德育中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当前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际遇,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动漫作为大众传媒生产的一种经济产品,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产生着一定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青少年的访谈和对动漫作品的内容分析,重点研究日本少年动漫对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其变化,发现日本少年动漫提倡的"友情、努力、胜利"的精神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持续地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增进中日韩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建立联系,由山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倡导并主办的“2001中日韩青少年友好夏令营”于8月6日至9日在济南、曲阜、泰安3地举行。日本山口县、和歌山县4个队230余人,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27日至9月18日,记者参加中国青年考察团赴日本进行了访问。日本青少年工作的特色和面临的矛盾,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实上,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对整个民族的教育,特别是对公民的日常规范教育一直抓得很紧。日本在整体上对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文明的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8.
在青少年德育建设中,学校要善于寻找新的切入点,以道德模范为导向,推进青少年德育建设。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构建以家庭德育为基础、学校德育为主体、社会德育为依托的新德育体系,为青少年道德理想和道德人格的形成、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要了解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动向,首先要了解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背景。要正确地分析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从量的观点上观察少年犯的动向;二是从质的观点上对少年犯的资质、家庭关系的变化和安置困难等进行观察。同时还要分析日本市民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分析对青少年犯罪的报告和青少年所处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动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犯罪问题凸现,逐渐成为日本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文章一方面分析了日本青少年犯罪严重的原因,以此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警示;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借鉴日本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正领域的成功经验,从而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以日为鉴,警示和借鉴并重。  相似文献   

11.
川友 《友声》2013,(4):34-35
<正>应日本赛力集团邀请,四川省对外友协组派来自"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汶川县的4名丧失双亲或一方亲人的中学生组成的四川地震灾区学生交流团于8月2日至5日访问日本东京,出席2013爱心甲子园中日青少年棒球交流活动。始于2011年的爱心甲子园中日青少年棒球交流活动今年是第三次  相似文献   

12.
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日本动漫拥有其独特的魅力,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另一方面,青少年本身的精神需求以及对动漫的强烈认同感,使得青少年在模仿动漫角色的语言、行为、穿着等方面的同时,其思想和价值观也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是指青少年从一定的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和追求.它在青少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其变化、发展必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化迅速,青少年的审美趣味随之也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分三个阶段对这一变化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审美趣味变迁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校园中的暴力犯罪魏久明我于1997年10月4日至6日,应邀赴汉城参加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召开的国际青少年犯罪问题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日本及美、英、德等国的青少年工作机构负责人及专家,韩国司法、文教、青少年工作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100多人...  相似文献   

15.
阳光明媚,春意盎然。2005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新理念研讨暨新教材培训会,4月16日至19日在中原大地、中华母亲河——黄河之滨的郑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员、教师、德育工作者,共800余人出席了大会。大会期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员石国亮作了“当今世界、中国的新变化与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战略选择”的专题报告。该报告以全新的视角和详实的资料,解析了当今世界的格局,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提出了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与德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网络文化的德育价值是从德育的视角来考察网络文化的价值,反映的是网络文化的属性与德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具有多种良好的特质;另一方面,德育主体即青少年对网络文化具有特殊的需求,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网络文化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前港台青少年对日本的流行音乐、影视剧、连环画、服饰及用品等青睐有加 ,“日本制造”(MadeinJapan)成为青少年痴心的时尚并借以夸耀的扮“酷”方式。这一倾向值得警惕。中国台湾省目前是日本流行音乐最大的亚洲市场 ,其后依次为 :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 1 999年 4月 ,台湾流行音乐排行榜前 1 0名中有 6首作品是由日本音乐家创作的。另外 ,虽然台湾青年人大多不懂日文 ,但其中许多人仍把拥有标有日文的卡拉OK音像制品视为身份的象征。日本连环画作品在台湾青少年中也很有市场。台湾青少年在课后涌入遍布于岛内各处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修养教育的最佳时期。目前全国在校5300多万中学生的现实德育状况,关系到未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应当说,十年来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之风吹进学校,学生的德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新变化。就主流来看,他们已不再满足老师讲、学生听、  相似文献   

19.
5月6日-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再访东瀛。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会见了日本天皇,同福田康夫首相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会见了众参两院议长、朝野主要政党领导人及老朋友,并与两国经济界领导人、友好团体主要负责人以及青少年和民众进行了广泛接触。在短短5天时间里,胡锦涛主席密集出席了55场活动。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问务实高效,以情动人,成果丰硕,得到了日本各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荣辱观教育中德育网络的构建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符合信息时代品德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荣辱观的现状迫切要求德育网络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形成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