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新论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  相似文献   

3.
于钦读 《奋斗》2007,(5):39-4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中,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行为才能和谐.社会也才能和谐。所以《决定》要求,“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和谐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目的也是手段,能对社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来,由于社会发展的失衡所带来的心理不和谐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心理诱因,极大危害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和谐。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重视人的心理和谐建设。通过利益机制、心理疏导、价值观教育、民意表达等渠道使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与自然,形成和谐心理,这对缓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是社会中的中坚群体,其整体的心理和谐必将影响其他社会群体的心理和谐。而党员、干部面临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收入差距拉开等现实问题。能否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对其心理和谐是重大考验,必须对之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必须重视对当前利益关系的心理调控,着眼于从确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准则的心理导向、帮助人们确定科学合理的心理期望、决策要考虑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加强形式多样的心理交流等方面来消除和引导现实中的不良社会心理,为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提供最牢靠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是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引导社会心理健康和谐发展。高校理应在和谐社会心理的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通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以及利用人才优势加强对社会意识的相关研究等方式来引导、优化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8.
浅释“心理和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毋庸置疑,人的心理和谐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倪红兰 《唯实》2007,(4):91-94
当代短信文化是社会心理的传感器,其广为传播一方面与手机短信的结构特征相关,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以及现代时尚流行等相关。它承载了重要的社会心理功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心理按摩和调节作用。在传播过程中它也凸现了一些负效应。应密切关注短信文化的发展态势,从心理教育、舆论导向、政策调控、法律保障等层面加强管理和引导,促进短信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是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引导社会心理健康和谐发展。高校理应在和谐社会心理的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通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以及利用人才优势加强对社会意识的相关研究等方式来引导、优化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的心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转型所导致的社会心理冲突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已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本文对社会心理冲突的发生机制、表现、结构及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构建沟通和合作的社会心理机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心理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疫情治理是一项动态的治理过程和系统的治理体系,在疫情防控和灾后治理中都要加强社会心理疏导,做好防疫心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疫情治理中的社会心理疏导面临必要性和模糊性、现实性和长远性、阶段性和结构性、外显性和内隐性等典型问题,亟待构建有效化的监测预警机制、合理化的统筹协调机制、科学化的调配保障机制和规范化的考核评估机制。疫情治理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心理疏导综合体系的作用、社会心理疏导专业能力的优势以及社会心理疏导有效平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及其创新。而从心理管理的角度来认识和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及其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心理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管理的是人的心理及其危机。但危机不是简单的危险,而是"危而不险"和"危而有机"。心理危机既是一切社会危机的枢纽,更是最大的社会危机。其中,心理管理还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就是通过心理进行的一种管理,是一种通过情感交流和沟通与情绪流动和宣泄而展开的管理。它又可以分为防止危险产生的方略管理和防止危险蔓延的策略管理两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传统道德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哈密市社会诚信现状的个体调研结果为例,客观分析了哈密市社会诚信的总体水平、社会成员个体、群体之间不信任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以心理学为视角,从诚信的认知、心理需要、动机激发和诚信行为的产生、意志作用、反馈及认知重建等不同阶段分析了诚信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根源,提出了提高个体诚信水平和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其心态和谐与否,事关整个社会和谐心态的形成,事关和谐大业的顺利推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不断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更要加强自身修养,改善不良心态,以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带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时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对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邓竟红 《世纪桥》2011,(21):119-120
由于边缘化的社会地位、频繁的地域流动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产生了焦虑、孤僻、敏感、封闭等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厌学、逃学等越轨行为,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他们必须加强心理疏导、关爱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平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被高度关注。南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作为“关键少数”,承受的心理压力,通常比普通人群更高。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正确对待压力,表现出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等良好的精神状态。但也确有少数干部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提高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减少因领导干部心理问题造成的社会危害,已成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